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4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4/9/5  浏览次数:8530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4年   第四号(总号:039 )
目    录
必赢体育                                      9月 5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议程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褚锦峰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张养民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议程
(2014年8月2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市级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4.审议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草案)。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年8月26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褚锦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报告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一季度主要指标明显下滑的不利形势,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向改革要动力、向调整要空间。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上半年经济总体呈现出“低位开局,企稳回升”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随着中省和我市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实体经济趋于活跃、稳步回升。上半年生产总值实现571.32亿元,占年度计划38.1%,增长10.5%,较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完成52.74亿元,增长5.3%;二产完成319.79亿元,增长12.2%;三产完成198.79亿元,增长9.2%。
  一是农业生产态势良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104万吨,同比增长7.2%;蔬菜产量75.5万吨,增长6.6%;水果产量7.93万吨,增长8.6%;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0.7%、5.3%。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295个重点示范村顺利推进、初见成效。
  二是工业经济逐月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842.65亿元和279.83亿元,增长7.2%和12.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4.1和1.6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八大行业实现全面增长,完成产值826.53亿元,增长7.7%,其中: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增长20%以上;装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15%以上;占比31.4%的能源工业增速由负转正,增长3.84%。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7种实现增长。全市发电量171.3亿度,增长0.5%;企业用电量49.53亿度,增长1.71%,较5月份提高0.41个百分点。7月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990.57亿元和327.58亿元,同比增长8.5%和12.8%,八大行业保持全面增长,完成产值971.43亿元,增长9.5%。
  三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2.66亿元,占年度计划(1705亿元)的37.1%,增长20.1%,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一产投资完成64.79亿元,同比增长92.4%;二产投资完成203亿元,下降10.1%;三产投资完成364.85亿元,同比增长36.3%。7月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1.4亿元,增长20.2%,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109.3%、-12.9%和37.6%。
  四是消费贸易增速加快。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3亿元,占年度计划(426亿元)的47.7%,增长14.7%,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排咸阳之后居全省第二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亿元,增长22.6%,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9200万美元,增长15.8%,其中出口7800万美元,增长34.3%。CPI同比增长2%,较一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7月底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73亿元,增长21.6%,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
五是财政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8.58亿元,下降6.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49.3%,同口径增长8.29%;财政支出132亿元,增长10.5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7.67亿元,同比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785.68亿元,同比增长12.05%,其中,中长期贷款388.48亿元,同比增长16.9%。存贷比为48.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7月底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4.85亿元,下降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36亿元,同口径增长8.71%;财政支出145.48亿元,增长7.1%。存贷比为49.3%,较上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成效
  一是工业结构调整加速。能源化工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化延伸,陕煤化70万吨烯烃生产线等重大转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县工业化科技实验生产基地获国家“煤制化学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授牌。2.5亿元的3D打印产业创投基金已获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顺利,营口巨成、珠海正邦正式入驻。合阳150兆瓦光伏发电、大荔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11%左右,非能源工业高出能源工业增速5.76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增长逐步提升。上半年服务业增速9.2%,较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占GDP总量的34.8%,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增长13.88%;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增长19.56%。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4.92%、11.48%。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8.2%和20.2%,高于年度计划2.2和4.2个百分点。财政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16.8亿元,同比增长16.1%,较一季度提高13.9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承接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与山西运城、临汾,河南三门峡的区域间合作更加紧密。富平新兴产业园、韩城龙门经济开发区规划分别得到批复和评审,西渭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富平-阎良路网、高新区与西安科研院所合作等取得新的进展。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采取领导包抓督办、联报联审、建立审批台账、推进风险稳评等措施,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促开工、抓进度,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截止7月底,2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8.5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6.5%。其中: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开工在建93个,累计完成投资401.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6.9%;180个纳入管理项目完成投资397.1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6.2%;1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7%;5个省级考核项目完成投资3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4%。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共签约合同项目252个,总投资1030亿元,合同引资993亿元,居全省第三位。截止7月底,签约项目到位资金133.79亿元,当年资金到位率46.92%,完成投资99.59亿元,占年计划的34.92%。已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项目27个,在建和新开工项目135个,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和做前期工作项目90个,合同项目履约率为100%,项目落地开工率为64.29%。
