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0/11/2  浏览次数:17365 次  来源: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0年   第一号(总号:013)
必赢体育                                  4月27日

目    录
 
 
梁凤民书记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雷孟斌主任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的决议
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的决议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
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0年)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0年)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0年)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第一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第二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第三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第四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
关于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会执行主席分组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名单
 
 
 

梁凤民书记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4月3日)
中共渭南市委书记  梁凤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会议期间,代表们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审议批准了六个报告,讨论通过了各项决议,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会议始终洋溢着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热烈气氛,是一次发扬民主、继往开来、求实鼓劲的大会。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大会的圆满成功和当选的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市人民政府班子成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于年龄原因和工作需要,这次“两会”之后,张建中、刘晓利、史新民、李玉珂、薛景民同志不再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田军同志不再担任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职务,乔宏章、陈雪民、蒙满仓、李怀积同志不再担任市政协副主席职务,特别是郭新民同志,在年龄未到的情况下,从全市大局出发,主动提出不再提名市政协副主席人选,还有在市三届人大、政协任职期间退下来的罗玉昭、乔俊武同志等,他们尽职尽责、勤奋工作,为市人大、政府和政协的班子建设和职能发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与各位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多年来辛勤的工作,对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对他们以大局为重的高度政治觉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新一届市人大和“一府两院”领导班子,受命于渭南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全市548万人民的重托。一定要倍加珍惜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增进团结,认真履行职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圆满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转方式,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尽心竭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倾注民生、关注民享、确保民安、促进民和,努力构建和谐渭南;一定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加大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文明健康、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一定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勤奋工作、埋头苦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上下务实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地位崇高、职责重要。希望各位代表回到各自的岗位以后,牢记使命,尽心履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切实发挥好自身作用。要努力做到“四到位”,即:强化监督,把法定职责履行到位;深入调研,把社情民意反映到位;围绕中心,把自身优势发挥到位;狠抓落实,把会议精神贯彻到位,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改善对人大和“一府两院”的领导。人大和“一府两院”,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努力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把党委的重大决策变成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渭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雷孟斌主任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4月3日)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雷孟斌
 
各位代表:
      刚才,大会选举我担任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从大家的掌声中,我听到的是代表们对我的信任,我感到的是大家对我的期待,我理解到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体会到的是这副担子的分量!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我的心情,请允许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谢谢各位代表!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书记不再兼任。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渭南班子的信任,充分体现了凤民同志胸怀渭南全局、心系渭南发展的高尚情操,在这里,我向凤民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在这里还要感谢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的各位领导,是你们的勤奋敬业,锐意进取,开创了渭南人大工作的新局面,为新一届人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渭南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渭南的新型工业化已经形成共识共动,渭南的城市化已经迅速启动,渭南的社会事业已经被高度重视,渭南的民生工程已经被广泛关注。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代表,应该为渭南的发展呐喊助威,应该为渭南的明天加油鼓劲!作为刚刚选出的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我们将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努力把本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作为我个人,将把组织的信任化为履职的动力,把代表的重托作为履职的源泉,勤奋工作,不负众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代表放心,让人民满意!在这里,我郑重地向各位代表承诺:
      第一,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把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于人大的各项工作之中,坚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请示报告制度,始终保持人大工作与党的领导,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市委的决定在人大全面执行到位,保证自觉接受市委的领导,坚决维护市委的权威!
      第二,坚决依法履行职责。要紧密围绕渭南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妥善处理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把监督与支持有机地统一起来,支持一府两院独立行使职权,共同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三,坚决依法为民办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的宗旨,替民说话,为民办事,常怀为民之心,常施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通过视察,发现民生问题;通过调研,剖析民生问题;通过审议,研究民生问题;通过督办,解决民生问题,全力促进民生得到不断改善。
      第四,坚决抓好自身建设。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首先要刻苦学习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其次要坚持民主决策和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研究决策。三要搞好班子团结,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把人大这个大家庭建设成和谐的典范。四要不断改进作风,经常深入群众,认真听取代表心声,了解基层实际,解决基层问题。五要廉洁从政,克己守法,建立健全人大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人大机关高效廉洁运转。
      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永远都会牢记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人大主任这个位子是你们代表548万人民给的,我懂得它的分量,我会在有限的几年时间内,竭尽全力,造福人民,如果人民不满意,我会随时把它交还给人民!
      各位代表,本次大会为我们渭南绘制了新的蓝图,我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政府的精心实施,有人大政协的共同支持,有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渭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0年4月3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徐新荣市长代表渭南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同意并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过去的五年,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和民生十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会议充分肯定市人民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10年的主要工作及其措施。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重大机遇,着眼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根本出路,把城镇化优先发展作为战略选择,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号召,全市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3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市长  徐新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借助外力招商引资,激活内力全民创业,区域竞争力快速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达到655.5亿元,是2004年的2.43倍。人均GDP由4975元提高到12069元,年均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4元,分别较2004年净增7385元和1842元。财政总收入6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5亿元,是2004年的3.34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渭南已经跨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建立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媒体公示制度,全力抓开工、促进度,建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3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7.28亿元,是“十五”期的3.6倍。2008年四季度以来,紧抓中央扩投资、保增长政策机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8.5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紧盯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机遇,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2009年实际到位资金165.2亿元,是2004年的5.75倍。郑西高铁建成通车,中联重科工程机械、拓日太阳城光伏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长足发展。认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全社会共识。坚持以园区为平台,高起点编修发展规划,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项目与企业入园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发展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56户,实现产值381.7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4.82%,园区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坚持以优势支柱产业为重点,制定实施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全方位争取政策信贷支持,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19户,较五年前增加126户。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91户,较五年前增加47户。金钼股份成功上市,龙钢集团成为全市第一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企业,实施部省级科技项目230项,建成省级科技园区7个,获得专利授权670项,荣获国家及省名牌产品39个。非公经济长足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到6774家,较2004年增加793家,从业人员78万,较2004年增加16万人。下大气力“关小上大”,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顺利推进,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二氧化硫削减10.95%,化学需氧量削减8.72%。坚持把工业保增长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加强运行分析,实施财政贴息,落实银企贷款,较好实现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96.32亿元,实现增加值245.2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3%和17.6%。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坚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为载体,高质量修编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的城市战略构架。坚持“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人文理念,创新城市经营模式,加强金融合作开发,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5公里,完成旧城拆迁改造33万平米,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0平方公里。310国道绕城北移,铁路老货运专线全面拆除,为城市建设腾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成渭南高中、实验初中和实验小学,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积极实施“大树进城”,开展“三拆植绿”,累计栽植大树40余万株,新增城市绿地5000多亩。仓程路、渭清路建成绿色长廊,南部台塬初现生态屏障。朝阳公园建成开放,湭河公园蓄水扩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中心城市跻身“省级卫生城市”,创国卫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鉴定。县城创卫蓬勃开展,合阳、韩城、大荔、华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7%,较2004年提高6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地膜玉米、设施蔬菜、有机果品、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以上,2009年达到245.1万吨。发展春播地膜玉米95.7万亩,设施瓜菜67万亩,有机水果1.6万亩。建成养殖小区284个,规模养殖场1632个,畜禽存栏318万头(只),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较2004年增加5.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迅猛发展,规模以上涉农企业291家,其中52家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23个,参加农户16.58万户,农民从产业分工与协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产业全面提速。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县县办旅游。2009世界旅游日主会场活动成功举办,华山仙峪景区对外开放,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开园。仓颉碑林落成,洽川福山游客接待广场建成使用,富平陶艺村和韩城古城旅游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市旅游综合收入51.43亿元,是2004年的3.07倍。加快建设县城超市、农村“双百市场”和标准化农家店,认真落实工业品下乡优惠政策,累计发放家电、农机具购置补贴2.2亿元,拉动农村消费1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开工在建商品房210万平米,实际销售1.85万套,均较2004年增长两倍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连年保持全省最高增速,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金融业持续快速增长,期末存款余额847.23亿元,贷款余额386.38亿元,分别较2004年增长142%和60%,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邮政、电信、移动、网络、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较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100余所农村学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建成一批县级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和乡镇卫生院,市中心医院被命名为“三甲”医院。建成36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59个城市社区健身广场,完成11个县级文化馆和19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为1063个边远贫困山村通上广播电视。华阴老腔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华县皮影群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两届全民运动会,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坚持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积极实施民生十大工程,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困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到91%,直接用于干部职工住房建设的资金达到3.23亿元。率先在全省实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建成廉租住房7.3万平米,搬迁农村贫困人口2.66万人。城乡医保扩面提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免费住院分娩和健康检查,让106万农村妇女充分享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实现城乡“两免一补”全覆盖,“蛋奶工程”惠及21.6万中小学生。累计投入21亿元,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受灾困难群众得到保障救助。发放移民直补资金8.5亿元。新建敬老院14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9.8%。坚持为残疾人每年办好十件实事,6万多残疾人享受到社会关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户用沼气池4.5万口,发展节水灌溉89.41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3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油路目标。率先在全省开通“三农快客”,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46万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开通政府网站,设立市长信箱,建立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认真办复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开展“平安渭南”创建活动,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妥善安置职工为前提,以引进战略投资商为重点,基本完成32户工业企业改革改制任务。中联重科与新黄工战略重组,中十冶在高新区注册设立母体公司,成为企业脱困重生的典范。粮食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累计核销经营性债务7.13亿元。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税全部取消,发放粮食直补3.6亿元,化解“普九”债务2.85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初步形成新的投入、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调整高新区和临渭区管辖区域,理顺经开区、卤阳湖等工业园区和华山景区的管理体制,促进了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充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本,设立重点产业扶持基金,为财政引导投资开辟了新路径。公开拍卖城市天然气股权和加气站经营权,对南塬绿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提供了用武之地。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通客商投诉热线,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称号。先后与省煤化集团及省级金融机构签定战略合作协议,鼓励支持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成功化解蒲城农信社经营风险,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实行重大决策论证、重点项目会审、民生事项听证等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政务督查,建立问责问效问廉制度,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迸发,争创一流蔚然成风。
国土资源、工商管理、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电力、统计、物价、人防、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老干部权益得到保护,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较快较好的时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诚挚地向全市人民、驻渭单位、人民解放军、民兵预备役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成绩有目共睹,进步令人鼓舞。但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快,依然是我们最大的实际。全市经济总量偏小,仅占到全省的8%,人均GDP只有全省的一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化工占工业经济比重高达80%,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短腿。工业化与城镇化“两张皮”,城镇化明显滞后,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作用不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部分群众家庭生活困难。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压力较大,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投资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效率、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设想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努力实现两者相互融合、良性互动、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惠民生,已成为宏观政策基本取向,必然促进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西部大开发新10年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国家支持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开展跨区域合作,必将对我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已经形成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发展氛围。好中求快,能快尽快,日益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强烈期盼。只要我们顺应民心,凝聚民力,负重爬坡,奋力追赶,就一定能够不断缩小与全省的差距,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五年后的渭南,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GDP较2009年翻一番,达到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速保持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五年后的渭南,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达到48%以上。渭南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竞相发展格局,初步显现山水、生态、园林的滨河城市特色。县城框架拉大,基础设施完善,地域特色明显,集聚辐射功能全面提升。规模合理、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城镇群,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魅力城市群,将以全新的姿态,屹立在关中东部。
      五年后的渭南,园区成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园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高新区、经开区和卤阳湖成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的核心区块,主业突出、分工协作、链接紧密的县市工业园,成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集聚地,共同托起新型工业化的希望。
      五年后的渭南,人民生活更加舒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劳动就业援助、社会保障救助和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主导社会价值取向,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水平,向着富裕、幸福的目标阔步前进。
      总结以往经验,把握未来形势,我们深切感到,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下重点:
      一是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根本出路。必须确立绿色、低碳、循环新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能源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轻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绝不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粗放式发展老路。
      二是坚持把城镇化优先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必须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对产业、人口、资源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城,发展重点镇,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三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必须以世界眼光、畅开胸怀,集聚资源,融入国内外大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域内投资高速增长,扩张总量,提升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
      四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桎梏,改革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内引外联,积极扩大开放,开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五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望,始终不渝地把惠民富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敬畏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富裕人民,让渭南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舒心。

