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0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1/2/11  浏览次数:8277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0年   第二号(总号:014)
目    录
 
 
必赢体育                                      8月9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免名单………………………………………1
在渭南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雷孟斌3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议程……………………………………………6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报告……………………………王勤智7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
报告的审议意见………………………………………………………………………………………12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
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陈彦文13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16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一法两条例”实施
情况的报告……………………………………………………………………………………韩兴龙17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19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任命名单………………………………………20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议程
(2010年5月24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学习《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
2、人事任免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任免名单
(2010年5月24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一)
  任命:
  文红军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崔晓民为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正县)、办公室副主任;
  潘建文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天亮为市人大常委会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
  马志军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免去:
  雷晓萌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职务;
  文红军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杨文斌的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职务;
  焦忠孝的市人大常委会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张天亮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潘建文的市人大常委会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二)
  决定任命:
  孙建升为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褚锦锋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社盈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张洪涛为市教育局局长;
  张向民为市科技局局长;
  田继东为市民政局局长;
  王勤智为市公安局局长;
  李俊杰为市司法局局长;
  孙建国为市监察局局长;
  王俊杰为市审计局局长;
  蒋秀侠为市财政局局长;
  史优胜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庞建军为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史大荔为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
  陈双牛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金荣为市农业局局长;
  王万胜为市林业局局长;
  石正福为市水务局局长;
  万双社为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张选民为市商务局局长;
  陈春明为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赵洪冬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胡寿文为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
  华惠民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李东平为市文物旅游局局长;
  王建军为市体育局局长;
  金敏学为市卫生局局长;
  王银龙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程忠义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李宏选为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魏四新为市统计局局长;
  熊绮芬为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汝增瑞为市信访局局长。
(三)
  批准任命:
  高北慰为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批准免去:
  李林的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任命:
  李林、吕晓春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免去:
  张海贵的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
  高北慰、校国政、张建泉、阴润田、陈炳乾、闫国武、何仁长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在渭南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5月24日)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雷孟斌
 
各位委员,同志们: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预定议程。会议开得很紧凑、很顺利。经过认真审议,依法对市政府组成人员和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检察院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任命。这标志着新一届市政府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为实现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渭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被任命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大家在庄严的国徽下接过了任命书。这每一份任命书,既是一份荣誉,又是一份期望,更是一份责任。今天接受任命的同志,多数是全市某一战线、某一工作领域的最高行政长官,肩负着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渭南发展的重任,全市人民对你们寄予了无限期望。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同志们共勉。
    一是要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致力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能不能抓好“第一要务”,是检验各级领导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作为新一届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务必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在加快发展上。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我们渭南目前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实际。一定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渭南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坚持用发展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用发展凝聚人心、树立形象,切实做到一切有利于发展、一切为了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市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按照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西部新兴工业城市、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关中最适宜人居低碳绿色生态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和利用本部门的职能优势,找准结合点,不断探索促进发展的新路子、服务发展的新途径,坚持不懈地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确保一个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稳定,是衡量主要负责同志能否驾驭全局的重要标准,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一把手”,就是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务必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安全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清醒认识当前我市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安全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安全稳定任务的特殊性,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很好地把落实“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完善制度,夯实责任,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渭南”。
    三是要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牢记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群众之中,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奉献,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要深入基层,身入群众,更要心入基层,情入群众,察真情、察实情、察隐情,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主动地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是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政府组成人员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坚决消除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熟练掌握履行领导职责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要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高度出发,自觉摆正位置,虚心接受人大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落实部门执法责任制,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发挥好领导、组织和表率作用。