  五是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简政放权、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等6项清单,先后下放、取消涉及经济领域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资质资格认定、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079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49项。有序开展事业编制专项梳理和调研工作,稳妥有效核减部分事业单位编制。围绕基础设施、能源化工、文化产业等5大领域,推出了抽黄供水、生物质发电等一批项目向社会资本放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明显实效,新增各类企业3047户,同比增长105%。36家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正式启动。“营改增”试点不断扩大,受惠企业2000户。取消不合理、不合法行政性收费48项。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
  六是民生事业保障有力。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在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持“两个80%”投入民生,民生支出109.2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79%,同比增加12亿元,增长1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增长10.9%;农民现金收入4664元,增长13.6%,与安康并列全省第一位。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投资37.8亿元,基本建成6767套,竣工6394套。全市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14746套,占目标任务的98.1%,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50%。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4%。扎实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方案,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3.92%和4.5%,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二、计划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保持企稳回升态势,但由于一季度起步较低,距年度目标增速还差1.5个百分点。从整体经济运行环境看,总体需求回升缓慢,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支撑动力弱化,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约束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持续向好基础不牢,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是工业保增长形势严峻。占比达75%的能源、化工和有色冶金行业,产量和价格双降,影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2.2个和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仅为33.2%,低于全省4个百分点。其中原煤、焦炭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17.59%和24.85%,较一季度分别下降了2.85%和9.71%;钢材和钼精矿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06%,处于历史低位。原煤、焦炭、洗煤等规上企业停产较多,亏损面达60%左右。加之,7月底原煤、焦炭、钢材、钼精矿等产品价格仍呈下滑趋势,同比分别下降了18.13%、24.77%、5.37%和5.46%,较上半年环比分别下降了3.41%、2.42%、3.72%和6.99%。
    二是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受投资基数增大、项目推进难度加大、要素制约趋紧和企业投资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投资增速低于目标增速(25%)4.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较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回落3和3.1个百分点,工业项目投资持续低迷,影响投资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35.68亿元,同比下降29.7%,较去年同期回落45.65个百分点,影响投资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左右;跨区域项目完成30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5.7%;民间投资增长放缓,较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回落63.9和18个百分点。7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6.9个百分点。
  三是财政增收难度较大。受煤、钼、焦、钢、电等行业普遍生产经营困难,效益大幅下滑以及“营改增”等政策减收因素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都呈现回落态势。
  四是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增速虽居全省前列,但较年度计划(12%)增速相差2.8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1.1%和21.3%,分别低于年度计划1.9和0.7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114.09万平方米,增长49.69%。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慢,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分别低于年度计划1.58和1.52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6.3%,低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保费收入较一季度回落15.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回落了0.6个和0.5个百分点,资金面偏紧,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
  五是煤炭消费削减压力很大。省上今年把煤炭消费削减作为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下达我市煤炭削减任务314万吨,占全省的30%以上,削减任务十分艰巨。全市能源化工产业是依附煤炭产业链而形成的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以上,虽然我们加大了产业升级和削减力度,但扩能改造新增煤炭消费约200万吨,导致我市煤炭消费不降反升,完成削减任务难度加大。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从目前大的经济形势和我市运行态势判断,下半年经济将稳中略有回升,全年仍会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全市要坚持年度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坚定信心,三季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赶上全年目标进度。根据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的安排部署,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工业稳增长。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狠抓产销衔接,落实高速公路煤炭运输减免收费,加大对重点产品补贴力度,促进工业企业产能释放。协调做好金融服务,提高企业授信额度,研究设立应收账款流转和交易平台,着力化解企业“三角债”问题,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摸排在建产能,力促陕煤70万吨烯烃、富平生态水泥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协调争取华能秦电8号机组尽快得到国家核准,形成新的增长点。确保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5%以上。加快推进创新型渭南建设,落实科技创新企业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孵化器建设。加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烯烃后续产业谋划,抓好煤制气和低热值发电等项目实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化工产业整体水平。加强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3D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筹备好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对接会,争取在设立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产业园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扩投资。全面加快推进28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7个未开工项目,集中开展四项审批专项督查活动,确保9月底前办结相关手续,尽快加快建设。强化服务、做好协调,近期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会议,搞好建设资金衔接,加快抽黄供水、宁西铁路、韦罗高速、渭玉高速、华县-潼关长输管道等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外出招商活动,重点围绕西洽会等签约项目的推进落实,做好土地、水电路气等要素保障,再组织开工一批新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和中省专项资金计划下达,全面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等中省投资项目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产业协作、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共建等方面,积极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污水垃圾和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重点水利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带动和扩大全社会投资规模。力争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三)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万达广场、申华汽博园等特色商业街区、县城重点商业项目和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力争9月底沋河老城美食城建成运营并办好首届美食节。积极发展假日经济,深化与黄河金三角城市的旅游协作,加大华山景区、潼关古城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等新消费增长点的培育。抓好限上企业培育和统计工作,确保应统尽统。研究制定信息、休闲、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加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争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夏粮收储、秋粮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加快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重点抓好105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经营和管理,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着力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推动农业向二产和三产延伸,提高农业附加值。