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770亿元,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增长69%;财政总收入76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98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20%;万元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4.5%和4.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重视项目策划储备。牢固树立“经济工作项目化”的理念,紧贴中省产业发展政策趋向,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重点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等领域,谋划一批符合产业调整政策、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的大项目,力争国债及国投项目大幅增加,确保项目资金总量增长30%以上。依托政府网站,搞好项目宣传,适时公布项目策划、储备与招商信息。市级财政列支2000万元,策划包装一批项目。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加强与各类商会、华商机构、在外同乡会的联系,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招商引资机制。以承接东南沿海和港澳台产业转移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促进活动。精心组织国内主要展会的参展推介工作,大力开展全民招商,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180个市级重点项目,确保年度投资超过520亿元。加快推进渭北大型煤田和韩城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实施韩城500万吨焦化等项目,促进能源资源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完成西潼高速改扩建、渭蒲高速、沿黄公路等建设任务,力争罗韦高速开工建设,协调推进大西高铁等项目,有效改善全市交通基础条件。全面启动国家级智能电网蒲城试点项目,建成首座750千伏变电站。加快紫兆垃圾处理成套设备、蔡伦纸业、尾矿造纸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重视解决项目难题。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快用地申报,盘活闲置土地,为项目建设拓展空间。建立财政贴息、担保、参股等产业性投入机制,做实融资平台,撬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资发展优势项目。探索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新途径,让农民真正成为项目建设的受益者、支持者。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建立“绿色通道”,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严厉打击阻挠、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让渭南成为投资创业的乐园。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考核。继续按照“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引导园区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举全市之力,推动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推进经开区和卤阳湖快速发展。优先支持园区与县城快速通道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依托省上“13115”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园区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精心打造支撑创业创新的战略高地。市级财政列支6000万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入园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年内至少新发展1000户私营企业。
      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升级转化,大力发展载能工业和新型煤化工,开工建设蒲城68万吨烯烃等重大项目。加快拓日太阳城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威斯特多晶硅、超白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引进飞机研发设计、制造维修、休闲体验等入驻卤阳湖,实现通航产业招商新突破。加快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国德电气、舜天能源等项目建设,推进装备制造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经开区环保产业园。加快食品、医药、纺织、花炮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2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0亿元,分别增长20%和17%。
      推进节能减排。坚决关停小水泥、小造纸、小焦化等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加快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确保县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建设县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促进各类污染达标排放。加大龙门、大敷峪、桥山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实施一批工业“三废”和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推进韩城、白水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办好环保“十件大事”,加强秸杆禁烧工作,推广果畜沼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三)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重视城市规划。按照“拓展发展空间、构建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统筹做好市政建设、土地利用、环境整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空体系构建等工程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规划编制,努力实现各类规划全覆盖。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真正让规划成为引导建设的龙头。着手开展城市发展创意研究,打造城市品牌,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快城市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三城同创”为载体,切实加快118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73亿元以上。年内打通三贤路等7条城市“断头路”。开工建设东雷二期抽黄南干渠工程,实施韩城-渭南输气工程,把黄河水、煤层气早日引入中心城市。实施城市东大门、北大门和湭河两岸拆迁改造,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大树进城”,重点实施渭河近堤、310国道、渭清路南段和滨河大道绿化工程。以主要路段、楼体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亮化工程,扮靓城市夜景。高度重视公益性社会事业,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抓住省上扶持县城建设的机遇,支持县市拉大县城框架,高标准布设城市地下管网,合理设置学校、医院、停车场等公益服务设施,重点建设好特色商业街、商住小区和专业市场,促进县城规模进一步扩张。加大县城创卫力度,力争年内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用足用活省上给予的政策和资金,切实加强重点镇建设,全面完成重点镇建设任务。
      创新城市管理。鼓励支持区街办加大旧城拆迁力度,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最大限度地把城市环卫、综合执法等职权下放给基层。严格“五线”管制,实行规划前置审批,坚决制止沿街建筑挤路压线和乱搭乱建。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让社区成为广大市民的温馨家园。
      (四)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的思路,探索支农资金捆绑使用的新途径,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工程。财政列支2000万元,支持规模化养殖大县、养殖小区和养殖重点村建设。大力发展柿子、核桃、弥猴桃等经济林。以设施大棚为重点,落实补助资金,鼓励按揭帮扶,新增设施蔬菜3万亩以上。以地膜玉米为重点,推广先进技术,扩大优质专用粮面积。鼓励发展渔业养殖、苗木花卉和庭院经济,支持区域性特色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选定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财政贴息、项目支持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核心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鼓励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租赁、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抽黄大型灌区泵站改造,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重点解决4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2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秦岭北麓迎坡面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新建、改建农村道路500公里。新建沼气池1.1万口。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完成400个村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加强抗旱灌溉和渭北果区人工防雹增雨及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旱灾雹灾损失,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中省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扶持秦岭北麓、渭北旱塬特色林果和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积极实施“雨露”、“阳光”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组织劳务输出,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5万,力争有更多农民进城安家置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新建扶贫重点村75个,搬迁贫困人口5385人,让农民群众都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继续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快改善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创新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扶持引导农民投资创业、发家致富。
      (五)积极扩大消费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招引战略投资伙伴,优先发展一批前途广阔、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开工建设瓮峪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华山论坛及生态广场,加快山上扩容设施建设,努力把华山打造成山水文化旅游的龙头。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的国省干道,开辟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多角度培育山水人文、历史名胜、生态观光等不同风格的旅游内容,将域内景点串为一线。配套建设地方小吃、休闲娱乐、民俗演艺等服务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格局。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度挖掘老腔、皮影、阿宫腔、陶艺等民俗文化内涵,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市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组建渭南演艺集团,编排精品剧目,宣传旅游,推介渭南。加强与周边城市开展旅游合作,精心办好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事活动。统筹建设文体广电设施,活跃城乡生活,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秦东重要物流集散地为目标,加快潼关、经开区等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金融、研发、培训、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生产有机融合。着力发展壮大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健身、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消费热点。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规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用足用活房贷政策,鼓励市民按揭贷款购房。落实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妥善解决县乡干部、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建设收购廉租住房43万平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万平米。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激活城乡消费,让广大群众享受现代生活,得到更多实惠。
      (六)推进改革创新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统一价格、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统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扎实搞好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注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决不让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执法。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建立重点工作月讲评和警示问责制度,促使各级干部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
      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年内设立渭南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办进出口自营权,扩大出口份额。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推介优势产品,引进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境外合作,积极发展涉外劳务。吸引外商在渭设立独资公司,参与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鼓励外资参与企业重组,引导域内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着力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和蛋奶工程。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区域标准化高中,促进农村中小学合校并点。普及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建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确保陕铁院等6所学校全面开工。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关爱留守儿童,让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健康成长。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全面落实中省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充分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下岗再就业1.56万人。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完成就业培训1.2万人、创业培训5000人。认真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心医院新院和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推进县级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稳步提高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覆盖率。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和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实施母亲健康、优生促进、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完成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任务,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市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社会保障工程提标扩面。提高补助标准,建立救助制度,确保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193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104元,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增城镇企业养老保险2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55万人以上。将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继续为残疾人办好假肢配装、白内障复明等十件实事,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大楼。加快采煤沉陷区和地质灾害区危房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居住安全。
      (八)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严管网吧,严厉打击邪教、非法传销、黑恶势力及“两抢一盗”等各类犯罪。深入推进平安渭南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妥善处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交通、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公共场所安全隐患治理,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气象预警、洪水灾害、地质灾害、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强化行政执法,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解放思想。切实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机关。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发展。坚持以战略、创新、辩证的思维,准确研判发展趋势,大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激发并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永葆加快发展的活力。
      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制度,务求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利于执行。完善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办理机制,虚心听取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创造条件让人民评议政府、监督政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民为本,更加自觉地把政策交给投资者,把方便留给创业者,在与人民群众共同推进发展中,凝聚人心、集聚力量。
      狠抓工作落实。大兴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继续实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重大事项领导包联责任制。政府班子率先垂范,量化任务,严格考核,问责问效。组织开展市直机关效能测评,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强政务督查与行政监察工作,建立督查倒逼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强有力的措施抓落实。巩固完善政府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公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凡是政府做出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凡是对老百姓承诺的事项,就一定要办好。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实行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和经常性项目支出零增长,把更多的资金用到民生上。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前移审计、监察关口,健全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惩治腐败体系,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标、产权交易等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以清廉的政风,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渭南正阔步迈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时代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赋予我们奋勇前行的根本动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2010年4月3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渭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3月3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各项决议,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和困难,重点围绕抓项目、扩投资,多措并举保增长,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
      (一)保增长总体目标圆满实现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达到655.5亿元,完成年计划610亿元的107.5%;同比增长14.3%,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5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12.9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41.97亿元,增长14.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达到509.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4.9%;同比增长52.7%,增幅高出全省17.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7.78亿元,同比增长19.9%。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0.7,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5.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14.4%,增长32.24%,增速超出全省8.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52元,完成年计划的105.2%,较上年净增2651元,增长24.1%,增幅高出全省10.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4元,首次超出全省平均收入,完成年计划的102.9%;较上年净增608元,增长20.6%,高出全省6.6个百分点。
      ——全市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为2.94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21%,超额完成预控目标0.2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5万人,超计划目标0.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较年预控目标5.9‰低了0.78个千分点。
      (二)保增长主要措施成效明显
      一是狠抓项目扩投资。坚持逐项目落实法人、部门责任及时限要求,逐旬按月通报排名、新闻发布,节点式推动促开工、保进度。全年155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425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重点项目110个,完成投资274.1亿元,比2008年增加35个、增加投资207亿元。坚持项目滚动开发和超前储备,共策划重大产业项目67个、总投资760亿元,前期储备和重点推进项目150个,当年有25个项目提前开工。通过“西洽在线”、政府网站、预约洽谈、中介撮合等招商平台,全年共签约合同项目264个、引资51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5.2亿元。紧扣中省政策,全市发改系统上下紧密合作,组织项目筛选、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2.5亿元,比2008年净增10亿元。
      二是突出工业调结构。编制了全市能源、钢铁、光伏等10个产业振兴规划,共涉及项目252个,总投资2175.87亿元;其中列入省级产业振兴规划项目58个,总投资844.23亿元。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10年渭南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定位、目标和重点任务。去年继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关闭落后企业12户,淘汰落后产能水泥91万吨、焦化200万吨、钢铁25万吨。引进深圳拓日集团光伏太阳城项目落户澄城县,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建成150兆瓦非晶硅电池生产线,填补了我省太阳能薄膜电池高技术产业的空白。坚持一区多园、集群发展模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了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强化运行监测,运用财政贴息、信贷融资帮企业挺渡难关,促进了工业企稳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5.27亿元,增长17.6%。