    五是要团结协作,增强和谐共事的能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团结出智慧,团结出成绩。这次任命的33位市政府组成人员,有14位同志是继续留任的,其他19位同志是因机构改革转任的、或从县(市)调任的。不管哪种情况,有一点是共同的,大家都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一把手”。作为“一把手”,要担负起“班长”的责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带头发扬民主,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集思广益,共同推进工作。要敢于承担领导责任,以责树威,以德服人。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真正做到班子全体成员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合拍,带出一个团结协调、作风民主、富有朝气、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
    六是要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强大精神力量。目前,我市的发展与关天经济区其他地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在关中率先发展中有所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要坚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大力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纯洁思想品质,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争当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表率。
    同志们,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的组织基础。常委会工作做得怎样,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组成人员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加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此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必须在强化党的领导观念上下功夫。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保证。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摆正党的领导与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善于把党的主张和意图,通过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作出决议决定、受理来信来访等监督形式,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做到与市委在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行动上同步。
    第二,必须在加强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是成事之基、力量之源。这次换届后,新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比较多,大家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人大业务知识,尽快熟悉人大工作规则和程序,掌握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坚持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常委会法制讲座和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制度,大力弘扬勤学之风、探求善学之策,带头端正学风,担当领学之责,努力在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履职能力、追求工作实效上有新进展。
    第三,必须在依法履职上下功夫。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始终是人大工作的关键所在。从实践看,人大监督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一抓到底。要立足于全市工作大局,更多地考虑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切实抓住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程序,积极探索、完善和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和支持市级国家机关和司法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今年主要围绕市上的重大工作部署,听取和审议项目建设、“十大民生”工程实施、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报告,继续开展优化投资环境评议活动,节约能源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执法检查;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有效推动渭南加快发展。
    第四,必须在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常委会重要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人大常委会履行各项职权都要按照民主、法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从党政部门到人大工作的同志,要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兼职的同志要妥善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人大工作的关系,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做到“两兼顾、两不误”。要共同遵守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积极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凡常委会审议和决定的事项,都必须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之上;组织开展的调查、视察等活动,都要讲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对定下来的事情、部署了的工作,都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视察调研、执法监督、联系代表等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高效、富有活力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人大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五,必须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加强与群众和代表的联系,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听民声、摸实情,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纳入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要加强代表培训,积极为代表知情、知政和履行职权创造条件。要完善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主动做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积极组织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努力提高代表活动的效果。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监督,通过监督来促进工作,通过监督来增强信任。
    第六,必须在提高机关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人大机关是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参谋和助手,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人大工作的效率。各位秘书长及常委会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围绕有效提升常委会履职水平,勤奋敬业、扎实工作、恪尽职守,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建立秘书长负责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安排机关各项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强机关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继续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按照务实、创新、高效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工作规则、工作程序和内部管理机制,保证机关各项工作步调统一、高效运转。要通过有益的活动和有效的载体,进一步密切同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增进工作交流和友谊,帮助基层人大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这里,也希望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能够一如继往地支持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共同把我市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高度重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培养、管理和使用,关心和解决他们个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办实事办好事,真正用感情凝聚人、靠事业激励人,让大家觉得在人大工作有干头、有奔头,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要把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和谐型人大机关作为重要任务,走出一条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团结和谐激发活力、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路子,真正使人大工作充满生机,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让党委放心、政府高兴、人民满意。
    同志们,“责任重于泰山,事业胜于生命”。 今天,颁发给大家的既是庄重的任命书,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状。希望在座的各位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倍加珍惜手中的权力,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勤勉工作,为实现渭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议程
