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县乡人大
大荔县人大主任聂郝礼情系“高石”脆瓜
发布时间:2011/7/8  浏览次数:3693 次  来源:大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赵党锁
文字 〖
      “高石”脆瓜得名于大荔县高明镇东高城村(原名高石村),因皮薄、肉厚、汁浓、色鲜、味甜,堪称瓜中极品。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同治年间,户部尚书朝邑人闫敬铭曾把“高石”脆瓜敬奉皇宫,慈禧、慈安两太后品尝后赞到“清香甜蜜、酥脆可口”,当即下懿旨,同州府年年上贡。据当地老百姓讲,杨虎城将军品尝此瓜后,欣然挥笔,写下了“高石脆瓜,名扬天下”。
  过去几百年,种植面积超不过百亩,销售仅限大荔及周边县城的高石脆瓜现在火了,远销京畿省城,成为商务政务赠送佳品,一箱两个瓜最高卖到了240元,高石脆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这一喜人的变化无不倾注着县人大主任聂郝礼的心血和智慧。
 
找出瓶颈求突破

  县人大主任聂郝礼出身农家,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现代农业有着独到的见解。2007年回大荔工作后,经常深入农村调研,听到老百姓说起高石脆瓜的历史,他就敏锐的意识到,高石脆瓜是稀缺产品,一定能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一大亮点。
种植高石脆瓜的土地三面环沟,土壤为白缮土,面积不过百亩,其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加之几百年来,高石脆瓜是自种自繁,作务比较粗放,面积、产量始终难以有所突破。
  为扩大高石脆瓜面积,改变种植方式,提升品质,聂主任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访能人,到大专院校请名人,提出了高石脆瓜进大棚的大胆设想,得到农技人员的认可。他们认为:进大棚生产可以使用改良土壤,解决高石脆瓜只能用高石村土壤、只能用井水(最好是雨水)的问题。进入大棚后,有利于精细任务,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绿色无公害生产。同时,实行吊蔓,瓜在空中生长,可以解决高石脆瓜阴阳面的问题,明显改善了卖相。

多方协调解难题

  主意打定后,聂主任亲自挂帅,成立了有高明镇、水务局、设施农业局、电力局参加的重振高石脆瓜美名领导小组。由高明镇协调落实土地、设施农业局全程技术指导、水务局负责打井和雨水收集、电力局保障电力供应。
  从科学的分析土壤和水质入手,寻找突破口。聘请杨凌农业专家对适合种植“高石脆瓜”的东高城村周边的土地土壤、环境以及水质进行了检测化验综合分析,总结出了适合“高石”脆瓜生长的最佳条件,提出了土壤改良方案,扩大了适合种植“高石”脆瓜的土地面积。并协调县经发局、水务局、农发办等部门,争取打井项目,落实项目资金,请专家进田入户勘测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质成份,选准打井位置,有效地解决了高石脆瓜的灌溉问题。
  很快,一个占地50亩,有18个大棚的高石脆瓜示范园建起来了。整地、施肥、扣棚、育苗、浇水、授粉、选瓜每个环节聂主任都要过问。从下种到采摘的每个阶段,他都要协调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生长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专家现场解决,并总结经验及时通知每位瓜农及时预防,防范于未然。

广泛宣传美名扬

  示范园建成了,瓜也成熟了,怎么卖,卖给谁,价高了没人要,价低了,不够成本,参建示范园建设的农民心里没底。聂主任幽默的对他们说“别怕,有卖什么的,就有买什么的,我让全县人大代表一人一个都解决你们问题了,何况我们这瓜没有施化肥,全都是农家肥,是绿色食品,卖不了我一人包了。”
  早在示范园建设之初,他就组织代表视察调研,提出高石脆瓜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为高石脆瓜设计了包装,注册了商标。目的是让高石脆瓜进入高端市场销售。
  当年18个大棚棚均收入达到5万元,每箱两个高石脆瓜最高卖到了240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他协调高明镇党委、政府专门和县电视台,制作了“高石”脆瓜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市电视台、省电视台播放,加大对“高石”脆瓜的宣传和推广,让外地客商和消费者更多的了解“高石”脆瓜。第二年高石脆瓜棚发展到50个,价位在200元左右每箱。
  在聂主任的指导下,东高城村成立了高石脆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建棚、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宣传”六统一的模式,在县城设立独家销售点,在各地设立直销窗口。
  今年高石脆瓜大棚已发展到180多个,棚均产值在6万元以上,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高石脆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编辑:卢莉)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富平县人大创新“五改”增强监督实效
[下一篇]:华县人大百名人大代表评议工作重创新、有“亮点”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