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0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1/2/11  浏览次数:5979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0年   第三号(总号:015)
目    录
 
 
必赢体育                                      11月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
行情况的报告…………………………………………………………………………………褚锦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201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
报告……………………………………………………………………………………………蒋秀侠7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议意见………………………………………10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李宏选11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情况报告
的审议意见……………………………………………………………………………………………14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免名单………………………………………15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议程
(2010年8月30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情况的报告
4、人事任免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0年8月3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褚锦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我市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0.77亿元,同比增长17.3%,比去年同期加快4.5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40.4%,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一、二、三产业完成34.81亿元、151.38亿元和124.58亿元,分别增长6.2%、24%和12.2%。总体呈现经济高位运行、工业增势强劲,指标赶超进位的良好态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3亿元,增长45%,占年度计划的38.5%,完成省考核目标740亿元的4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3亿元,增长32%,增速居全省第2位;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7.58亿元,增长10.4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13亿元,占年预算33.29亿元的54.47%,增长25.03%;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5亿元,增长18.3%,完成年度计划的46.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93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2402元,增长16.2%,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49.4%和57.2%;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7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超年度计划0.1个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2.16‰,控制在年度目标内;
    ——万元GDP综合能耗初步估算上升0.85%。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实行领导包联,加强督促协调,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月点评、季通报、半年观摩和挂牌保护等制度,全市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180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65个,开工率91.6%,完成投资266.8亿元,占年计划520亿元的51.1%,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其中,富平实丰200万吨水泥、白水煤矿技术改造、陕焦公司130万吨焦化扩建、澄城光伏太阳城玻璃生产线、省电力公司渭南东750KV变电站、经开区渭富路拓宽改造、临渭区信达体育广场、全市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防洪工程等15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或建成投用。重点前期项目已有华阴杜峪河公园、澄城创业路拓宽改造、渭南市东入口改造等13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近亿元。争取中央投资成效显著,截止6月底,通过发改渠道争取到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38个,争取中省资金7.85亿元。在一系列招商活动推介下,上半年共签约项目合同300个,合同引资785.1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6.1亿元,完成年目标任务的53%。
    (二)狠抓工业园区发展。把园区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园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不断明晰,承载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积极创新园区发展机制,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倡导各县(市、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渭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通过三部委联合会审,已报国务院审批。15个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已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41户,上半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3亿元的57%。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投资1.18亿元的安信电子太阳能电池硅晶圆项目建成投产;投资6.8亿元的澄城拓日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式投运;投资8亿元的高新区舜天锂离子电池项目和一期投资10亿元的紫兆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制造项目即将建成;投资7亿元的永泰LED光电产业园开工在即。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必将对渭南的经济结构调整、综合实力提升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8.16%,完成全年任务的50.4%,累计完成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25.8%。
    (四)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关小上大”力度,深入推进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的6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投运,日处理污水能力新增10.5万吨,实现COD减排13303吨/年;8个垃圾处理场建设已有4个建成,全部项目建成后,可形成日处理1000吨垃圾能力。淘汰焦化行业落后产能535万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静态削减1085吨和9997吨,同比分别削减4%和6.25%。上半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52天,较去年同期增加9天,优良率达84%。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载体,围绕建设关中最适宜人居城市的目标,坚持市县联创、一城三创,深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活动。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通过省规委会评审,完成了10个县城、102个重点镇的规划修编。上半年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45个,完成投资25.8亿元。总投资3.64亿元的310城区改线即将全线贯通,三贤路等7条城市“断头路”打通工程进展顺利,新建改造道路11.4公里,新增供气、供水、供电入地管网12.5公里;渭南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东大门、北大门建设、湭河两岸拆迁和“城中村”改造等正在抓紧实施;投资近5亿元的体育中心、投资1.7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和投资6.8亿元的两个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即将启动。狠抓秦岭北麓等重点区域绿化,全市新增绿化造林21.26万亩,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1.8万亩,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坚持“小城镇、大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县城及小城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34个关中百镇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13个重点镇共完成投资1.06亿元,农村村庄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60%。
