引言:近日,必赢体育围绕“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转型发展,为全面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而奋斗”的主题召开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同时展望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本网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反映必赢体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所进行的思考、所采取的行动、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收获,以求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共同为这项事业凝心聚力,建言献策。
何为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此,必赢体育有思想理念,有顶层设计,有方式,有途径。而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成品,最终需要通过学生的成长去体现出来。那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氛围中,砚园学子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呢?不妨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13级汉语言文学周晓欢:“坐下来能写,写出不一样的视角。”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来自文科专业的周晓欢来说,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蓄势待发的积累过程。在大一的时候,她的写作是带着“学生气”的,但是慢慢地加深了专业学习,她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进步。《应用文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等课程都在无形之中给她带来很多知识底蕴的积累和创新性写作的启发,使她在公文写作、新闻采写、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够“信手拈来”。周晓欢认为,“课程的设置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使自己会更有深度地思考问题,写出不一样的视角。”生活中的周晓欢还喜欢当电台文编,在接地气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学校也举办了诸如职业生涯大赛等比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如果能把文学与音乐诗词,新媒体等结合起来会更加完美的!”周晓欢说。
辩论队副队长朱小桃:“站起来能说,说得有水准。”
前些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砚园杯”辩论赛刚刚落下帷幕,赛场上辩手们妙语连珠,唇枪舌战的风采,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辩论赛,我不仅提高了我的普通话水平,让我掌握了一门语言艺术,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就读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辩论队副队长朱小桃表示。大一时,她加入了校广播站与院辩论队,也参加过主持人比赛。在机构工作与活动比赛中,她比同专业同学更早地投入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到播音技巧与语言表达艺术。然而这看似“风光”的经历,却也一度成了朱小桃的苦恼,“大一的时候经常在各种活动中跑来跑去,一不小心便落下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实践如果离开理论知识的支撑,所有的活动犹如机械操作,失去了灵魂,理论与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如今的朱小桃已尽力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天平,“不止步于站起来能说,而是说的有水准、有内涵。”
软件工程优秀学生黄松凯:“走出课堂能干,干出成果。”
“应用型人才,我的理解是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他,是这样理解的,他也做到了。来自软件工程专业的黄松凯在经过大一的知识积淀后,大二暑假便与搭档一同开发了“肇大导航”,不仅为新生更好地熟悉校内环境提供了方便,同时该项目也获得了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总决赛的三等奖,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黄松凯将学习到的编程知识和美工知识运用到创造“肇大导航”的实践中,而在实践中又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过来去补充知识,再通过动手做一些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当然,“肇大导航”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老师的技术层面上的指导。如今的黄松凯虽尚未毕业,却早已成为一名IOS开发工程师,专为公司开发一些新项目。他希望学校开设的课程能继续强化理论知识,同时多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项目,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培养更多更出色的应用型人才。(记者 吴丹晓 张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