      三是围绕大事搞协调。围绕郑(州)西(安)高铁建设,协调解决了过境段的征迁、补偿等问题。着重就大(同)西(安)高铁线路走向,多次专赴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黄河委进行衔接汇报,促成了跨越渭河与郑西线渭南北站并站的规划方案。协调黄陵-韩城-候马煤运铁路专线建设避开了韩城煤矿开采区域。协调西南铁路复线在中心城市增改建高架立交和渭南西站。有效对接了西包铁路扩能项目,过境段线路走向、站点布设等事项。协调落实了渭(南)蒲(城)高速公路以及西潼高速公路扩建、国道310改建工程的规划建设方案,为弥补三大矿务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配套资金不足争取到省专项2850万元。同时,还将黄河水源提用、“气化渭南”等工程列入中省规划。
      四是提升城市抓联创。突出国家卫生城市、创业型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等“一城四创”和“市县联创”活动,中心城市坚持 “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理念,规划了“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的空间布局。当年实施城建项目75个,完成投资40亿元。铁路新货场建成投用,朝阳公园竣工开园,以水景生态为主题的尤河公园面貌一新。实施“大树进城”、“拆墙透绿”、“灯景美化”工程深得人心,仓程路、渭清路及南塬等绿化以及灯光夜景彰显生机。滨河大道、310国道城区段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南塬防洪工程已开工建设。合阳、韩城、大荔、华县评委“省级卫生县城”,“关中百镇”示范效应显现,全市城镇化率提升到37%。
      五是强化“三农”保增收。以“畜牧、果业、蔬菜、劳务输出”等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突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市粮食面积901.9万亩,总产达到245.1万吨,增长11.6%。肉、蛋、奶产量同比增长25%、14%和23%。水果总面积达到222万亩,总产230万吨,分别增长10.8%和27.8%。蔬菜总面积达到12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7万亩。全市重点涉农企业总数达到291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23个,带动农户16.58万户。通过自主创业、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2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40%。农民创收、增收能力不断增强,人均净增额首次突破600元,在危机之年确保了农民收入不减少、增幅不减慢。
      六是惠及民生促和谐。制定《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完善落实机制,全年10大类99项民生工程累计投资43.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中心城市高、中、小3所标准化学校建成使用,3所县级职教中心和2所特教学校建成。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主体正在施工,全市99所乡镇卫生院、37个计生站、28个文化站及55个村卫生室主体竣工。医疗、养老、失业等城乡社保参保人数达到115万人以上,各项社保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开工社区服务中心35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6处。新建保障性住房56.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变实物分配为货币补贴。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86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2170万元,安全饮水1.97亿元,解决了农村3200人的安居、1.8万人的脱贫、32万人的饮水等问题。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GDP)和投资总量依然偏小。2009年全市经济(GDP)总量仅占全省的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占全省的7.8%,均排全省第6位。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重工业及高耗能、高排放工业比重高达70%左右,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城镇居民收入较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了1098元,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靠。同时,节能降耗压力依然较大,投资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综合分析宏观形势和发展环境,结合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扩大投资强动力,调整结构抓转型,改善民生促和谐,加快发展谋跨越。
      围绕总体要求,确定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根本目标,着力把扩大投资、提振消费和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改革开放,确保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根据发展需要,兼顾基础和可能条件,建议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GDP)达到770亿元,增长1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增长6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外贸进出口总额13230万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9550万美元,增长13%。
      ——财政总收入76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7%以上。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均增长17%。
      ——万元GDP能耗控制在2.806吨标准煤以内,下降5%。
      ——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全力抓项目建设。全年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80个,确保年度投资计划520亿元以上。其中续建项目58个,投资309亿元;新开工项目122个,投资211亿元。重点确保年度投资过10亿元的秦华压小上大发电、陕化节能技改、渭化双醋及拓日光伏太阳城等7大工业项目,以及西包线扩能、大西高铁、西南复线、黄陵—韩城—侯马煤运专线及西潼高速扩建、渭蒲高速等6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特别要加强与中省在渭重点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保障要素供给、运输通道和施工环境,确保28个中省项目完成投资308亿元。二是大力抓前期策划。加强对总投资1093亿元的170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的政策指导和协调推进,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提前开工。围绕全市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投入专项经费2000万元,着重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多方联动合作,策划市级重大项目60个以上,县级重点项目300个以上,开发项目源,充实项目库。三是重点抓保障。围绕国家政策信息和投资节奏,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省大盘子,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20亿元以上。加强土地调控,优先安排重点项目用地。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利用外资外贷、引进风险投资以及政银企合作、民间参股等多元化融资,保证项目资金需求。坚持项目建设旬督查、月排名、季通报、半年观摩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联包抓、特派员集中推进,优化建设环境促进度,力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0亿元。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是发展新型工业。实施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及光伏等重点工业项目65个,年度投资216.8亿元。推进合阳煤田、韩城煤层气开发、秦华发电扩能、龙钢集团高炉煤气发电、蒲城68万吨烯烃、金堆城氧化钼、美国空分、中联重科、雨润肉业等项目建设。确保拓日光伏太阳城项目全年投资18亿元,开工建设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高新区瑞连、华县嘉诺等医药项目,力促高新区舜天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一期、八鱼油脂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建成投产。二是提升园区建设。制定《全市产业园区统筹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入区引导、节用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加快13个重点产业园区基础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申报高新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高标准推进卤阳湖开发区建设,高起点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品位谋划华山风景区综合开发。三是发展循环产业。加强节能监测调控,确保长宏铝业、尧柏水泥等26户市属重点企业节能总量57.8万吨标煤以上,落实韩二电、秦电、陕化、渭化及龙钢等18户中省企业节能总量165万吨标煤以上。重点抓好陕化6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20万吨乙二醇,渭化7.5万吨醋酐—3.5万吨醋酸—余热供暖,龙钢高炉煤气发电—制氧,金堆城钼矿采选—化工—尾气回收,潼关金矿探储—加工—尾矿回采等循环项目。加快韩城煤—焦—电—钢—气—化、白水煤—电—硅镍以及合阳煤炭清洁生产等循环产业园区示范建设。同时,结合循环产业和节能减排发展形势,着手研究和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三)积极拓展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一是落实消费政策。增加城乡居民的绩效工资、保障基金、专项补助等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家电、汽车、农机、节能产品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下乡产品”补贴范围,激活消费需求。二是开发服务产业。开发企业创新、自主创业和文化创意三大服务项目,加快实施华山论坛广场、少华山服务中心及卤阳湖热气球、轻型飞机飞行体验等旅游配套项目,抓好潼关物流园、华县华越蔬菜、经开区冠群汽贸、大荔鑫美建材城等物流项目,围绕富平陶艺、华州皮影等文化创意申报和推进国家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三是扩大市场消费。利用黄金周、节假日、啤酒节和各种民俗集会、商品展销会,举办各类主题促销活动,大力培植住房、汽车、旅游、家政、体育健身、文教休闲、护理保健等消费热点。办好渭南文化旅游节、华山国际登山节,进一步整合全市生态、人文旅游资源,策划开发旅游热线,开辟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旅游宣传促销,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收入60亿元以上。四是优化消费环境。强化煤、电、油、运供需衔接和食品、药品等价格调节,进一步清理教育、涉农等不合理收费。引导银行、商企、电信、网站等多方合作,发展信用消费、网上购物。
      (四)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强化农民增收基础。一是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市属5大灌区节水续建及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成尤河、红石崖、胜利、定国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沼气能源、扶贫开发等年度任务。推进天然林、三北防护林、水保生态工程,抓好南塬绿化、潼关东大门绿化。二是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启动粮食生产能力专项规划,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扩大临渭及合阳奶牛、富平奶山羊、澄城生猪、蒲城肉鸡、大荔秦川牛等特色养殖规模,使畜牧业在农业中比重由2009年21.8%提高到25%以上。规划建设渭北特色林果、渭洛河沿岸设施瓜菜、南塬猕猴桃等优质产业带。落实粮补、林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六项工程,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工业园区、项目单位优先招用失地农民,组织农民投劳以工代赈、公益项目增加劳务收入。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完善全民创业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进城创业,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确保全年农民收入净增616元。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政策和规划引导,支持发展农技推广、农资配送、金融信贷、信息网络、产销联盟等农村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带动农村连锁超市、商贸物流和冷链配送等物流产业发展。
      (五)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抓紧统筹规划。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60%以上、中心城市80-100万人、县城15-35万人、小城镇5-10万人的目标,编制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统建规划,拉大城市空间。二是提升中心城市。以“一城四创”为抓手,打通中心市区杜化路中段等7条“断头路”, 加快老城区改造、滨河大道景观、渭河南岸综合开发,推进渭南城区供水、供气、供热及防洪保安等项目,加快建设市中心医院新区、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公益项目。三是加快城镇建设。加大10个县城和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4大区域开发以及13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启动渭南-华阴、蒲城-富平、韩城-合阳等3个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着力探究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机制。四是发展城市服务产业。围绕城市功能规划,引导和提升房地产业开发,建设服务多元化的城市综合体。力争在中心城市开建2个五星级酒店、信达、阳华2个购物广场及国际会展中心,在县域重点开建华县商贸城、富平益丰假日、华阴世知等6个星级酒店项目。
      (六)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谋求区域合作共赢。一是加强跨省、跨区合作。与山西运城、临汾、河南三门峡共同申报建设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实验区,与西安临潼区联手建设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西渭经济协作共建区。二是扩大对外贸易。全面落实企业出口退税、进口设备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入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确保全市出口9550万美元,增长13%。三是积极策划外向型产业。争取设立渭南海关和商检口岸,着手谋划渭南陆港经济保税区和外贸产业聚集区,着手开发陆港物流、外贸加工、服务外包等前期项目。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区位优势、产业规划和园区定位策划一批引资、融资项目,招引一批产业联盟和战略投资商,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整合交叉职能、理顺各种关系,优化机构、人员配置,明确扩权强县和财政直管县的职权、职能、职责范围。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化工实业、渭通农科、针织厂等市属国企改制重组,进一步开放民有资本进入领域,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三是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并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实行基层用药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三统一”机制。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投资开发公司的融资能力,完善财政贴息、担保、参股等投资机制,引导长安银行稳健发展,推进地方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试点。五是加快城乡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流转试点,探索农村小额信贷、宅基地评估、劳动力转移等有效途径,促进全民创业和协调发展。六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市秦腔剧团、人民剧院、文化服务站等文化单位改制,搞活文化企业和创意产业。
      (八)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着力解决就学、就医、就业和社保、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利益问题。一是教育建设:改造中小学校舍46万平方米,在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全面落实“蛋奶工程”,全面开工渭南职教园区并建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二是医疗卫生:继续加强和改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计生站)及村卫生室建设,确保“新合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8‰以内。三是劳动就业:分类推进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和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对下岗职工、低收入、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四类群体实施创业、就业培训,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四是社会保障:扩大城乡养老、医疗参保面,实施低保、五保供养、帮困、助残等扩面覆盖,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补偿和就业问题。五是住房保障:实施经济适用房货币直补政策,新建廉租房4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重视解决低收入家庭、乡村干部和教师住房问题。六是社区服务:计划新建和改建29个社区服务服务中心(站)。七是文体事业:实施乡镇文化站30个、体育健身工程100余处。八是农村基础设施:新铺农村道路500公里,新建村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400个、沼气池1.1万口、解决40 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九是扶贫开发:重点围绕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新建扶贫重点村75个,搬迁贫困人口5385人,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8800人。十是平安渭南:进一步完善城镇街区电子监控系统,加强交通、治安、消防及卫生、矿山等专项整治,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事故。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谋求跨越、后来居上的关键时期。认真做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估,就重大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和集中攻关。搞好与国家、陕西省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全面衔接,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切实做好全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论证衔接,确保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借智、借力对“十二五”全市区域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谋划和战略规划,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大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10年4月2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荣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渭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对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9年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55.5亿元,增长14.3%,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7%,达到509.4亿元,增速列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25亿元,较上年增长32.24%,首次跃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增幅8.09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7.78亿元,增长19.9%,增速居全省首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有企业改制与战略重组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09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
      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和投资总量依然偏小。2009年全市经济(GDP)总量仅占全省的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占全省的7.8%,均排全省第6位。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重工业及高耗能、高排放工业比重高达70%左右,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调结构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复杂。三是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城镇居民收入较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靠。同时,节能降耗压力依然较大,投资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2010年计划目标积极可行
      2010年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7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0亿元,增长69%;财政总收入76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7%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增长17%。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分析了我市2009年经济运行状况和2010年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和积极因素,认为渭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符合中央对我国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趋势的总体估价,符合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要求,符合省委和市委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总部署,符合渭南的实际。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们大幅度扩大投资,加快发展,拉动我市能源、建材、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积极可行的。
      三、对实现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
      (一)调结构、转方式,突出抓好投资计划落实。今年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为860亿元,较上年增长69%。2010年,要紧紧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在保增长中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创新招商方略,卓有成效地推动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确保项目按时开工,超计划推进。对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要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如期建成,促进达产达效。
      (二)优环境、亲客商,真诚服务企业。企业产销两旺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应特别强调真诚服务企业,坚持排除干扰,确保产销两旺。尤其要重视加大和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内需方针对我市能源、建材、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链式拉动效应,促使我市产业水平和实力在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
      (三)重“三农”、抓增收,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让广大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实施“一村一品”和农民工再就业工程,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解民难、促和谐,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积极推动“十大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落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安全信访稳定的相关规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主动化解矛盾冲突,深入推进“平安渭南”创建活动,营造群众安居乐业共谋发展的社会环境。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的决议
(2010年4月3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0年市级财政预算。
 