    (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成功举办了渭南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召开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华山5A景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陕文投”东进韩城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少华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正在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7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52亿元,分别增长24.5%和23.86%。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效应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动下,城乡市场繁荣兴旺。上半年,全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万台(件),补贴农机具2.6万台,发放补贴资金1.44亿元,撬动农村消费29.2亿元。
    (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工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地膜玉米、设施蔬菜、有机果品、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全市夏粮总产125.7万吨,增长7.6%;油料总产2.76万吨,增长5.4%。以苹果、酥梨、猕猴桃产业带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优果工程,上半年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228万亩。新增日光温室和标准大棚面积近3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3.6万亩,蔬菜产量达到54.11万吨,增长26.9%,果蔬产值8.7亿元。畜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41个,畜牧产值达23亿元,增长10%。全面落实中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兑现各类补贴资金13.3亿元。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9.3万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2292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扎实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首批确定的277个企业与367个低收入村结亲家的驻村人员,已全部到岗开展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5平方公里,解决了2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八)着力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持续加大投入,严格项目管理,定期督促检查。上半年,我市“十大民生工程”共完成投资21.45亿元。占年度总投资45.5亿元的47.1%,其中基本建设类完成投资9.64亿元,占年度投资的52%,政策补助类完成投资11.81亿元,占年度投资的43.8%。市中心医院、职业教育园等工程进展顺利。“蛋奶工程”共有706所学校29.1万学生受益,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6.7%;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全面启动,开展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30.4万人;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规模已达43万平方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招生9500多人;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项目13个,新建改造校舍23.8万平方米。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3221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已完成15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5个城市社区健身广场。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通过省级验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800万元,占年度任务的45.26%。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9.8万人,增加700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35%;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7.3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运行和计划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增幅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了67.9个百分点,这既反映了投资在上年国家一系列刺激政策下迅猛增长的理性回归,也反映出我市投资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跨区域项目投资减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略显不足,重点续建项目进展还相对缓慢。
    二是服务业发展滞后。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12.2%,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低于GDP增速5.1个百分点,表明我市服务业发展滞后于整体经济。主要原因是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投入不足,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放缓,农村市场还未完全激活,城乡消费差距较大。
    三是节能压力增大。由于龙钢集团产能扩建,以及蒲城电厂三期建成发电,企业产值呈现倍增,带动能源消耗总量大幅增加。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增长0.85%,对完成全年能耗下降5%的目标任务带来较大压力。
    四是落实力度不够。关注、利用和抢抓国家金融、土地及产业政策的敏锐性、执行力不足,对项目建设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不到位,依然存在征地难、拆迁难等环境问题。
    四、下半年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要按照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各项落实工作。特别要针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节能减排计划完成不够理想的形势,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在下半年加以弥补,确保全年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全力以赴扩投资。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竭尽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及时掌握已开工项目的投资和形象进度,加大对投资过10亿元的醋酸联产醋酐、澄城光伏太阳城、韩城煤层气开发、渭蒲高速等重大项目的监督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投资和工程进度。对目前仍未开工的12个重点项目逐一排队,落实负责领导和部门责任,定专人、定职责、定进度,进行跟踪问责和定期通报,力促9月底全部开工。加紧做好韦庄—罗敷高速、文化广场、五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在三季度形成实物量。分解落实170个前期项目报批责任,实行部门和县市负责制,使更多的项目尽早开工,力争形成全年50亿元的投资规模。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加大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密切跟踪国家出台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机制和项目对接,尽快制定全市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措施,增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不遗余力抓招商。发挥行政手段,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创造一切要素条件,加快300个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履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项目的落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早日形成投资规模。进一步创新市场化招商模式,组织做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渭投资,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借助与国电、华润、华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抓紧策划、论证、上报煤电一体化、热电、风电、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整合开发等能源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前期工作,使各投资集团早日在我市投资、开发和建设。