  (五)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公示行政审批事项等6项清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营运为抓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持续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对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探索负面清单制度,加快修订全市政府核准投资目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常态化公示,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涉企收费行为,取消不合理收费,激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活力。加快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开展转移支付与农业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研究,做好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工作。加快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办法,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积极推进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西渭融合发展,主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产业承接、基础设施对接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两个80%”的要求,做好民生工作。确保全年4.3万套、建成3.3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落实中省促进就业政策,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提高就业率。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探索实施大学区管理体制,启动中心城区10所幼儿园建设。年内建成市体育中心、市博物馆和西入口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推进抽黄供水、城市供暖等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统筹推进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扶贫移民搬迁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七)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搞好秦岭北麓、黄渭洛河等重点区域保护与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和燃煤消减力度,合理界定燃煤与原料煤削减范围,全力抓好煤炭消费削减工作,对于以煤炭为燃料的省企和央企的节能和排放问题,争取省市共治,确保完成314万吨煤炭消减任务。抓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秦岭北麓采石区和渭北石灰窑整治区生态恢复工作。
  (八)提前做好长远谋划。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28个重大课题前期调研,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渭调研指导,把前期调研工作做实做深,统筹谋划好长远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上半年全市经济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半年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2014年8月26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张养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85次主任会议报告我市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预算调整(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呈现“低位开局、企稳回升”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比保持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但受个别县市严重短收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上半年,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85,7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38,308万元,下降6.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192万元,占预算的49.33%,较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8.2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319,68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50.49%,增支126,098万元,增长10.56%。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83,663万元(含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下同),完成预算的53.53%,增长3.40%。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51,793万元,增长6.34%,其中,增值税7,784万元,同比增长60.27%,主要是烟草增值税增加较多;营业税13,696万元,同比增长2.81%;企业所得税2,842万元,增长49.58%,主要是烟草和金融业所得税增加较多;耕地占用税和契税12,962万元,增长15.27%。非税收入31,870万元,下降1.05 %。
市级财政支出188,31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50.57%,增支16,393万元,增长9.54%。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014万元,增长2.82%;教育科技支出17,905万元,下降3.31%,主要是2013年部分专项资金在本级列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499万元,下降4.96%,主要是2013年博物馆建设一次性投入抬高了基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00万元,下降16.55%,主要是2013年部分专项资金在本级列支;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8,078万元,下降12.56%,主要是2013年医药卫生改革一次性投入较多;农林水支出35,189万元,增长31.07%,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增加;节能环保支出8,512万元,下降8.63%,主要是今年上级一次性专款减少。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创新征管机制,组织收入力度不断加大。面对财政增收异常困难的严峻形势,各级财政部门坚持领导包联县市抓收入、财税联席会议、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等制度,加强分析研判,实时监控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狠抓重点税源、零散税收及薄弱环节征管,不断挖掘增收潜力。制定出台了《渭南市税收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全市税收协助工作推进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税收协助工作,实施涉税信息共享和税收审核验证前置,强化税收保障,加快建立促进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堵塞收入漏洞。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艰辛努力,除韩城市外的11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双过半”,全市税收收入比重逐步提高。