 
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3月3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省市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多措并举抓收入,千方百计惠民生,力推改革强管理,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再创历史新高,财政各项工作再创佳绩,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54,256万元,同比增长9%。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463万元,占预算246,900万元的114.4%,较上年增长32.24%。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810万元,占预算71,930万元的116.52%,较上年增长32.79%。
      市级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55,638万元,占预算的95.02%,增长2.62%,其中:增值税14,255万元,占预算的73.1%,同比增长3.21%;营业税15,813万元,占预算的104.97%,增长44.7%(主要是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拉动);企业所得税5,375万元,占预算的131.61%,同比增长5.35%;个人所得税1,400万元,占预算的105.26%,增长2.34%。非税收入28,172万元,占预算的218.66%,增长216.6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按照中省财政部门的要求,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和“两权价款”增收形成的)。其中:专项收入18,947万元,增长385.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4,901万元,增长15.51%。
      2009年,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的情况下,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65,422万元,较上年增长40.47%。其中:市级财政支出完成192,278万元,增长58.15%。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29,923万元,增长7.26%;公共安全16,025万元,增长21.34%;教育17,036万元,增长50.41%;社会保障和就业34,124万元,增长170.14%;医疗卫生12,194万元,增长152.1%;城乡社区事务24,344万元,增长127.64%;农林水事务14,573万元,同比增长45.27%;交通运输17,195万元,增长163.24%。
      (一)千方百计加快收入进度,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财政形势,我们始终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坚持把组织财政收入作为各项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抓收入领导包联责任制,坚持实施县市区财税收入红黑牌制度,坚持每月下达收入任务,坚持每月通报收入进展情况,坚持至少每月深入一次县市区督查收入进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收入分析讲评会,坚持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继上年突破20亿元大关后,再次跃上28亿元新台阶,增幅在全省首次位居第一,较2006年三年翻了一番多。连续五年提前一个多月完成了全年收入预算任务,完成省下达考核任务进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市财政支出突破百亿元大关,较2008年增加了33.57亿元,较2007年两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以十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较快发展。
      (二)想方设法落实项目资金,十大民生工程进展顺利。2009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4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32.1亿元,增长56%。拨付资金4.05亿元,全市70多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免杂费和免教科书费政策,6万名家庭贫困寄宿生享受到生活费补助,4.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拨付资金2.1亿元,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全市210所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投入资金3,100万元,开展了农村学校寄宿生“蛋奶工程”,保证了学生身体健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4%,202.4万名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39,892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基本实现医疗保险政策全覆盖;筹措资金2.9亿元,新医改顺利实施,全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筹措并拨付资金1,300万元,各农村育龄妇女享受到了免费体检;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693元提高到1,196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1,640元提高到1,856元,支持了8所敬老院建设。为政策性破产企业职工离休人员应缴纳的十年医疗保险费用承诺财政托底904万元,及时结算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资金1.67亿元,全市105户破产企业中近1.6万名退休职工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投入资金3.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拨付资金7,695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6万个,有力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拨付资金1,100万元,为6,4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资金1,318万元,带动1.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拨付资金4.3亿元,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41亿元,较好地落实了移民政策;拨付资金4,697万元,确保省属企业分离办社会中小学移交工作顺利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全面实施。绝大部分县市区落实了第二步津补贴政策。继市级公务员津补贴一步到位后,市级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分别提高了30%和10%,调整了市级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和财政奉陪比例,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
      (三)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66.4亿元,较上年增长26.2%,是近年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增幅最高的一年。大力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程。经过努力争取,蒲城、白水等5个县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重点项目县,项目3年总投资5亿元,每年可争取中省财政投资4,000万元左右,2009年已投入资金1.7亿元,项目区每亩增产300公斤,人均增收1,200元。投入资金5,129万元,支持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万头生猪示范村和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村建设。安排畜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以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5亿元,扶持畜牧企业231户,加快了全市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争取资金1.4亿元,有力支持了粮食单产提高工程和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投入资金1.95亿元,解决了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2.2万口。争取现代化小型农田灌溉设施项目资金6,000万元,农田灌溉设施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富平县被确定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可争取中省投资6,250万元。投入资金7,424万元,支持96个扶贫重点村建设,搬迁移民5,385人,帮助8万人实现脱贫。加大惠农强农补贴兑付力度。惠农强农补贴“一卡(折)通”发放改革全面启动,补贴资金兑付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至2009年,各项惠农补贴项目从5项增加到24项,补贴资金从1.7亿元增加到17.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从39元增加到398元,补贴资金和人均增收均增长了10倍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全力以赴保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始终坚持财政资金跟着信贷资金走,信贷资金跟着优势项目走的思路,转变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理财新理念,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财政担保、财政借款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筹措项目建设前期费用3,000万元,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全市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投资101亿元,实现利税9.5亿多元,上缴税金4.6亿元。争取中省扩内需资金12.58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10.52亿元,支持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通过财政借款、担保等形式,协助城投公司等项目单位融资24.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产达效。争取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5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光伏产业项目顺利实施,该项目是中省财政补助支持我市最大的产业项目。筹集并争取资金10.3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6.8亿元,重点支持了中心城市建设和创国卫工作。东风大街中段、乐天大街东段道路改造、朝阳公园、廉租房建设、创国卫等一批中心城市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投资4.01亿元,其中市区财政投入资金2.05亿元,渭南高级中学、渭南实验中学、三贤路小学如期开学,中心医院建设有序进行。筹措并争取财政贴息资金6,642万元,借拨资金8,000万元,为133户工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33.26亿元,极大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有效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累计拨付32户企业改制费用9.91亿元,2009年拨付资金3.5亿元,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
      (五)争取上级支持成效显著,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量和激励性奖励补助资金均位于全省前列。全市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量6.9亿元,占全省增量近六分之一,居全省各市区第一,均衡性转移支付总量达到24.5亿元,较2008年增长39.16%。争取激励性奖励补助资金1.95亿元,较上年增长20.21%,有效弥补了我市财力不足。经过努力争取,我市富平县、蒲城县被列入2009年全省新增12个省管县改革试点范围,两县当年各项转移支付增量分别达到1.2亿元和1.3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多年财力紧张的状况。争取地方政府债券4.5亿元和2008年“两权”价款分成资金4.4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争取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企业改制费用2.3亿元,极大地减轻了我市财政负担。
      (六)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效益年活动深入开展,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一系列事关财政改革发展大局的制度规定陆续出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财政管理,严肃财政工作纪律的规定》、《市级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市级财政性资金建设工程实施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有些制度还走在了全省前列。颁布实施了《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编制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对车辆进行定编。率先在全省制定了市级财政投资评审运作规则,极大地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共评审资金8.97亿元,其中专项评审资金7.86亿元,项目评审资金1.1亿元,项目评审核减率59.85%,节约资金7,564万元。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拟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规定》等制度,基本形成了“政府科学决策,财政集中监管,处置阳光规范、收益专户管理”的渭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28,514万元农村“普九”债务全部化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小金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财政监督检查、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等其他各项财政工作都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三届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财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五年,是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收入规模连年迈上新台阶。2009年财政收入完成28.2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是2004年的3.34倍,年均增长27.3%。2005年至2009年,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连续迈上10亿元、16亿元、21亿元、28亿元台阶,年均增加5亿元以上,是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7年至2009年,财政收入三年翻了一番多。全市县级收入过亿元的县市从2004年的1个,增加到2009年的7个。五年来,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拓宽,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支出规模迅速壮大。2005年至2009年,财政支出先后突破40亿、50亿、80亿、100亿元大关,年均增加20亿元以上。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6.5亿元,较2004年的22.8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8.4%,财政支出从2008年至2009年,两年翻了一番多。五年来,财政对民生等公共支出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解决了许多多年来社会关注、群众所盼,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办成了许多多年来形势所趋、发展所向,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实事。五年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观念不断强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不断转变,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达到24.5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11倍,累计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66亿元,上级补助财力占全市总财力的比重由2004年的67%上升到2009年的72%,有效缓解了各级财政困难。五年来,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效益和水平明显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财政收入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较强,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比重明显偏低,缺乏能够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大规模企业,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受金融危机影响,税收收入大幅减收,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下降,非税收入比重上升,收入结构不够合理;财政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支出需求与财力可能存在较大差距,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及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特别是中省市一系列“保增长”措施的拉动,我市经济呈现出由企稳回升向加快发展转变的态势。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今年我市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并甚于去年。收入方面,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执行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性减收效应,相当一部分将在今年集中体现。部分行业企业经营依然困难,资源型产业价格回升不可预期,资源型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较大。支出方面,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落实中省有关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农”、教育、十大民生工程等刚性支出需求,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财政各项工作,对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2010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省市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财源建设,夯实增收基础;加强收入征管,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全市经济实力;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制度建设,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全市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今年经济形势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76亿元,较上年增长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33.29亿元,较上年增长17%以上。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各类补助收入609,214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5,814万元,全市总财力926,300万元,较上年增长28.35%。全市支出预算对可用财力全部做了安排。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在编制2010年预算过程中,市县财政已将中省财政提前预下的专项补助资金全部编入了当年预算。
      2、市级财政预算安排。
      2010年,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7,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5.74%。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税收收入73,693万元,比上年增长32.45%,其中:增值税20,700万元,增长45.21%;营业税21,300万元,增长34.7%;企业所得税6,800万元,增长26.51%;个人所得税1,740万元,增长24.29%。非税收入23,307万元,下降17.27%,其中:专项收入10,528万元,下降44.4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5,000万元,增长2.02%。
      2010年,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000万元,加上上级对我市的各项财力补助609,214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41,327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增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322,169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5,814万元和市对县(市、区)的税收返还及各类补助538,025万元后,市级总财力为152,375万元,较上年增长38.16%。
      市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在确保政权机构运转支出最低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四个更加突出”:
      1.更加突出支持发展经济。牢固树立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理念,积极“盘活存量”,不断“扩大增量”,继续“整合增效”,强化“撬动引导”,全力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支持中心城市建设。设立各类产业发展基金6,000万元,实行捆绑整合使用,采取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选择一批成长性强、前景好的企业,催生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对财政贡献大的重点产业项目。安排项目前期费用2,000万元,支持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2.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财政支出优先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切实解决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0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财政投入在上年基础上增长18%以上,总投入达到45亿元以上。同时,要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千方百计落实市县配套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大力支持“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3.更加突出促和谐保稳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全市公务员工资、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足额落实。始终把企业改革作为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筹措并争取资金,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大力支持下划企业及市本级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筹措安排和谐稳定资金1,000万元,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4.更加突出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等六个现代财政管理理念,从管理基础做起,从解决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深入推进制度建设,重点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加强支出管理,切实做到有保有压。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根据以上预算安排的重点,市级财政支出预算对当年可用财力152,375万元全部做了安排。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27,701万元,增长19.38%;公共安全15,685万元,增长46.07%;教育13,182万元,增长31.94%;科学技术870万元,增长37.44%;社会保障和就业18,607万元,增长41.38%;医疗卫生6,302万元,增长43.19%;环境保护10,331万元,增长35.12%;农林水事务16,705万元,增长32.48%;交通运输10,673万元,增长696.49%,增长较快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公路养管机构人员及管理经费下划。
      三、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坚持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充分发挥财税信息化作用,切实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分析和监控监测力度,不断创新征管措施,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挖掘增收潜力,严堵收入征管漏洞,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特别要突出“加强税源监控”和“提高收入质量”两个重点,继续坚持收入讲评和黑红牌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二是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坚持财政资金跟着信贷资金走,信贷资金跟着优势项目走的思路,坚持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理念,通过财政贴息、财政担保、财政借款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等方面资金,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培植壮大财源。大力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支持打通中心城市“断头路”,支持供水、供气、供热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实施民生街北段拓宽改造、前进路北段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中心医院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支持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支持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大力支持通用航空、钢铁、能源、有色、化工、装备制造、光伏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发展。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工作。积极筹措并争取上级资金,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全面落实好中省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现有财政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支持粮食单产提高、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畜牧收入翻番、设施蔬菜、林特产业开发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返乡农民创业六大工程,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南塬绿化三期等重点工程。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支持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条长的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支持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的抗灾害能力。扎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争取中省奖补支持。切实兑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继续做好“一卡(折)通”发放方式改革工作,加快强农惠农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安全、及时、高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
      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做到资金与项目、财政与部门、市级与省县“三对接”,落实争取中省资金、落实市级财政资金,督促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三落实”,实行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拨付进度、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三考核”,扎实做好十大民生工程项目资金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等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经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蛋奶工程”、就业再就业、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试点与推行、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等工作。
      五是密切关注中省财政政策动向,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策划、包装、储备一批符合中省支持方向,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大项目,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加大向上级汇报衔接的力度,保持一般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资金大幅度增长,提高我市财政实力。加大政策争取力度,赢得上级对我市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对口衔接,及时了解财政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信息,在争取中省支持中赢得主动。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政策的研究和争取工作,联合中省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提出适合我市的财税政策建议,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
      六是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深入推进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快实施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工程。充实完善渭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模式,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评审项目数、评审额度、评审范围有大的突破。按照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的思路,大力推进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做到廉洁从政,依法理财,努力建设一支作风优良、勤政务实、精干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推动财政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10年4月2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荣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2010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对全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
      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463万元,占预算246,900 万元的114.40%,较上年增长32.24%。其中: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810万元,占预算71,930万元的116.52%,较上年增长32.7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63,510万元,较上年增长40.24%,其中市级支出完成192,278万元,增长58.15%。全市和市级预算均实现了收支平衡。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分析了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状况,认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五年高位增长,继上年突破了20亿元大关后,再次跃上28亿元新台阶,达到28.2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34倍;全市财政支出在上年突破80亿元大关之后,2009年又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达到116.3亿元。财政收支双双再上新台阶。支出保证了机关的正常运转、十大民生工程、“三农”工作和各项重点支出的需求。财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财政收入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较强,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比重明显偏低,缺乏能够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受金融危机影响,税收收入大幅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财政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支出需求与财力可能存在较大差距,收支矛盾依然十分尖锐;政府债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市人民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积极可行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全市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32,900万元,较上年增长17%以上,加上上级各类补助收入609,214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5,814万元,全市总财力为926,300万元,较上年增长28.35%。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7,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5.74%,加上上级各项财力补助609,214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5,814万元和市对县(市、区)的税收返还及各类补助537,298万元,市级总财力为152,375万元,较上年增长38.16%。支出预算安排的具体科目是:一般公共服务27,701万元,增长19.38%;公共安全15,685万元,增长46.07%;教育13,182万元,增长31.94%;科学技术870万元,增长37.44%;社会保障和就业18,607万元,增长41.38%;医疗卫生6,302万元,增长43.19%;环境保护10,331万元,增长35.12%;农林水事务16,705万元,增长32.48%;交通运输10,673万元,增长696.49%。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真审查了全市及市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增长速度,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0年预算草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省经济工作会精神及市委的总体要求。收入安排充分考虑了当年增收的有利条件和减收的不利因素。在连续五年高位增长和2009年高基数的平台上,确定17%以上的增速,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较全省高1个百分点,是十分积极的。市级支出安排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支出安排向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项目和“三农”、环保倾斜的特点,符合实际,客观可行。
      三、对完成2010年财政预算的建议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切实发挥财政在保增长中的促进作用。要全面落实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行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中心城市建设,支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扶持支柱产业发展。要选择一批成长性强、前景好的企业,催生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对财政贡献大的重点产业项目。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强收入征管,确保收入计划完成。要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和各项减税因素对完成2010年财政预算的不利影响,自始至终紧紧围绕征管这个主题,细化任务,强化考核,依法征管,加强稽查,科学管理,确保税收足额入库。要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收入预算任务的完成。
      (三)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和谐渭南建设。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十大民生工程和惠农资金的需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和谐渭南建设。
      (四)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对救灾资金、国债资金、社保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体系,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加大对政府债务的清收力度,化解财政风险。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0年4月3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王安稳副主任受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同意并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任期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市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的决议,紧紧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会议充分肯定市人大常委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
      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3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安稳
 