(2010年7月2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划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节约能源法》及《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建筑节能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4、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任命各工作委员会委员及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的报告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0年7月2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渭南市公安局局长  王勤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报告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请予审议。
    我市目前共有在编在岗民警5118名,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9.3,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万分之13和全省平均值万分之10.7。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年均立刑事案件约   9000起左右,受理治安案件约6000起左右,公安机关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与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警力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2008年市公安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市局党委明确提出,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把公安队伍建设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根本性保障,始终把公正执法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公正促规范,以规范促工作,争先恐后,勇创一流,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全力推动全市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两年多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关心支持、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公安部、省公安厅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牵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切实加强执法思想建设、执法主体建设、执法制度建设、执法监督建设,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质量、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各项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五个到位”,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公安机关执法活动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特别是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显著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被聚焦放大,极有可能引发民怨,甚至诱发新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不仅会严重危及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局党委坚定地把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公信力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根本性任务,紧抓不放,持续推进。一是执法理念到位。执法理念决定执法行为。我们执法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民警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观念存在偏差。为此,我们紧紧抓住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等有利契机,通过开展争创无违法违纪科所队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剖析典型案例等形式,切实打牢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各项执法活动中,变成民警的自觉行动。同时,严格贯彻执行省公安厅执法办案“六条警规”,采取通报违法违纪案件、开展错案剖析、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教育警示民警严防触及执法“高压线”,严格约束和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我们结合全市公安执法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2010-2012)》,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提出严格要求,并成立了由王勤智局长担任组长的全市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行全面领导、全程管理。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召开全市性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会议12次,分阶段、有步骤地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题部署,工作环环相扣,梯次推进,步步深入。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我们把执法规范化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中,严格实行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分级负责制和部门、警种负责制,制定下发了《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了6个方面25项重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推进期限、验收标准、责任单位和奖惩措施,将任务逐条逐项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警种身上,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警种齐抓共管,全警积极参与的良性共动工作格局。四是工作保障到位。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通过争取外部支持、加强内部节约等方式,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经在网上办案、装备建设、执法培训、技术侦察等方面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基层新购置汽车100多辆、电脑1200多台,保障了执法规范化建设顺利开展。五是督导检查到位。我们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行全程控制,市局党委坚持每季度对各县市局主要业务工作、执法规范化建设及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实行市局领导包抓县市公安局制度,去年以来,市局各党委成员分别带领12个督导组,先后6次深入全市146个基层派出所和75个内设执法单位,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督导检查,共检查执法台帐2600余册,抽查案卷1795份,发现、整改执法问题629个。通过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实现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在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工作保障、工作推进等方面的升温、加力、提速。
    (二)坚持“五个狠抓”,着力提升公安队伍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归根到底在于提高全体民警的执法能力。基于此,我们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执法主体素质的增强和提升。一是狠抓法律业务学习。采取专业岗位培训、远程教学、旁听庭审、案例点评、跟班学习、实战比武、网上培训以及与检法机关进行业务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以基本法律知识、执法工作规范、信息化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警执法学习培训活动,重点是加强基层民警法律业务学习,保证每名民警年度参加法律学习和执法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个工作日。同时,将法律学习纳入单位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作为晋职、奖励以及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狠抓执法岗位练兵。市局组织编发了各警种“三熟一精”练兵100题,要求每个民警对100题必须做到熟记熟背,灵活运用,并把“三熟一精”作为评优评先的必考内容,纳入执法质量考评之中。与此同时,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执法民警岗位执法资格认证制度,使直接从事执法工作的所有民警都具备必需的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执法主体合格。三是狠抓执法轮训。我们依托市局警察培训学校,分层分类开展全警大轮训工作。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种形式的执法培训100余场次,培训民警12000余人次。特别是去年上半年,我局聘请了4名省市专家,围绕行政、刑事执法办案实务,刑事、行政案件规范卷宗制作等内容,分3期对全市317名法制民警和专兼职法制员进行了执法规范化业务知识培训,增强了执法能力。四是狠抓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我们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交警部门个别民警执法乱挡车、乱检查、乱罚款,派出所民警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等影响投资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有力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收到了明显效果。同时,以化解群众执法积怨为切入点,全力开展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整治,08年以来,全市共息诉罢访中省市交办的信访案件250多起,使一些沉积多年的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执法问题得到纠正。五是狠抓队伍管理。严格落实各级领导抓队伍的责任,明确了主要领导“一岗双责”的职责,全市292名基层单位政委、纪检书记及基层教导员全部“归位”抓队伍;坚持从严治警,严格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六条警规”等各项警令警规,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警车违规问题专项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使民警始终不敢触碰违法违纪的高压线。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民警违法违纪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对08年以来发生的13起违法违纪行为的民警及责任领导21人全部进行了责任追究,确保全市公安队伍近年来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纪案件。