  ----多措并举稳增长,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实施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及时兑现试点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1.83亿元,扶持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35 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安排资金6,100万元,支持加快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积极筹措资金1.03亿元,采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企业技术改造及节能减排等,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投入资金 1.1亿元,支持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金4,900万元,支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小城镇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109.26亿元,占财政支出82.79%。扩面、提标、新增各项民生政策较好落实。梳理民生政策12类101项,汇编发放《民生财政政策手册》4万余份,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加快资金下达拨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中职教育等各项教育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兑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及新农合提标、村医补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奖补等政策,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各类社会保障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职业培训等就业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三农”工作成效显著。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整合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投入资金2.2亿元,支持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落实资金2亿多元,大力支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及抽黄供水工程等农业项目建设。筹措资金4,300多万元,支持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区两岸堤防已全线贯通,北岸堤顶景观绿化等工程全部完成。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2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上半年共发放担保贷款1.9亿元,惠及2万多户城乡居民,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融资难问题。
  ----加大争资金力度,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认真研究政策,及时捕捉信息,主动汇报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对我市的支持和倾斜。上半年,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补助7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3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县对省级重点示范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财政体制运行,为重点示范镇加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积极推进市级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开展资金清理整合,清理整合专项资金项目达三分之一,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审批程序、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及监督检查等,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健全“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上半年全市及市级“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0.39%和29.04%。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市县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全面向社会公开,专项支出信息及时公开。健全公务卡结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实现全覆盖。会计服务监管机制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在全省率先推行各类培训服务实施政府采购工作。
  (三)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分析,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是韩城对全市收入影响较大。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较平均进度差0.67个百分点,短收4,808万元。其中,韩城市收入完成7.84亿元,仅占年预算的35.8%,较平均进度差14.2个百分点,短收近两个月的进度。从目前情况看,韩城市完成收入任务缺口较大,将直接影响今年全市收入任务的完成。
  二是收入增幅总体呈现回落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较五月份回落了6.7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了19.25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自然增幅下降6.11%,较五月份回落了8.7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了31.14个百分点。
  三是税收收入持续下降。受宏观经济影响,全市资源型行业价格下跌,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税收收入呈现下降。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下降12.4%,钼、煤、焦、钢、电等五大重点行业减收较多,税收收入增收十分困难,收入形势非常严峻。
  四是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今年全市财政增收非常困难,市县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政策多、要求高、任务重,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市人大的各项决议,全面贯彻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打造“民生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活力财政”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在继续坚持领导包联县市区、财政预算执行分析会议、财税联席会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实时监控钼、煤、钢等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及税收情况,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强力推进税收协助工作,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加强信息分析比对应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税收征管的保驾护航作用,提升税收征管效率,挖掘增收潜力;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推进国地税联合办证、联合申报以及国地税信息资源共享,杜绝税收流失;跟踪监控营改增后试点行业税收征收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征管措施,促进相关税收应收尽收。
  二是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兑现结构性减税政策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采取财政贴息、股权投资、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产能,促进工业稳增长。落实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财政扶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等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营造公平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有保有压原则,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努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统筹安排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三农”及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支出,确保实现民生支出“两个80%”目标。完善民生资金监管机制,规范民生项目运作,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确保将各类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市“实施意见”,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是大力争取上级支持。坚持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中省财政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强与上级的对接联系,积极捕捉信息,加大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工作力度,确保中省对我市的各类转移支付补助持续增加。特别是组织做好2015年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的征集、筛选和申报等工作,力争将更多的项目列入中省计划盘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五是持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超前思维,主动作为,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在改革中赢得主动。调整理顺经开区收入分配关系,支持经开区加快建设和发展。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组织开展市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进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公务卡结算,提高公务卡利用率,加强对公务消费行为的财政监管。进一步扩大“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覆盖面,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加快推进会计服务监管机制试点,着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规范财经秩序。