 
 
各位代表:
      我受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本届常委会任期内五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的决议,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审议决定重大事项
      本届常委会始终坚持从促进渭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出发,紧紧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在先后召开的36次常委会会议上,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65项,作出相应的决定和决议16项。
      严格依法办事,审议宏观经济问题。审议决定、监督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决算,是人大的一项重要的法定职权。常委会坚持每年第三季度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财政决算及相关的审计工作报告,并结合审议报告,实地视察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适时作出对计划、预算部分变更和财政决算的决定;对计划、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办理。2008年,先后三次听取审议了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及时就规划调整的部分主要目标作出决定,保证了“十一五”规划的有效实施。为强化对预算的监督管理,从2007年起,坚持每年听取一次关于市级财政超收财力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先后就财政超收资金批准追加支出预算3.9亿元,加大了财政对“三农”、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针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2008年以来,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一次市政府关于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的报告,并就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全市大局,全力支持中心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近几年全市工作的重点,常委会将此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本届工作的始终。坚持每年围绕项目建设听取审议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视察重点项目实施和投资环境改善情况。2005年,常委会通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支持市政府解决了涧峪水库工程建设投资缺口的问题。2007年,听取审议了关于渭南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与实施、关于旅游发展规划与实施的专项工作报告,促使这两项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加快了两个规划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同年,集中半年多时间,围绕秦岭北麓防洪保安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沿黄公路和秦晋黄河大桥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事关渭南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市委决策和市政府实施这些重大事项提供了建议依据。为加快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常委会及时听取审议了市政府有关融资方面的报告,作出了《关于批准市政府2009年全市及市级地方政府债券收支预算报告的决定》、《关于对市政府开发性金融融资有关问题的决定》。为抓住融资机遇,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可及时审批累计总额不超过50亿元的政府融资报告,此举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融资效率,去年全市共累计实现融资10.19亿元,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如期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实现去年市委提出的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分别带队,深入到各县(市、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视察,并结合审议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及时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和明确的要求。常委会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以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为重点,每年都要听取审议相关的专项工作报告、并独立或配合有关方面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审查批准了《渭南市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审议了《渭南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并先后就湭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渭南中心区北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卤阳湖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作出决议和决定,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快全市的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基础性的推动作用;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对渭南城区城建重点工程开展视察,听取审议相关的专项工作报告,着重就城区“断头路”建设、实施南塬绿化和大树进城等提出建议,促进城市面貌得到新的改善。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常委会先后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工业园区建设、国有企业改革、改善中省驻渭企业经营环境、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渭南城区空气质量状况等专项工作报告,促使我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动改善民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常委会先后就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件大事、五本账”(增加农民收入、子女上学、看病就医;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教师工资陈欠、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十大民生工程”,听取审议涉及民生问题的专项工作报告13项。2006年,听取审议了关于中小学教育发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情况的报告,市政府根据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了有关县(市、区)存在的公用经费零预算、挪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就药品价格存在的虚高问题,完善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促使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较往年下降了16.6%。2008年,常委会在听取审议关于教育发展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及时就解决渭南城区三所新建学校和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作出决定,促进了这些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常委会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听取审议了8项专项工作报告。2005年,听取审议了关于扶持农业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要重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势头等审议意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整改,3个月时间共处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300余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通过开展整顿活动平均涨幅下降了10个百分点,基本趋于平稳。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听取审议了关于通村道路建设情况的报告,市政府根据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优先将各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于通村道路建设,并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健全了管理养护体系。针对农民增收难问题,2008年,听取审议了关于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情况的报告,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大地膜玉米、设施蔬菜、有机水果、百万头生猪大县等推广和建设力度,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村一品”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突出和谐主题,促进维护社会稳定。常委会坚持从维护全市稳定大局出发,把推进和谐渭南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先后就安全生产、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和普法工作等听取审议了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2006年,听取审议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长效安全生产机制等建议。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当年全市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了18.94%,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同年,常委会在听取审议关于司法行政专项工作报告时,建议市政府以履行调解职能、搞好矛盾纠纷排查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司法调解力度,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累计1.3万件,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依法行使监督权,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本届常委会坚持着眼于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按照依法监督、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突出抓好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有效实施。常委会始终把执法检查放在监督工作的首位,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检查,共检查了19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围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006年常委会开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执法检查,促使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市政府共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将市本级计划生育经费增加到625万元,较往年增长了280万元;矿产资源法执法检查后,市政府加强了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将全市煤炭资源进行了整合,使煤炭生产能力由原来的770万吨提高到1038万吨;水法执法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加强了对“380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建设了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使居民和生产用水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常委会坚持每年开展一次环保执法检查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渭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先后督促有关方面加强了对渭河污染、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韩城龙门工业园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使秦岭北麓生态面积恢复了2万余亩,其它方面的环境治理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围绕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常委会开展的行政许可法执法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有关部门违规设立的7项行政许可项目,及时予以撤销。围绕社会事业发展,常委会开展的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促使唐陵文物保护区炸山采石等一些严重侵害文物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对一些地方乱建寺观教堂、教产不明的问题和非法传教活动进行了严肃查处与严厉打击。围绕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常委会通过开展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执法检查,使各级财政将农村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列入了公共预算。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常委会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了交通管理执法纠违计算机管理系统,组建了县、乡道路管理中队,加强了交通的依法管理工作;2008年物价上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常委会组织了价格法执法检查,督促理顺了县级物价部门执法主体资格,解决了因实行限价政策而导致的水泥企业亏损等问题。为支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常委会坚持每年开展两次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及时督促解决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常委会还配合全国和必赢体育常委会先后对68部法律法规进行了立法调研和意见征询工作。
      强化法律监督机制,提高执法司法水平。常委会坚持每年就审判和检察工作各进行1至2次审议,审议内容涉及法院执行、民事审判、法官法、检察院反渎职侵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等方面。2006年,在听取审议市检察院有关报告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责和措施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完善;2007年,针对法院“执行难”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议》,督促市中级法院在全市开展了积案清理活动,当年执结案件4880件,执结标的达1.2亿元。在推进行政部门执法责任制落实方面,坚持每年对一些执法任务较重、职能涉及面广的部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督促其严格按照规范的执法权限、执法责任和执法程序办事。常委会加强对审判、检察和公安机关错案责任追究制推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五年来,全市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23件,追究了226名违法或违纪办案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纯洁了法检“两院”和公安机关干警队伍,维护了司法公正。
      坚持开展工作评议,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围绕全市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常委会坚持每年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和企业界代表,对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法院、检察院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开展评议。评议以规范执法行为为总体要求,以群众关注的热点行业部门为重点对象,2006至2007年,增加了市委提出的“三件大事、五本帐”工作落实情况;2008年,侧重于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情况;2009年,突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园区建设的内容。五年来,共对市级45个行政执法部门和金融、电力等单位及部分下属科室进行了评议。通过评议,提高了政府、法院、检察院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和社会的认同度,推动了相关部门、单位努力改进工作,优化了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项目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路子,强化了监督手段,提高了监督实效,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常委会把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作为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制定了《渭南市人大机关信访工作办法》,建立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重要司法类信访问题协调会议制度,并坚持实行常委会领导同志“信访接待日”制度,定期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专门派员调查了解,实行跟踪督办,使信访监督的效果明显增强。五年来,共办理群众来信5136件,接待来访4625人次,督促办理中、省、市要结果的重点信访案件169件。通过办理信访,既维护了来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为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和准确行使任免权提供了依据。
      三、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努力为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常委会把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慎重地行使人事任免权。五年来,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50多人次。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修订了人事任免办法,使人事任免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任命前,根据提名人的档案材料和人大信访工作渠道反映的情况,认真对拟任人选进行初审,组织拟任人选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并做供职发言;任命后,向被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并派员会同组织部门一起到被任命人员任职单位宣布任职决定。这些做法,增强了人大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提高被任命人员的公仆意识和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本届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按照2005年中央9号、省委11号文件和2006年市委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加强常委会制度建设的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为代表履行职责搞好服务、创造条件。
      搞好服务,保障代表履职。为保障和落实代表的知情权,创办了《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公报》,并及时寄送代表,让代表充分了解每次常委会会议的情况;在渭南新闻网和华山网设立了人大工作公告栏,定期更新内容,供代表浏览查阅。为提高代表素质,先后举办了两期代表培训班,共有200余名市人大代表参加了培训,代表整体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能力明显提高。为充分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坚持每年组织代表开展年中专题调研和年末集中视察活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调查、优化投资环境评议等重大活动,去年组织代表开展了“我为渭南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代表们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07年,常委会配合必赢体育常委会组织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了4个专题的调研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受到一致好评。为维护代表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代表的来信来访,积极主动地帮助代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强化措施,落实代表建议。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每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都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将代表提出的建议交由“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办理,并就建议办理的时限和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并由市政府将该办法转发各部门执行,使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力度得到增强;从2008年起,建立和推行了常委会领导同志包案办理重点代表建议制度,坚持每年选择一批事关民生和经济发展大局的建议案,由各位副主任牵头、提出建议的代表参与,进行跟踪督办;坚持每年听取一次承办单位关于办理代表建议情况的报告,对一些办理质量不高、答复不认真的建议,责成有关方面重新办理答复。市三届人大历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83件,已全部办理完毕,并将结果逐一答复了代表。
      五、坚持抓好常委会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水平
      面对新形势对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常委会始终把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在思想建设方面,结合集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和“议事先学法”制度,通过举办讲座、参加培训和学分制考试、派员外出学习考察和研讨活动等形式,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监督法为重点认真学理论、学法律、学业务,使大家科学发展的理念、依法履职的素质和议事决策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制度建设方面,常委会结合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从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效能出发,做了大量的制度修订工作,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审议意见办理办法等50余项工作制度,提高了常委会和机关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组织建设方面,设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强化了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和依法办事的原则,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作风建设方面,建立和推行以月工作要点报送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重点的目标化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大兴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机关”、包村帮扶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加大机关干部推荐、交流和选调的力度,转变了机关作风,增强了机关活力。去年,常委会机关连续第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机关”称号,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在参加全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和纪念地方人大设立三十周年文艺演出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宣传工作方面,不断加强同新闻单位的联系,运用多种传媒及时报道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和活动,先后在市级各媒体、网站开辟了“纪念市人大成立十周年”、“优化投资环境评议”等栏目和人大工作网页;2006年,为宣传新颁布的监督法,举办了有50多个市级单位、近3000名干部参加的监督法知识电视大赛,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去年创办了渭南人大网站,丰富了人大宣传手段,拓宽了人大宣传阵地。此外,常委会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全国二十城市人大工作座谈会、亚欧大陆桥沿线部分市(州)人大工作研讨会和秦晋豫“金三角”人大工作研讨会,加强了与外地市人大的工作交流,扩大了渭南的对外影响。
      各位代表,本届常委会任期五年来各项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团结协作、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协助、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协同工作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对此,我代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提高监督实效仍是常委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事后监督、跟踪监督的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组织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其途径与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一些干部和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建设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关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处理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把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一切职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依法行使职权和不断开拓创新统一起来,不断探索人大工作的新途径,拓展人大工作的新领域。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前不久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本届常委会即将完成使命的时候,我们建议今后五年的人大工作,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大局、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努力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要坚持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积极有效地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要坚持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紧紧围绕市委的决策和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措施,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效果;要坚持把执行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行使任免权更好地统一起来,积极慎重地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重视搞好代表培训,不断活跃代表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切实维护和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与合法权益;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创建廉洁、勤政、高效机关,不断把人大工作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渭南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神圣而光荣,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殷切而厚重!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切实肩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来自于基层、扎根于群众的优势,密切联系和团结带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埋头苦干,为实现渭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谱写渭南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0年4月3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张振伯院长所作的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对市中级人民法院过去五年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意报告提出的2010年的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市中级人民法院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司法管理,积极实施司法改革,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0年3月3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振伯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履行审判职责
      全市法院坚持以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为目标,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五年来,共审(执)结案件100309 件;其中,市中院审(执)结案件8365 件。200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20335件,审(执)结19596件,结案率为96.37%;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 1916 件,审(执)结1821件,结案率为95.04%。
      (一)依法严惩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平安渭南”创建活动,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7632件,判处罪犯10435 人;办理减刑、假释案件10733 件。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严重暴力犯罪,共审结故意杀人、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案件3298 件,判处罪犯3846人;严厉惩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共审结抢劫、抢夺、盗窃等案件3321件,判处罪犯5195人;依法加大惩治腐败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力度,共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97 件,判处罪犯573人。高度重视并严密组织重大案件的审理工作,依法审理了冯永强等7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及雷建民贪污受贿案等一批重大案件。认真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渭南”创建活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民事案件40868 件。为充分发挥民事审判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市中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关于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监督指导全市法院切实加强和改进民事审判工作。高度重视与民生有关案件的审理,审结婚姻家庭、侵权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28766件,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依法审理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安置等涉农案件12102 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妥善处理涉军纠纷和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案件,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民关系和谐。2009年,市中院被中央政法委、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
      (三)依法调节经济关系,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商事审判工作。市中院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关于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坚持能动司法、主动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合同、金融证券、房地产、知识产权等商事案件26713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审结企业破产案件53件,保障和促进了全市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政策性破产案件审理工作受到了省高院、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自觉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特别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的大局,建立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成立了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巡回法庭,对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涉及投资发展环境的案件做到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及时化解行政争议,积极维护和谐的社会管理秩序。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682件。行政审判坚持监督、支持并重的原则,既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不断加大对生效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度,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案件协调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官民”和谐。对行政诉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促进行政机关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五)深入解决执行难问题,切实维护司法权威。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23361件,案件执结率为89.4%,执行标的额14.7亿元。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议》,建立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特困群体救助基金制度,健全执行威慑机制。深入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和争创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充实执行力量,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和解,努力提高案件执结率。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执行工作走在了全省法院的前列。市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执行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解决执行难问题协调领导小组的表彰;市中院及5个基层法院被省法院评为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
      二、加强审判管理,强化监督指导,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全市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强化对审判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推动办案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一)加强审判管理。市中院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不断探索和完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审判责任,建立起级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审判管理、监督机制;全面落实案件承办法官终身负责制、二审案件直接宣判送达等制度,严格落实案件承办人员责任;实行了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与基层法院交换意见制度,确保了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质量,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建立了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绩效考核体系,审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通过狠抓管理,全市法院审判质量和效率逐年提高,2009年与2004年相比,结案率上升了3.22 %,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率上升了26.57%,案件上诉率、二审改判发回重审率、申诉和申请再审率都明显下降,审判工作实现了“三降低两提高”的目标。在2009年省法院组织的案件质量评查中,市中院案件质量评查结果名列全省法院前列。
      (二)加强审判监督指导。市中院不断加大对基层法院的监督指导力度,积极探索监督指导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实行大案要案报告制度,推行典型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健全和完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机制,坚持对所有办结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定期召开案件质量运行分析会和典型案例剖析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市中院领导包联基层法院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庭室领导联系基层人民法庭制度,坚持开展面对面“带案指导”活动。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及时制定了12 个司法指导性文件,提高了监督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省委、市委《意见》,多次召开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指导基层深入开展“五好人民法庭”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基层司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五年来,全市基层法院补充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 88人,基层法院人员紧张、法官断层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  市法院新建或改建审判综合楼 4 个、人民法庭23 个。积极协调解决基层法院办公办案经费,妥善解决“两庭”建设债务,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三、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全市法院从审判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出发,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弘扬司法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改进司法作风,一切工作决策从实际出发,一切工作措施服务人民群众,一切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司法民主。积极探索扩大司法民主的新途径,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参与、监督司法的渠道和方式。深入开展审判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和征询旁听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活动,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实现司法公正。五年来,全市法院通过“五进”审判方式审理案件7600余件,旁听群众9.3万人(次),参与调解群众6400余人(次),审判工作更加贴近和方便人民群众。认真听取吸纳旁听群众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使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重点开展了审判工作“进学校”活动,2009年,全市两级法院深入全市所有中学、城区所有小学公开开庭审理案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增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从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及有关社会团体、行业协会聘请特邀调解员3216人,特邀调解员直接参与案件调解,推进了司法民主,提高了审判质量,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推行“阳光司法”,全面落实便民措施。不断创新审判公开制度,扩大审判公开范围,坚持立案公开、庭审公开、判决理由和结果公开、执行公开。市中院及11个基层法院都建立了互联网站,加大审务公开力度。制定了25项司法便民措施,采取上门立案、巡回审判、假日法庭、农忙法庭等便民服务措施,方便群众诉讼。持续深入开展“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创建活动,设立了导诉员和审务公开专栏,为群众提供必要的诉讼指南,帮助群众正确、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避免诉讼风险。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全市法院五年共救助5769件(人)次,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1688万元。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案件救助基金,为生活特别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资金259.3万元,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实现“化解矛盾、定分止争”。市中院制定了《加强诉讼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把“化解矛盾、定分止争”、实现“案结事了”作为审判工作的目标追求,把调解作为审理民商事案件的首选结案方式,把调解贯穿于立案、庭前、庭审、庭后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诉前调解新机制,设立了诉前调解室或诉前调解中心,2009年诉前调解矛盾纠纷2200余件,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调处在诉讼前,诉前调解工作受到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对接。五年来,全市法院共依法调处民商事案件38376件。2009年,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率达到75.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审判工作化解矛盾、定分止争、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涉诉信访工作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市法院始终把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案件质量,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推行立案提示、判前释法、判后答疑等制度,努力提高服判息诉率。深入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法官携卷下访”和对困难当事人回访等活动。坚持实行院长、庭长每天接访和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对已经发生的突出涉诉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集中力量化解。不断加大信访责任追究力度,共对 22起案件的36名信访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市中院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排查化解重信重访工作先进单位。
      四、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司法能力
      紧密联系全市法院队伍实际,从审判工作发展需要及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出发,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法院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市中院高度重视加强两级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全市法院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作风的若干意见》,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及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及成员把握大局、科学决策、协作配合、求实创新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建和谐班子,带和谐队伍,创和谐机关”活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法官队伍的实际情况和新时期队伍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五年来,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去年以来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并切实抓好“十个一”具体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更加坚定,“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更加明确,“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司法理念更加牢固。
      (三)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提高广大法官干警认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对法官干警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及时组织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审判业务培训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42期,培训1650余人(次)。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型法官”活动,对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有 150 人通过了司法资格考试。坚持开展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比、优秀案例评析、典型信访案件剖析等活动,提高了广大法官公正裁判、辨法析理、定分止争的能力和水平。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困扰法院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有力推动和指导了审判工作。市中院连续三年被省法院评为调研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监督制度,积极构建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教育、自律、预防、惩治、保障等工作机制。开展经常性廉洁自律教育、司法良知教育、正反典型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公正、廉洁、文明司法的工作氛围。积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把对法官行为的监督贯穿到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查处违纪违法人员30人。市中院先后被市纪委、监察局评为查办案件、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先进单位。