   (三)坚持“三个规范”,着力健全完善执法制度。执法制度是民警的执法准则,完善执法制度是规范执法行为的治本之策。我们围绕“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执法标准、明确执法流程、明确岗位技能”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执法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切实从程序上和实体上对民警的执法活动作出规范,推动各项执法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一是规范执法流程。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围绕接处警、受立案、采取强制措施、涉案财物管理、办理伤害案件、巡逻盘查、执法安全等日常执法、执勤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案件办理规范标准》、《案件调解工作规范标准》、《涉法涉访违法行为处置办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20余份执法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了执法制度、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让民警清楚地知道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个执法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建立执法制度和工作规范123项,有力地促进了民警执法行为的规范化。二是规范执法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江苏南通执法标准化先进经验,把大荔县公安局作为试点,逐步推进公安机关标准化执法工作。重点围绕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和“干到什么程度”,把全部公安工作按业务分类,逐一细化、制定各部门、各警种、各层级民警的工作标准、行为标准、裁量标准和保障标准四大标准体系,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促公正,不断提高公安执法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三是规范执法文件。市局制订了《渭南市公安局关于清理行政执法事项的通知》,组织交警、治安、户政、网监、出入境、禁毒等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开展了以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界定行政执法职权、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事项清理工作,确保执法依据合法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四)坚持“五个强化”,着力打造强有力的执法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既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坚持内外并重、防纠并举、奖惩并用、网上网下并行,着力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能。一是强化执法质量动态考评。推行执法质量综合分析研究制度,市局法制处每月分析研究全市各执法单位和民警的执法思想、执法行为、执法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全市的执法质量进行分析通报,直接点名通报到基层执法单位,并寄送市局各领导和各县(市、区)局局长;基层执法办案单位每半个月对民警的执法质量进行一次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讲评、小结;年终对群众满意率低、执法质量达不到优秀等次或者执法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在考评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09年年终考评中,全市有4个县局被市局“一票否决”。二是强化案件审核把关。制订完善了《市局机关案件审核把关工作规定》,建立案件审核意见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办案人员、法制员、办案部门、法制部门、局领导分层审核的“五级把关制”,实行一案一审一评,确保案件质量。认真落实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件集体研究会诊制度,切实提高案件审核质量。09年以来,市局共集体研究疑难案件78起。全市法制部门共审核刑事案件3560起、行政案件11015起。行政案件无一起诉讼败诉,劳教案件实现零复议、零诉讼。三是强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定了《渭南市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实行执法过错终身责任追究,为每名执法民警建立了执法档案,全面、客观、及时记载各类执法活动和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彻底杜绝责任不清、无人负责的问题。去年以来,市局查处执法过错案件1起,点评通报案件29件,曝光案件37件。四是强化执法公开。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规范,不断创新公开形式和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执法职责、执法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以及维权渠道,依法向社会公众和案件当事人公开公布,推行“阳光执法”。市局研究制订了35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交警支队推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条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规范执法服务水平。出入境、户政、治安、交警等部门制作了警务公开栏,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华县公安局在全省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做了案件回访工作的经验介绍。同时,积极联系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检查公安执法工作,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形成了内外联动的监督机制。五是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市局建立了网上执法办案监督信息系统,逐步推动实行办案流程网上走,审批手续网上办,法律文书网上生成和执法过程网上即时监督,以信息化带动执法规范化。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不懈的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一些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破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了双重提升。一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显著提升。2008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事)件,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2009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450起,与上年同比上升20.4%;共破获“两抢一盗”案件8949起,与上年同比上升36.3%;“打黑除恶”成绩排名全省第二,命案侦破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现发命案侦破率达到94.5%;全面加强以城区防控为核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09年全市抢夺、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比上年同比分别下降了38.9%和7.18%,公众安全感达到了89.24%,与上年同比增长2.78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四。二是多项业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公安局连续3年被省厅评为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组织单位,被市政府评为行政处罚案件优秀单位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示范单位。在全省公安机关0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局综合排名全省第二,荣获全省公安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优胜单位,全局近20项业务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三是队伍形象明显提升。全市涌现出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合阳县公安局、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王平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个人景建勤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09年全市公安机关共有23个集体、46名个人受到部省表彰,41个集体、156名民警受到嘉奖,17个集体、78名民警先后荣立集体和个人二、三等功。一大批执法突出问题得到了整改,民警违法违纪案件逐年下降,新发信访问题大幅下降,群众对公安队伍满意度稳步提高,警民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警执法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一些民警执法为民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特权思想严重、宗旨观念淡薄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在少数基层单位仍有发生。
    二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亟待进一步推进。以信息化推动执法规范化、以信息化手段强化执法监督是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执法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尤其是网上办案及执法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网上执法监督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一些常见、多发的执法问题发现不及时,督促整改不到位,影响了执法效率和监督效能。
    三是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执法制度规划不够科学、制度建立不够系统、制度宣传不够普及、制度执行缺乏力度等问题表现突出,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
    四是执法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困扰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的保障难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警力不足问题突出。我市警力万分比水平距全省平均值差距较大,受警力不足问题制约,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都有相当部分没有执法资格的工勤人员和协勤人员,给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和诸多被动。另一方面是经费保障不足,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执法的社会效果,制约着公安机关职能的正常履行。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各项措施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全市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全面加强各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