  二、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情况
  (一)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使用的有关要求
  2014年财政部继续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省财政厅按照各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和财力状况,分配转贷我市地方政府债券73,000万元, 比2013年增加11,000万元,其中:转贷韩城市7,000万元,由省财政厅直接安排拨付韩城市。我市实际可安排的地方政府债券为66,000万元,较上年增加9,000万元。
  按照《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发行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工作的通知》(陕财办预〔2014〕66号)要求,今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偿还今年到期的2011年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坚决杜绝债券资金用于楼堂馆所等中央明令禁止的项目,严格控制安排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筹资的投资项目,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根据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实行财政预算管理。2014年度政府预算要根据地方政府债券收支计划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二)2014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使用意见
  2011年全市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15,151万元于今年6月20日到期,其中韩城市需偿还660万元,我市应偿还金额为14,491万元。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今年转贷我市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用于偿还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14,491万元;用于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配套24,387万元;用于市级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27,122万元。具体安排意见为:
  1、转贷县(市、区)债券资金 30,593万元。
  用于偿还到期的2011年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6,206万元及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配套24,387万元,具体安排情况是:临渭区14,806万元,华县1,454万元,华阴市823万元,潼关县1,854万元,大荔县1,488万元,澄城县1,012万元,合阳县1,706万元,蒲城县2,171万元,白水县1,205万元,富平县2,660万元,高新区728万元,经开区686万元。
  2、分配市级债券资金35,407万元。
  (1)偿还到期的2011年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8,285万元。
  (2)市级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27,122万元。用于抽黄供水工程建设10,000万元,中心城市城建项目(含供热项目)4,000万元,市城乡规划展示馆建设3,922万元,市中心区供水(北水厂)工程项目3,000万元,渭河综合整治工程2,000万元,市体育中心建设1,700万元,中心医院建设1,500万元,市图书馆(科技馆)建设1,000万元。
  (三)全市及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情况
作上述安排后,在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基础上,需调整增加全市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全市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增加73,000万元(含韩城市,下同),其中,市级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增加35,407万元,县市区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增加37,593万元,在政府收入分类科目的“债务收入”类“国内债务收入”款中反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增加73,000万元,其中,市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增加35,407万元。市级支出预算增加部分按政府支出功能科目分类为:农林水支出12,0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0,922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8,28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00万元,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500万元。
  (四)积极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工作
  为了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下一步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与省财政厅衔接沟通,尽快上报我市地方政府债券安排使用方案,争取债券资金早日下达;二是加强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扎实做好债券资金的项目落实工作,及时拨付资金;三是加强债券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债券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四是统筹安排,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的还本付息工作。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褚锦锋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转型和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市人民政府始终紧扣主题主线,全力攻坚克难,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把有质量有效益不留后遗症的发展作为优先选项,持之以恒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保持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大多数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会议指出,当前全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部分经济指标上半年欠账较多,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难度增大;投资增长乏力,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税收收入进度缓慢;节能降碳任务艰巨。
  会议要求,下半年,市政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保证全年预期目标的实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全力按照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狠抓落实,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并要教育和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和增强求真实干的精神,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入分析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着力推动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招商引资,多方面争取项目,特别要在争取大项目上下功夫,在构筑引进承接大项目的平台和载体上出实招。着力解决项目工程建设环节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在建工程早日竣工、未开工工程早日开工。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投资的稳定增长。深入研究民间资本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潜力和作用,在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业稳定增长。对发展中遇到困难的企业,要采取党政联手送温暖、财税联手送政策、银企联手送资金等措施,在资金、技改、科技创新、拓宽市场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对个别市存在的问题要派员实地了解情况、分析问题,促进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四、多方积极应对,保证一、三产业稳定发展。针对今夏持续严重干旱的影响,要对全市秋粮受灾情况进行研判,对下半年物价走势进行预测,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要夯实优化一产,下大气力使一产的产业链向二、三产转移,增加附加值。要继续努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拓宽三产领域,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加快释放市场活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转变。增强简政放权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自觉服从改革发展大局,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下,切实做到真放权、放真权。