      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全市法院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来,市中院分别受到最高法院和中央政法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表彰,3名个人受到最高法院的表彰;全市法院先后有2个集体、2名个人荣立一等功,9个集体、6名个人荣立二等功,70个集体、126名个人荣立三等功;38 个集体、47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186 个集体、321 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五、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全市法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和人大的各项决定、决议,坚持重大工作、重大事项、重大案件及时向党委、人大报告,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先后向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作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贯彻执行《法官法》、错案责任追究等专题报告。不断完善人大代表联络制度,成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室。五年来,市中院共走访代表、委员521人(次),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22次共计352人(次)。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办结市三届人大代表建议案5件,政协委员提案4件。对市委、市人大和上级法院批办的 332件案件都由院领导负责,安排得力人员认真办理,及时报告答复。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监督。
      五年来,在充分履行审判职责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包村帮扶、创卫等中心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人民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坚持依法审判,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必须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密切联系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正使法院的各项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赢得民心;必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根本,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力求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决不允许任何人通过诉讼程序或其他手段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以服务大局为使命,始终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把法院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案件都放在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把“化解矛盾、定分止争”作为审判工作的目标追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保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法院的各项工作中去,把执行国家法律和执行党的政策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法院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市法院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是市委正确领导、人大和政协有力监督、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共同关心、帮助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人民法院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一些法官干警的司法理念、司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还需不断增强;二是一些案件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还不够好,审判工作方法简单,还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现象,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个别法官干警在审判作风、审判纪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案件还存在裁判不公和适用法律不当等问题;四是执行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涉诉信访问题依然突出,还需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和信访责任追究力度;六是基层基础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两庭”建设欠帐较多,债务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设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和中、省、市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司法管理,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努力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突出社会矛盾化解,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矛盾多发、处理难度加大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经过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少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但必然会有一些突出矛盾集聚法院,需要通过司法程序予以解决。作为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屏障,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勇于面对各种矛盾和纠纷,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的途径和方法,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各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要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等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各类犯罪活动,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增加社会和谐因素。要妥善审理好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教育、医疗、住房、就业、食品药品安全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及时审理好各类涉农案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妥善审理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中发生的合同纠纷、公司清算、企业破产、股权纠纷等案件,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不断拓宽调解范围,创新调解方法,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的作用,学习和采用符合本地实际的各种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大行政案件协调解决力度,对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劳动争议等多发性矛盾和群体性纠纷,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采用诉讼与诉前解决相结合、以诉前协调解决为主的方式,依法妥善予以解决。要充分发挥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作用,加大执行力度,巩固清理执行积案成果,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全市法院要把预防和处理涉诉信访问题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穷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手段,尽最大努力使原有的涉诉信访问题得到解决,最大限度地预防新的涉诉信访问题发生。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优化社会管理秩序
      全市法院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优势,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进良好社会管理秩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犯罪多发的特点,全力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各项工作,全市法院都要建立审判青少年犯罪专门合议庭,完善教育、感化、挽救等工作机制,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加强与监狱配合,通过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积极协助做好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帮教工作。主动与司法行政等机关、部门联系配合,坚持做好对被判处缓刑、管制、免于刑事处分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防止重新犯罪。加大公开审判、就地开庭审理力度,以案释法,加强法制宣传,扩大审判效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运用司法建议等方式,及时向有关机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全市两级法院每年要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报告》,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司法宣传工作,建立法院重大新闻发布、网络舆情研判、重大事件快速反应、网上舆论引导等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三、强化公正廉洁司法,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公正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加强队伍建设是确保公正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全市法院要以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法院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全面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着力培养提高广大法官干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加强法院机关党的建设,把支部建在庭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并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断健全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和省法院“六个不准”,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
      四、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全市法院要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法院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切实加强法院管理。完善以质量、效率、效果为价值导向的审判绩效综合评估体系,健全审判质量监督机制,促进审判工作的科学发展。健全案件评查机制,加大案件自查、互查和上级法院重点抽查力度,坚持对所有办结案件进行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司法政务、司法事务管理,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重大事项加大监督力度,全面提高法院整体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大力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完善“八大功能”,健全“十项制度”,实行“一厅式”便民服务。进一步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竭尽所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热情的服务。健全完善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诉讼费缓减免交力度,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司法救助,让有困难的老百姓都能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老百姓都能打得赢官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和公正。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对基层法院的监督指导,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基层办案水平。加强对基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考核评价,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着力解决影响基层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夯实法院工作的基础。
      五、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确保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法院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始终坚持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重大工作、重大事项、重大案件及时向党委、人大报告,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和人大各项决议。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完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健全人大代表联络制度。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全市法院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各位代表,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新形势下,人民法院肩负着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神圣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决心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0年4月3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刘伟发检察长所作的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对市人民检察院过去五年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意报告提出的2010年的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市人民检察院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着力强化法律监督、自身监督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实施司法改革,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0年3月3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伟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三个至上”,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服务渭南经济社会发展
      全市检察机关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加强涉检信访工作,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市检察机关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中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稳、准、狠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五年来,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0942人,提起公诉10324人。一是围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积极开展“打黑除恶”和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共批捕有组织犯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三类”重点案件5597人,起诉5597人,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1个,成功办理了“冯永强等27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挖出了一批黑社会“保护伞”,严惩了犯罪分子,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批捕侵财类犯罪案件5800人,起诉5345人,成功办理了郭辉平等5人虚开4.5亿元抵扣税款发票案和沋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7亿元案。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主动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创建活动和社区矫正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安全事故、打击“传销”、“赌博”等专项治理,确保了一方平安。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对轻微刑事案件尽量缩短办案时间,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采取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办案方式;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过失犯,以及因亲友邻里纠纷引发、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做到了可捕可不捕的不批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起诉。五年来,共对111名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等其它强制措施的,依法不批捕;对383名涉嫌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较小的,依法不起诉,提出检察建议并移送有关机关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加强涉检信访工作,努力服务社会发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一是积极推行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和矛盾化解工作机制,集中开展了一系列排查、化解涉检重信重访专项工作。通过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联合接访、下访,落实首办责任制等措施,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有访必接,有难必帮,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五年来,共接待受理各种来信来访3221件次,对中政委交办的11件上访案件和自行排查出的43件重点涉检信访案件,依法全部办结。二是积极探索公开审查、公开听证等办案方式,成功办理了韩城市王锦嫣多次进京、赴省上访等一批缠访案件,全市涉检进京赴省上访得到有效控制。三是两级检察院积极探索实行刑事案件、民事申诉案件和解的有效方式,认真做好刑事赔偿工作,共办理刑事赔偿案件11件,刑事申诉案件17件,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到案结事了。四是积极探索建立便捷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移,贴近乡村、贴近社区、贴近群众”的“两下移三贴近”活动,共建立乡镇检察室42个,走访乡镇156个、村委会852个、企业209个,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10起,涉及群众2115人,扩大了为民服务范围,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五是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目标,先后完成了临渭区下吉镇北七村和桥南镇畅家村的帮扶任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五年来,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亿元;“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两级院积极组织向灾区捐款捐物,开展对口帮扶等活动,共向灾区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对口支援6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了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积极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办案力度,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保持了数量平稳、质量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查办职务犯罪“金剑行动”、“春雷行动”、“反腐飓风行动”和“亮剑行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五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嫌疑人970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836.34万元。
      ——切实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力度。强化举报宣传和线索管理,加强与纪检监察、国资委、审计等部门的联系,大力提升发现犯罪的能力,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案件。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634件781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83.55万元。一是突出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共立案侦查贪污受贿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大案210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0人。依法查办了华县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爱国受贿案和临渭区原交通局长雷建民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等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二是扎实开展保障民生专项工作。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入手,采取“抓系统、系统抓”的方法,深入开展查办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和涉农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共依法查办城建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4人,涉农职务犯罪案件178人,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障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三是认真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查办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共查处此类案件81件167人。
      ——严肃查办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全市检察机关紧紧抓住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举报宣传、线索管理、内外部协作等机制,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努力推动反渎职侵权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来,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39件189人,其中,重特大案件7件。严厉打击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积极介入事故调查21起,立案侦查6件13人;依法查办涉及民生领域的渎职犯罪,先后在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有效遏制了破坏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态环境和执法、司法不公背后的渎职犯罪的发生。
      ——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全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了市人大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结合办案,对市县两级政府投资的306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预防。帮助有关单位堵漏建制,在已发、多发的行业领域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联系点203个,提出检察建议607份,发出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1115份。认真研究分析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和特点规律,开展预防调查107项,积极向党委、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对策309条,被采纳263条。全面推行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接受各类查询309次。协助市委召开了全市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2次。通过预防,为国家和集体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5510余万元。加强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进行法制宣传702次,受教育人数达12万余人次,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连续11年走在了全省检察机关前列,曾多次受到高检院、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三)不断强化诉讼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手段,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措施,努力增强监督实效。
      立案监督方面,要求侦查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712件,监督侦查机关立案701件;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提出纠正意见4件,已纠正4件。侦查活动监督方面,对应当逮捕、起诉而未提请批捕和移送起诉的,纠正漏捕639人,纠正漏诉71人;对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和证据不足的,不批捕124人,不起诉92人。刑事审判监督方面,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抗诉16件。刑罚执行监督方面,针对“躲猫猫”等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先后在看守所和监狱开展了监管执法专项检查和“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五年来,书面提出纠正公安机关超侦查期限案件5件,书面提出纠正刑罚执行、监管违法情况473人,检察发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236人,依法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方面,共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不服法院判决的民事、经济和行政申诉案件527件,决定立案382件,基层检察院提请市检察院抗诉202件,市检察院决定抗诉127件。同时,坚持息诉与抗诉并重,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坚决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在工作中,注意发现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对涉嫌贪污贿赂、徇私枉法、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的司法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共查处上述犯罪嫌疑人115人,有力地促进了司法公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根基
      全市检察机关着眼于科学发展,坚持把抓好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提高办案质量和实现公正执法的重要保障,着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检察队伍。
      ——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专题教育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渭南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端正了队伍的执法理念,统一了执法思想。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不断加强两级院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协助党委组织部门配齐配强了市检察院领导班子,选拔了9名基层院检察长,两级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得到优化,班子成员的优势得到互补,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素能培训。先后组织68名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高检、省院和市委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提高了两级检察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检察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档案信息报送、述职述廉、警示训诫、廉政谈话和市检察院派员参加下级检察院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不断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班子成员特别是检察长的管理和监督。五年来,市检察院先后指派117人次参加基层检察院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与基层院领导班子成员谈话293人次,520多人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两级检察院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意识和决策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38期,参加干警1300余人次;63名干警完成续本教育,组织42名干警参加法律硕士研究生班学习,93名干警通过了司法考试,402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五是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成功举办了全市检察机关“金剑之光”文艺晚会、“迎国庆、创和谐”歌咏大赛和第一、二届运动会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开展了“迎奥运、讲诚信、促和谐,满意在检察”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十大杰出检察官”、“十大亮点工作”、“十大精品案件” 等评选活动,丰富了干警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召开了全市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经费保障责任,实施了分类保障政策,建立了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优化检力资源配置,坚持新增政法专项编制向基层检察院倾斜,协助党委组织部门为基层院招录检察人员29名,有效解决了基层人员短缺的问题;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的指导力度,完善市院领导联系基层、业务部门对口指导、考核评价机制。按照省检察院的要求,对3个基层检察院开展了巡视,切实提升了基层检察工作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和科技装备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科技强检战略,建立健全信息化业务系统,不断提高检察工作水平。五年来,共争取中央政法专项补助购置配发的车辆、计算机、监控设备、侦查指挥、视频系统等各类办案、办公设备1100余台(套)。目前,包括市检察院在内的11个基层院己全部建成了检察局域网,开通了二、三级机要通道、侦查指挥中心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通过“争先创优”和“双先双模”活动的开展,全市检察机关涌现出一批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五年来,两级院共有28个集体和49名检察干警分别受到省级以上的表彰奖励。市检察院先后被中央综治办表彰为“全国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专项行动先进集体”,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表彰为“全国追逃专项活动先进集体”,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全国检察机关“计划财务装备工作先进集体”和“集中处理涉检信访问题专项活动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全省政法机关调研先进集体”;蒲城县检察院先后两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先进检察院”,并记集体一等功,大荔县检察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韩城、合阳检察院先后被省委政法委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澄城县检察院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梁百炼、雷鸣同志分别被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集中排查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检察官”,蒲城县检察院检察长石列同志被省检察院记个人一等功。检察宣传、法律政策研究、检务保障、政务事务管理等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五)主动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全市检察机关始终把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作为坚持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增强人大意识,不断改进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方式方法,努力加强和改进各项检察工作。一是认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对检察工作全局安排、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都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五年来,两级院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267次,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重大工作部署和执法活动162次,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和检查132次,努力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了解检察工作提供便利。二是不断加强与人大代表的经常性联系。五年来,市检察院先后走访人大代表1800余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函3700余件次,发放联系卡3800余张,对征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在工作中努力改进。三是认真办理交办案件和事项。2005年以来,市检察院共办理人大交办案件17件,办结率为100%。四是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市检察院和7个基层院实施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共聘请了50名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相关方面的代表担任人民监督员,有117件“三类案件”接受了监督员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深入推进检务公开。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加强网上信息发布、案件查询、意见反馈,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工作机制,注重听取律师意见,促进自身公正执法。六是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继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率先在全省检察机关实施了案件集中统一管理机制,其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省委政法委和省检察院的充分肯定,《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加强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严格执行立案、决定逮捕案件备案制度和撤案、不起诉案件报批制度,实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上提一级改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检察官执法档案,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坚持从严治检,严肃查处违纪人员,努力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无一人受到党政纪处理。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市检察工作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得益于政府、政协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检察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一要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始终把握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必须坚持为发展第一要务服务,自觉把检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保证检察权的依法正确行使;四要必须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五要必须坚持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全市检察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二是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法律监督能力还不够强,少数检察人员执法不严格、不文明、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三是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对一些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破解的办法不多。四是检察官断档、经费困难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依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全市检察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全市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省政法、检察长会议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载体,扎实开展“公正廉洁执法年”活动,着力在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高素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求实效,进一步推进全市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为实现渭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检察机关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调整、完善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坚持把抓好执法办案作为服务大局的基本途径,进一步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注重执法效果,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加大打击走私、骗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特别是涉众型犯罪力度。要坚持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检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做好涉检信访工作。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促进对网络虚拟社会的规范管理。
      (三)依法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要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要加强与执法执纪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侦查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要精心组织开展查办职务犯罪“雷霆行动”,充分发挥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突破案件的能力。要把解决渎职侵权犯罪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作为加强和改进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完善侦查办案工作机制,推动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要加强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对触犯刑律的国家工作人员,不管职务多高、权力多大,我们将排除一切干扰,顶住一切压力,坚决一查到底;要立足检察职能,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诉讼监督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主动争取有关方面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在强化法律监督的同时,着力抓好强化自身监督制约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深化检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确保检察权的依法正确行使。
      (五)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着力加强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法律监督能力建设。要围绕一个载体,强化一个培训,完善一个机制,开展两项活动,抓好三个建设,做好四项工作,以此推动全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一个载体”就是要以“公正廉洁执法年”活动为载体。“一个培训”就是各类检察干警的全员培训。“一个机制”就是案件集中统一管理机制。“两项活动”,一是公正廉洁执法演讲赛活动,二是“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文艺汇演活动。“三个建设”,一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三是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四项工作”,一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二要开展“一院一亮点”工作。三要继续坚持月、季工作汇报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四要加强检察宣传和检察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检察工作发展根基。要积极探索检察机关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新载体、新形式;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解决人才短缺、检察官断档等问题,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决心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促进渭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
(第一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4月3日选举产生了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现予公布。
      主  任:雷孟斌
      副主任:王安稳  郗怀亮  胡会维(女) 张海贵  王荣举  薛东江
      秘书长:雷晓萌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10年4月3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
(第二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4月3日选举产生了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现予公布。
      市  长:徐新荣
      副市长:雷超武  郭伯权  刘宝琴(女) 程勉贵  刘新兴  魏稳柱  潘  洁(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10年4月3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
(第三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4月3日选举产生了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必赢体育常委会批准),现予公布。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振伯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伟发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10年4月3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第四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4月3日选举产生了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予公布。
      委员(31人,按姓名笔画排序):
      丁仁兴       马苏有(回) 马保平       王学忠       文红军       史孝魁
      宁  珺(女) 安玉霞(女) 杨建秦(女) 李  绮       李长宏       李玉梅(女) 
      李金侠(女) 张天亮       张丹力       张金安       张育文       张洁玉(女)
      张雪艳(女) 陈彦文       林  跃       林小中       郭学红       常耀才
      崔晓民       韩兴龙       韩国强       程立华       樊志斌       潘建文
       薛  博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10年4月3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
 