    一是强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解决执法问题、推进执法规范化的根本途径。目前我们正在合阳县公安局进行“网上办案”的试点,力争两年内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部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
    二是狠抓执法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要求,认真抓好执法制度健全完善,进一步细化各警种、各部门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语言和执法动作。积极学习借鉴南通市公安局标准化执法的经验,把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执法工作中,科学设置每个岗位的执法标准、行为标准和工作标准,全力推动基层一线民警的标准化执法,以标准化助推执法规范化。
    三是大力加强执法考评机制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在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内部执法监督力度,敞开外部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效能。强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现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全面推进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民警执法素质。认真贯彻《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实施办法》,着力解决基层民警职级偏低的问题,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发活力。坚持不懈地抓好民警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加强队伍日常管理,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恳切希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给予公安机关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增加警力编制,加强公安机关经费、装备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安机关正常的执法需要。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不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的意识不断增强;规范执法的能力得到提升;规范执法的制度更加完善;规范执法的监督逐步到位。全体干警的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会议指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干警素质有待增强;监督体系还需完善; 执法保障仍显薄弱; 执法环境尚需改善。
    为了更好地做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干警素质。要继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教育广大民警“摆正位置,定好角色”,不断改进执法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贯穿到执法的全过程。要继续抓好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活动。培训要面向基层,突出重点,从实战需要出发,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坚持科技练兵,实现科技强警,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技能。
    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环节,严格堵塞执法漏洞。建立一整套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科学、有效的执法管理体系。在充分运用案件审核、执法检查、质量考评、责任追究等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变事后考评为全过程管理,严把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文书关,保证每一起案件都合法、公正。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办案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执法规范化的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促进依法办案。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监督。严格执行“案件五级责任制”,严把案件审核关,继续完善“一案一审一评”工作机制,加大个案考评力度。认真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过错者的相应责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外部监督体系的作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内外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效果,促进依法办案。
    四是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积极改善执法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生动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警察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让更多的群众知晓警察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公民应该承担的义务,理解警察,支持警察,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执法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大经费投入,注重解决好警力不足、装备落后等问题,为规范执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0年7月2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陈彦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和执法检查计划安排,5月6日至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由胡会维副主任带队,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这次检查,采取听与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组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和临渭区、澄城县、蒲城县关于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陕西北人印机、老香君粮油、澄城拓日太阳城、蒲城绿盾生物、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九个企业和项目。在此基础上,检查组对这次检查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了共识。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市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始终把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渭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贯彻《科技进步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市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1、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全民科技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市、县政府坚持把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五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科技法律讲座制度,坚持每年聘请专家举办科技知识报告会,提高广大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印发宣传材料,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广泛宣传科技法律知识,为全面贯彻执行《科技进步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科技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市、县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教领导小组,建立了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考核制度,部分县(市、区)还实行“一把手”抓科技工作、科技三项费逐年增加等一票否决制,加强了对科技进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政府科技三项费用投入逐年增加,2009年,全市科技费达到1100万元,市本级投入由2005年的45万元增加到225万元。建立了科技经费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对中省市无偿资助项目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
    3、完善配套政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渭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渭南市“722325”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建设创新型渭南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修订了我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对促进全市科技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试点工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相继建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技术推广站、中科院陕西分院大荔埝桥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促进了太阳能光伏、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4、积极实施科教兴渭战略,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县政府把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贯彻实施科技法律的根本任务来抓,认真实施科教兴渭战略,加快科技项目建设,加大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工作力度,围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医药、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7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实施省“13115”和市“722325”科技创新工程,5年来,累计争取中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64项,争取资金5732万元,确保了双收双放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生产、超高温生产炭黑技术等一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十一五”以来,全市共登记各类科研成果120多项,其中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60多项,自动套色控制系统等系列产品及技术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民营科技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级政府积极为各类民营科技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关中“一线两带”渭南段建设步伐加快,渭南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正在申报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科技意识有待提高,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干部群众对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不够。