  六、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更加关注民生,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上下功夫。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障由补缺型向普惠性转变。统筹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实行更严格的土地、矿产、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监督工作计划,7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这次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6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安排意见,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雷超武为组长、相关副主任为副组长的执法检查组。7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全市《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雷超武出席会议并对执法检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由常委会王荣举、薛东江、蒋秀侠3位副主任带队,分三组赴6个县(市、区)进行检查。检查组听取了6个县(市、区)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废水处理情况、畜牧养殖公司、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测站等18个企业和单位;随后检查组对其余6个县(市)的水源地、污水厂建设和运行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7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各组汇报了执法检查的情况,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共整理了 27条突出问题,市政府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听取了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上,检查组对这次执法检查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共识。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全市15个水源地保护区水质均符合水源水质要求。渭河出境水质持续好转,2012年、2013年我市连续两年在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和第一名。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干部群众水环境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坚持把学习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同“渭河三年变清行动”结合起来,同创模、创文、创卫结合起来,同“六.五普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工具,通过建文化长廊、印发宣传材料、开展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环保法制知识讲座和邀请市民走进企业,向广大群众和企业宣传《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和企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守法意识、自律意识,为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
  (二)制度不断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监督管理办法》、《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明确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水污染防治措施;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能层层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全市水污染防治基本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各方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防治工作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三)强化水源地保护,群众饮用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全市共划定了1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制定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饮用水源地设立水源地标志、宣传牌、界标和危险品车辆禁行标志,定期对水质监测等,并在渭南电视台、渭南环保网、电子屏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确保社会及时了解饮用水水源质量情况,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目前,全市一、二级保护区内均无新建排污口,无新建、扩建的违法建设项目,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
  (四)预防措施到位,渭河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下茬治理工业企业污染。对造纸、化肥等重点污染企业依法实施了关闭,对高耗水、高排污的建设企业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产生,去年提前完成了省上确定的蒲城秦盛化工、陕化合成氨两条生产线等4家淘汰关闭企业;对工业企业废水进行深度治理,共建成投运34家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秦电、中金冶炼等企业还建成了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达到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零排放。二是狠抓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扩建。市县两级12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形成了27万吨/天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富平县污水处理再生工程等10个项目建成投运,华阴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共实施了126个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成41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168个省市级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五)严格考核奖惩,水污染防治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市县政府把水污染防治考核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重点工作季度讲评范畴,建立了预警、曝光和约谈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和监管;按照“渭河三年变清”行动的要求,对13个县(市、区)19个渭河干支流及重要排污口水质进行考核,超标罚款,达标补偿;环保部门还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全市涉水企业环境执法大检查,对重点涉水污染源25家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检查企业300余厂次,发现并纠正违法问题50余起,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0余起,停产整改5家,建立“12369”环保投诉热线,解决社会投诉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渭河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生态水补给不足。上半年,由于渭河上游来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生态水补给不足,潼关渭河入黄水质氨氮指标虽然达到省考指标,但与三年行动目标(渭河入黄断面稳定达到Ⅳ(四)类水质)还有差距;二是部分支流和沿渭排碱渠入渭口水质时有超标。如任李站排碱渠、新冯排碱渠入渭口污染物浓度较大,北洛河超标频次较多,去年12个月超标9个月,今年前七个月超标6个月,主要由于一些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还存在超排、偷排现象,如大荔科技园区污水直排洛河,影响洛河水质。
  (二)饮用水源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问题。沋河水库保护区内尚有雷家、宋家、张咀3村200户2100余人未搬迁,其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对沋河水质有潜在的影响;涧峪水库二级保护区还有213户736人未搬迁,加之夏季进山游人较多,对水源地环境影响较大;二是有的饮用水源地还没有达到标准。如白水县城区目前在用的大洼地饮用水水源地未经省市政府划定,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管理制度要求;三是农村饮用水还存在隐患。农村饮用水通过管道直接供给用户,基本没有过滤、消毒设施和水质监测室,供水设施陈旧、缺乏维护,损坏多,安全隐患多;四是部分水源地水质监测还不完善。如潼关县水质检验室还没有取得资质,只能做23项中的7项水质监测。