 

      (2010年3月31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大会选举由主席团主持。
      三、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下列人员: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6人,秘书长1人,委员31人;
      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1人,副市长7人;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1人;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人。
      四、本次会议各项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五、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和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各多1人;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4人,进行差额选举。
      六、本次会议选举的各项候选人,由主席团或者代表20人以上联合提名。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数,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
代表联合提名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候选人的截止时间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提名者应向大会主席团书面介绍所提名候选人的情况。
      七、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候选人,必须是本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八、凡依法提出的各项候选人,除提名者要求撤回或被提名者拒绝接受提名外,大会主席团将所提候选人名单一律提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符合选举办法规定的候选人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超过选举办法规定的候选人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分代表团进行预选(参加预选的代表应超过该代表团全体代表的半数),根据预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大会选举。
      九、本次大会各项正式候选人的选票分为:“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选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选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选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选票”、“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选票”、“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选票”、“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选票”、“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票”,共8张。每张选票上所列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序排列。选票一律加盖大会秘书处印章,没有印章的无效。
      十、大会选举一次进行,分两次投票,一次分项计票。
      第一次投票选举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投票选举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十一、大会选举前,由各代表团从不是各项候选人的代表中酝酿、推选监票人各1人。主席团在各      代表团推选的监票人中提名总监票人1人、副总监票人1人。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监票人经大会通过后,在主席团领导下,对发票、投票、计票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计票工作人员由大会秘书处指定。
      十二、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有选举权,列席人员没有选举权。
      十三、选举时,参加选举的代表必须超过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对选票上的候选人,代表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投弃权票。投反对票的,可以另选他人;投弃权票的,不能另选他人,否则为废票。
      十四、填写选票时一律用蓝、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写票。写票符号要准确、清晰。如赞成提名的某一候选人,在其姓名上边的空格内划“○”;如反对,在其姓名上边的空格内划“×”;如弃权,在其姓名上边的空格内不划任何符号。如果要另选他人,必须先反对被提名的某一候选人,在其姓名上边的空格内划“×”,再在选票的空格内写上自己要选人的姓名,并在其姓名上边的空格内划“○”。
选举时设有秘密写票处,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可以到秘密写票处填写选票。
      十五、每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废票。选票部分填写模糊、无法辨认的部分作废;全部填写模糊、无法辨认的全部作废。
      十六、大会选举会场共设4个票箱,不设流动票箱,不搞委托投票。代表按座区分别到指定的票箱投票。投票前由监票人当众打开票箱检查、加封。
投票时,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监票人先在自己座区投票,然后其他代表按座区依次投票。
      十七、投票结束后,由监票人、计票工作人员当场打开票箱,清点票数,认真核对,作出记录,由总监票人签字并将结果报告大会执行主席。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如选举有效,由监票人、计票工作人员到指定地点计票。
      十八、本次大会选举采用人工计票。计票结束后,由总监票人向大会执行主席报告并向大会公布计票结果;再由大会执行主席向大会宣布选举结果。
      十九、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选票的,始得当选。
如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数超过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再次投票后,仍然不能确定当选人时,本次会议不再进行选举。
      选举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时,如某个职务的候选人未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选票,经过再次酝酿后,仍以原来的候选人再次进行选举。如果候选人仍未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选票,本次大会不再进行选举。
      选举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时,如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另行选举的候选人数比应选人数各多1人;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另行选举的候选人数比应选人数至少多1人。如果另行选举后当选人数仍然不足应选名额,不足的名额本次会议不再进行选举。
      二十、选举过程中,如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及本选举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由大会主席团讨论决定。
      二十一、本选举办法,经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后实施。
 