在一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也不强。由于我市工业基础差,高新技术企业少,科技创新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鼓励、支持和引导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2、科技人才缺乏,结构不尽合理。我市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少,专业技术人员也大多集中在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而工业科技人员尤其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技能型人才尤为缺乏。市、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结构也不够合理。
    3、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市的科技投入近年来虽有增长,但与科技事业发展的形势、与科技进步法的要求相比仍显不足,各县(市、区)科技投入也不平衡。同时,多元化的科技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缺少相应的资金来源,影响和制约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依法推动全市科技事业的发展,检查组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法律宣传。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的力度,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增强科技法制观念和科技进步意识,为贯彻《科技进步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切实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引进高科技技术产业,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提高重点产业的科技含量及产品的竞争力。
    3、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和服务功能,搭建和完善开发性、综合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为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环境。要正确处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要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中作出贡献。
    4、依法加大对科技经费的投入。随着市财政收入的增长,要不断加大对科技经费的投入,拓宽科技项目融资渠道。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引进外资、个人捐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格局,不断加大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对科技费用的合理、科学使用。
    5、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市、县科教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完善机构,加强经常性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科技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使科技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始终把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渭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全市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我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科技意识有待提高,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科技人才缺乏,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依法推动全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法律宣传。应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的力度,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增强科技法制观念和科技进步意识,为贯彻《科技进步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切实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引进高科技技术产业,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提高重点产业的科技含量及产品的竞争力。
    3、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和服务功能,搭建和完善开发性、综合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为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环境。要正确处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要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中作出贡献。
    4、依法加大对科技经费的投入。随着市财政收入的增长,要不断加大对科技经费的投入,拓宽科技项目融资渠道。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引进外资、个人捐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格局,不断加大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对科技费用的合理、科学使用。
    5、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市、县科教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完善机构,加强经常性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科技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使科技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一法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0年7月2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  韩兴龙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必赢体育常委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安排,6月10日至11日,由王荣举副主任带队,对我市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情况汇报,检查了渭南化工实业余热利用项目、中信热电锅炉改造等项目,并深入澄城、蒲城两县听取汇报,检查了澄城县长宏铝业、澄合矿务局、澄城拓日太阳能公司、陕西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紧紧围绕“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一刚性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 “十一五”节能指标完成较好。“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2.01%、4.51%、5.34%、4.51%。截止2009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2.946吨标煤,较2005年下降16.07%,达到“十一五”总进度的78.5%。
   (二)全市能耗基数过高,节能任务艰巨。2005年,全市能源消耗1098.03万吨标准煤,占全省总能耗的21%,万元GDP能耗3.51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1.22吨标准煤)的2.9倍,是全省平均水平(1.48吨标准煤)的2.4倍,呈现明显的“高碳经济”特性,曾引起中省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三)产业结构性矛盾是造成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过大。轻重工业比重为11.2︰88.8,重工业能源消耗占到工业能耗的91%。二是高耗能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过大。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焦化、煤炭采选、造纸等七个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45.2%,而能耗占94.4%。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全社会原煤消费占到全市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仅占0.02%。
    二、主要工作
   (一)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市政府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由发改委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市能源消耗状况调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渭南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细则》,将“十一五”节能目标按年度分解到各县市区,并与之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考核纳入到对各县市区综合考核之中。
   (二)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以“节能宣传周”、“科技之春”宣传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一是在市中心广场开展“节能降耗,科学发展”万人签名活动,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二是举办三次节能知识专题培训班,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陕西省节能条例》知识竞赛。三是大力推广绿色照明产品,预计全市节能灯更换量300万只左右,折标煤7.5万吨。四是开展“共建文明和谐大院”活动,提倡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全力实施节能技改工程
200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重点节能改造示范项目62个,争取中省支持项目26个,争取资金 1.2亿元,完成节能改造投资32亿元,实现节能35万吨标准煤。
   (四)积极实施“上大压小”项目