  (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资金困难、管网不配套、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升改造进展缓慢。其中国家考核的市排水公司提标改造工程,要求今年3月底建成投运,目前核心的脱氮工程还未开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国家要求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目前刚开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华阴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省市重点工程卤阳湖污水处理厂、富平县庄里镇和潼关县秦东镇污水处理厂等建设滞后于要求进度;二是管网配套普遍滞后,部分污水得不到收集和处理,雨污分流比例还不够高。其中市区乐天大街以北区域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部分污水直排渭河,华山景区生活污水直排长涧河,潼关县有1/3由于地形等原因收集不到位,污水收集率仅达67%;三是中水利用率普遍较低。目前只有市污水处理厂和富平县污水处理厂建成中水回用工程,华阴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建成的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未落实中水用户、未投运;四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重点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部分还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全市无一个乡镇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澄城县冯原镇、寺前镇和蒲城县罕井镇污水处理厂从2012年开工建设,至今没有投运;五是一些工业园区尚未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其中蒲城县工业园区、大荔县科技园区、华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后于原计划工程进度;六是多数农村污水和垃圾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四)水环境监管能力仍显薄弱。现有的环境监管能力与环保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环保执法机构设置延伸不到乡镇;执法装备和经费不足、监测设备落后,技术力量缺乏等,难以全面开展积极有效的水环境监管工作,影响执法监督的质量和力度。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生存资源。中国是个贫水国,我市的水资源更加缺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今年的大旱更是给我们警示。因此,进一步贯彻实施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和紧迫。检查组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教育,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渭南的具体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充分认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水污染防治法》和即将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结合起来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二)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基础上,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管和水质监测。要落实好我市已出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结合秦岭北麓扶贫搬迁、退耕还林工作,统筹安排,做好沋河水库、涧峪水库保护区村民搬迁,积极推进水源保护区生态工程建设;要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搞好改水改厕和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逐步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切实保护好农村水环境。
  (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改扩建步伐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市人民政府要出台中水利用的相关规定,明确市区使用中水的行业和单位,特别是要积极推动渭化集团生产用水利用市污水处理厂中水替换沋河水库生态水的工作,做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紧缺;要研究解决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与处理成本倒挂以及政府拖欠污水处理费形成较大资金缺口等问题,落实配套资金,积极探索市场化解决治污资金之路,保证污水处理费全额征收,资金多元化筹措,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要及时掌握中省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做好项目编制、储备和上报,争取中省的大力支持,特别要做好和中省有关政策的对接,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如要积极向省政府反映渭河三年行动方案对我市确定的补助额度严重不到位和省上出台的《关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关于县级污水处理厂运行补助政策至今未落实的问题。 
  (四)强化队伍建设和监管力度。市县政府要加强环保专业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要重视基层环保队伍建设,重视相应的专业人才配备,提升基层队伍素质。要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力量,改进环境监测设备,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水质考核,搞好信息发布,强化公众监督;要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查处企业违法排污和其它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尤其是对BOT运行模式的污水厂的监管,坚决打击一些工业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企业在线监测运行不正常的环境违法行为;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所举报的污染案件,及时处理污染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工作深入、报告重点突出,分析问题中肯务实,提出建议切实可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问题、建议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情况。
  会议指出,尽管我市在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渭河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潼关渭河入黄水质氨氮指标与三年行动目标还有差距。二是饮用水源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问题,有的饮用水源地还没有达到标准,农村饮用水还存在隐患,部分水源地水质监测还不完善。三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升改造进展缓慢,管网配套普遍滞后,部分污水得不到收集和处理,雨污分流比例还不够高,中水利用率普遍较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一些工业园区尚未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多数农村污水和垃圾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等。四是水环境监管能力仍显薄弱。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装备和经费不足、监测设备落后,技术力量缺乏,影响了执法监督的质量和力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的《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工作,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教育,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渭南的具体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充分认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水污染防治法》和即将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结合起来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二)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基础上,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管和水质监测。要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搞好改水改厕和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逐步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切实保护好农村水环境。
  (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改扩建步伐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要研究解决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与处理成本倒挂以及政府拖欠污水处理费形成较大资金缺口等问题,落实配套资金,积极探索市场化解决治污资金之路,保证污水处理费全额征收,资金多元化筹措,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要及时掌握中省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做好项目编制、储备和上报,争取中省的大力支持,特别要做好和中省有关政策的对接,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 
  (四)加快中水利用步伐。要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研究解决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问题,逐步明确市区使用中水的行业和单位。限期解决渭化集团生产用水问题,尽快研究其利用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替换沋河水库生态水,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此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将跟踪督办。
  (五)强化队伍建设和监管力度。要加强环保专业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要重视基层环保队伍建设,重视相应的专业人才配备,提升基层队伍素质。要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力量,改进环境监测设备,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水质考核,搞好信息发布,强化公众监督;要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查处企业违法排污和其它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尤其是对BOT运行模式的污水厂的监管,坚决打击一些工业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企业在线监测运行不正常的环境违法行为;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所举报的污染案件,及时处理污染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4年第3期
[下一篇]:2014年第5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