 
关于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10年4月2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议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郗怀亮
 
 
 
      根据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时间的规定,到4月2日上午11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70件。其中属于财政经济方面的41件,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问题方面的22件,民主法制方面的3件,其它4件。
      这次会议上,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富裕东秦百姓、建设和谐渭南这一目标,为完成今年我市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提写议案。这些议案,是代表们在广泛联系选民、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他们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积极参政议政的态度。
      代表所提议案的主要内容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三农”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视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从总体上看,这次大会代表提出的议案内容涉及面比较宽,针对性比较强,紧密围绕建设新渭南的战略任务,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惠民生的宏观政策,所提议案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些议案,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渭南、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议案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对这些议案进行了认真审查,认为:代表所提议案均属于对我市有关方面工作的建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建议全部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另外,大会还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53件,连同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的议案共123件。这些建议、批评和意见,会后将由大会秘书处交有关机关和组织认真研究,切实办理,并负责答复代表。
以上报告,请审议。
附: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的议案题目(共70件)
一、财政经济41件
1、孙跃民等14名代表:关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议案。(第1号)
2、任德昌等14名代表:关于解决标准化高中建校债务问题的议案。(第2号)
3、贺金生等14名代表:关于在华县建立渭南市物流配送中心的议案。(第5号)
4、汪俊生等14名代表:关于取消310国道程家、罗夫收费站的议案。(第6号)
5、陈立夏等14名代表:关于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议案。(第8号)
6、王育红等14名代表:关于进一步解决中小养殖户贷款难问题的议案。(第11号)
7、陈立夏等10名代表:关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议案。(第13号)
8、郑学军等14名代表:关于建设蒲城至白水高速公路的议案。(第14号)
9、贺向东等14名代表:关于综合治理煤矿沉陷区的议案。(第15号)
10、郭学军等14名代表:关于做大做强白水有机苹果产业的议案。(第16号)
11、李玉红等14名代表:关于扶持少数民族畜牧养殖业的议案。(第17号)
12、雷  芳等10名代表:关于尽快修建罗夫至韦庄高速公路的议案。(第19号)
13、崇力行等10名代表:关于大荔(赵渡)至蒲城公路升等改造的议案。(第20号)
14、张更森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洛河综合治理力度的议案。(第21号)
15、田  龙等10名代表:关于108国道大荔-临渭区段升等改造的议案。(第23号)
16、杨景梅等10名代表:关于尽快解决大荔县朝邑内滩排灌工程问题的议案。(第24号)
17、周胜利等10名代表: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议案。(第30号)
18、巨永辉等10名代表:关于重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的议案。(第31号)
19、李建军等10名代表:关于将潼关县列入移民县城建设规划项目的议案。(第34号)
20、车绪生等10名代表:关于矿山采空区安全治理的议案。(第35号)
21、席有志等10名代表:关于将中国潼关物流港列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议案。(第36号)
22、毋晓维等10名代表:关于涺河入黄段治理工程的议案。(第37号)
23、程印杰等10名代表:关于尽快建设黄河南谢下延工程的议案。(第38号)
24、付亚君等12名代表:关于成立林权评估登记相关机构的议案。(第39号)
25、马苏有等11名代表:关于扶持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议案。(第44号)
26、牛新民等11名代表:关于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议案。(第70号)
27、郑耀文等20名代表:关于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问题的议案。(第50号)
28、刘联合等20名代表:关于加大石刻产业资金投入力度的议案。(第51号)
29、彭军政等18名代表:关于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议案。(第52号)
30、左  锋等11名代表: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第55号)
31、任全虎等10名代表:关于朝(邑)蒲(城)公路升等改造的议案。(第56号)
32、王尚民等11名代表:关于建设肉鸡生产基地的议案。(第57号)
33、张满仓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议案。(第26)
34、王东亮等11名代表:关于实施渭北排碱治理工程的议案。(第42号)
35、王晓东等10名代表:关于实施南山支流堤防工程的议案。(第59号)
36、雷明珠等10名代表:关于整修渭河大街的议案。(第60号)
37、张绪财等10名代表:关于撤销西禹公路洛河收费站的议案。(第61号)
38、白金仓等10名代表:关于发展地方奶牛养殖业的议案。(第62号)
39、赵万宏等10名代表:关于落实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议案。(第64号)
40、赵万宏等10名代表:关于打造大荔食品工业基地的议案。(第65号)
41、苏立新等10名代表:关于加快建设华阴秦岭北麓蓄水工程的议案。(第68号)
二、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问题22件
1、杨  峰等14名代表:关于变更华县皮影戏责任保护单位的议案。(第3号)
2、贺金生等10名代表:关于县办困难企业员工提前退休的议案。(第4号)
3、王育红等14名代表: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议案。(第7号)
4、闫麦玲等14名代表:关于解决涧峪水库下游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议案。(第9号)
5、吕海峰等14名代表:关于解决化工企业污染问题的议案。(第10号)
6、贺金生等10名代表:关于免除县办企业失业保险滞纳金的议案。(第12号)
7、王智博等10名代表:关于澄城尧头窑保护工程的议案。(第18号)
8、张满仓等10名代表:关于解决农村电价过高问题的议案。(第25号)
9、丁巧凤等10名代表:关于解决大荔蒲城交界处8个村5个水站用电历史遗留问题的议案。(第27号)
10、王菊肖等10名代表:关于解决公益性单位绩效工资问题的议案。(第28号)
11、王智博等13名代表:关于打造以华山为中心的东府旅游文化品牌的议案。(第29号)
12、赵  慰等10名代表:关于加快建设潼关八景的议案。(第33号)
13、柴新宏等11名代表:关于改善渭南城区交通环境的议案。(第41号)
14、杨海平等11名代表:关于清理整治非法经营车辆的议案。(第45号)
15、张宏志等12名代表:关于制定出台旧城改造配套政策的议案。(第46号)
16、柴新宏等10名代表:关于推动普及高中教育的议案。(第48号)
17、王亚莉等10名代表:关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议案。(第49号)
18、李升荣等20名代表:关于民办学校享受国家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议案。(第53号)
19、王树勋等10名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唐陵保护工作的议案。(第54号)
20、周继虎等10名代表:关于尽快解决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问题的议案。(第63号)
21、周继虎等10名代表:关于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介入制度的议案。(第66号)
22、李玉梅等10名代表:关于推进全市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议案。(第69号)
三、民主法制3件
1、张建新等10名代表:关于提高盗窃案件破案率的议案。(第43号)
2、 白金仓等10名代表:关于合理解决大荔县粮贸公司与张瑞利等人期货纠纷案执行问题的议案。(第67号)
3、盛来运等10名代表:关于公正处理左绪果之子死亡一案的议案。(32号)
四、其它4件
1、孙云峰等10名代表:关于大荔撤县设市的议案。(第22号)
2、丁仁兴等14名代表:关于西安至宁波、西安至福州列车停靠渭南西站的议案。(第40号)
3、丁仁兴等14名代表:关于开展信用渭南建设活动的议案。(第47号)
4、王西彦等13名代表:关于全市工业企业争优创牌的议案。(第58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2010年3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选举)
主席团(共45人,按姓名笔画排列)
 

王民才        王安稳        王春阳        王荣举
王晓明        史优胜        乔晓陆        刘伟发
刘宝琴(女)  刘新兴        安玉霞(女)  安庆学(回)
杨炳拓        李玉梅(女)  李金侠(女)  李  绮
吴蟒成        张金安        张建中        张建华
张建军        张洁玉(女)  张振伯        张海贵
林化增        金敏学        郑成瑞        胡会维(女)
郝宗友        郗怀亮        姚双年        党德才
徐新荣        郭伯权        郭勇格        梁凤民
程勉贵        雷孟斌        雷晓萌        雷超武
樊存弟        潘  洁(女)  薛东江        薛景民
魏稳柱
秘书长:王安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2010年3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梁凤民       徐新荣       王晓明       雷孟斌
王安稳       郗怀亮       胡会维(女) 张海贵
王荣举       薛东江       雷晓萌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分组名单
(2010年3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
(2010年3月30日上午)
 

梁凤民       徐新荣       王晓明       雷孟斌
王安稳       郗怀亮       胡会维(女) 张海贵
王荣举       薛东江       雷晓萌       李  绮
张振伯       杨炳拓       姚双年       史优胜
张洁玉(女) 李玉梅(女) 王民才
 
第二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
(2010年3月31日下午)
 

梁凤民       张建华       乔晓陆      郝宗友
安庆学(回) 林化增       雷超武      郭勇格
郭伯权       王春阳       张建中      薛景民
刘宝琴(女) 程勉贵       刘新兴      魏稳柱
潘  洁(女) 吴蟒成       樊存弟
 
 
 
第三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
(2010年4月3日上午)
 

梁凤民       徐新荣       王晓明       雷孟斌
王安稳       郗怀亮       胡会维(女) 张海贵
王荣举       薛东江       雷晓萌       刘伟发
张金安       党德才       金敏学       张建军
郑成瑞       安玉霞(女) 李金侠(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副秘书长名单
(2010年3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雷晓萌
孙建升
韩国强
文红军
薛  博
杨建秦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议案审查委员会名单
(2010年3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 任 委 员:郗怀亮
副主任委员:史孝魁
委       员:(按姓名笔画排列)
孙建升    李宏选    张洪涛    陈彦文
常耀才    韩国强    潘建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名单
(2010年3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 任 委 员:王荣举
副主任委员:韩兴龙
委       员:(按姓名笔画排列)
王俊杰    文红军    闫绪喆    李  鹏
张天亮    康  峰    程立华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下一篇]:2010年第2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