一是严格项目管理,控制新建项目耗能水平,规定年新增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项目实行能耗登记制度,年新增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制度。二是下大气力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以来,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焦化535万吨,水泥458万吨,钢铁73万吨,火电54万千瓦等,年直接减少能耗360余万吨标准煤,共争取中省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2.3亿元,在全省走到了前列。三是积极实施“关小上大”项目,积极争取全省焦化、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指标,目前陕焦70万吨焦化、韩城钢铁炉料80万吨焦化、澄城60万吨焦化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富平实丰、韩城阳山庄等两条200万吨水泥及韩城500万吨焦化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在工业领域,一是与耗能在万吨标煤以上的72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任务落实到企业。二是市县领导包联中省重点用能企业,帮助解决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积极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聘请省节能方面的专家,指导企业节能减排。四是实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控制度。每季度分析一次能耗状况,每半年分析一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全市能源形势。五是每年组织对全市72户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考核评价,超额完成任务的实行奖励,未完成任务的责成限期整改。
    在建筑领域,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的通知》等文件。落实建筑节能审查备案验收制度,对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全市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在交通领域,通过优化道路运输企业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推广现代物流技术等手段, 2007年以来,共节约油料9000余吨,折标煤1.35万吨,节约成本5600余万元。
    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市政府成立市级机关节约资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渭南市市级机关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实施意见》,号召机关工作人员把节能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初步形成政府示范、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工作的良好格局。
    (六)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一是积极引进太阳光伏产业,用一流的服务和诚意使拓日太阳城项目落户我市。二是筹建风力发电。目前已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投资5亿元在潼关建设风力发电站的合作协议。三是积极扶持生物柴油项目。八鱼油脂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780万元,省产业引导资金150万元。项目已经完成70%以上,预计到年底可建成投产。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压力大,任务重。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是渭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年上半年,全市电力、钢铁等行业能耗增长过快,要完成“十一五”能耗下降20%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节能目标,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二是节能管理基础薄弱。全市节能统计分析体系、执法体系不健全。节能管理人力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全社会能源统计基础数据质量较差,影响我市节能管理和目标考核。三是有关节能降耗配套政策有待完善。节能税收政策,金融、财政扶持政策,示范引导激励等未形成配套体系,难以较好地调动方方面面节能积极性。
    四、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深入宣传“一法两条例”, 宣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先进事例,宣传节能技术,宣传节能创新成果,把节能融入全民日常生活,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努力使我市由产能、耗能大市向节能先进市的转变。
   (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能耗大、污染严重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步伐,重点抓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促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关口,切实控制新建项目能源消耗量。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和市场准入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全市太阳能、风能、生物柴油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型能源项目建设,迅速提高其在总能耗中的比重。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一批清洁生产企业,逐步将工业园区建成绿色生态园区。
    (三)继续着力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严格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控和目标责任考核,控制能耗超标。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和领域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全市节能,努力完成“十一五”能耗下降目标。
   (四)加强节能基础建设,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加快全市能耗统计分析体系、节能监督体系建设步伐,充实力量,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配备必要设施,完善规章制度,迅速提高我市节能工作管理水平。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2006年以来,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紧紧围绕“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一刚性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会议指出,我市贯彻“一法两条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压力大,任务重。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是渭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年上半年,全市电力、钢铁等行业能耗增长过快,要完成“十一五”能耗下降20%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节能目标,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二、节能管理基础薄弱。全市节能统计分析体系、执法体系不健全。节能管理人力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全社会能源统计基础数据质量较差,影响我市节能管理和目标考核。三、有关节能降耗配套政策有待完善。节能税收政策,金融、财政扶持政策,示范引导激励等未形成配套体系,难以较好地调动方方面面节能积极性。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深入宣传“一法两条例”, 宣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先进事例,宣传节能技术,宣传节能创新成果,把节能融入全民日常生活,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努力使我市由产能、耗能大市向节能先进市的转变。
     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能耗大、污染严重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步伐,重点抓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促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关口,切实控制新建项目能源消耗量。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和市场准入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全市太阳能、风能、生物柴油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型能源项目建设,迅速提高其在总能耗中的比重。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一批清洁生产企业,逐步将工业园区建成绿色生态园区。
    三、继续着力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严格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控和目标责任考核,控制能耗超标。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和领域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全市节能,努力完成“十一五”能耗下降目标。
    四、加强节能基础建设,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加快全市能耗统计分析体系、节能监督体系建设步伐,充实力量,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配备必要设施,完善规章制度,迅速提高我市节能工作管理水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任命名单
(2010年7月2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任命:
李绮、张长斌、张育文、张雪艳、林跃、郭云海、韩国强为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
吕海峰、杨胜利、李长宏、张丹力、郭先锋、雷荣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委员;
马苏有、王学忠、宁珺、杨建秦、何园洁、张金安、柴新宏为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
丁仁兴、文红军、李玉梅、张国栋、张洁玉、林小中、薛博为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委员;
王瑛、李金侠、陈广成、赵雅茹、崔晓民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
马保平、安玉侠、吴发荣、郭学红、曹黎明、樊志斌为市人大常委会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丁仁兴、文红军、李玉梅、张洁玉、林小中、薛博为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0年第1期
[下一篇]:2010年第3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