    (三)加大力度调结构。一是力促工业经济增长。继续落实好相关保工业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加大财政资金以担保、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贷款融资力度。加强煤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煤电油运组织协调,发挥主导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抓好65个工业项目的服务协调,加快秦电扩能技改、陕化节能减排、中联重科工程机械等扩能项目进度。继续按照“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思路,修编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的配套。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指导,加快推进各园区主导产业的升级转化,引导园区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三农扶持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为农民搞好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和六大农民增收工程,加快畜牧养殖、有机林果和设施瓜菜等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组织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和自主创业。三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面向“三农”的服务体系。加大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区域服务结构,重点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电子信息、社区服务、养老、休闲等服务事业,形成充满活力、具有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四)强化措施降能耗。加强节能降耗预警和调控工作,逐月通报县市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用能情况,对超过行业能耗限额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降低能耗,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不断完善节能计量监测体系,重点抓好龙钢、韩二电、蒲电三期等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节能管理。对新建耗能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节能审批,杜绝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开展电力、钢铁、冶金、焦化等高耗能企业整顿,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项目和企业责令停产。加快对小水泥、小造纸、小焦化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对应拆除的落后产能企业,组织工商、税务等吊销相关证照,强制拆除,全面完成淘汰270万吨水泥、69万吨钢铁、1.5万吨铁合金的落后产能年度任务。
    (五)不失时机扩消费。一是积极推动消费升级。落实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消费等各项扶持政策,简化和规范补贴程序,搞好售后服务。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商业网点,切实扩大农村消费。积极培育以汽车、旅游度假等为代表的新型现代消费热点。鼓励大型商贸、连锁超市到县城和小城镇布设商业网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有效消费。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继续完善经济适用房货币补偿政策,突出解决基层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积极促进住房消费。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继续加强华山、洽川、韩城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旅游营销宣传,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全方位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六)千方百计保民生。一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对于年终未能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任务的部门和县(市、区)进行问责,保证十大民生工程的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切实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充分就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鼓励毕业大中专学生到基层就业,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全面完善社会保障。高度关注弱势、困难群体,提高城乡最低生活补助标准,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救助。四是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在加强防汛工作的同时,全面核实受灾情况,按照先保证群众生活,再保证农业工业生产的原则,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积极向中省上报灾后重建项目,多渠道争取和筹措灾后重建资金,及时做好抗洪救灾新闻宣传,全力做好灾后维稳工作。五是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密切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工矿企业、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和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最大限度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加快改革促创新。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统一价格,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统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加强政府、金融与企业的三方合作,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确保全市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渭南市2010年上半年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0年8月3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我市2010年上半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认真执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顺利实现“双过半”,较好保障了工资及津补贴发放、政权运转和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上半年, 全市财政总收入375,76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加35,602万元,增长10.47%。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1,319万元,完成预算的54.47%,增加36,303万元,增长25.03%。其中,市级地方财政收入62,756万元(含高新区,下同),完成预算的64.70%,增加17,010万元,增长37.18%。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32,548万元,增长9.11%,其中:增值税7,042万元,下降14.99%;营业税10,772万元,增长41.59%;企业所得税1,741万元,下降43.55%。非税收入30,208万元,增长89.81%。
    全市财政支出536,116万元,完成预算的57.43%,增加155,501万元,增长40.86%。其中,市级财政支出78,160万元,完成预算的50.63%,增加28,706万元,增长58.05%。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15,127万元,增长29.72%;公共安全8,790万元,增长51.29%;教育6,202万元,增长15.97%;医疗卫生4,183万元,增长40.22%;社会保障和就业11,363万元,增长135.31%;农林水事务6,819万元,增长80.92%。
    二、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组织收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市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双过半”。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不断发生、财政运行极其困难的不利形势,我们始终把财政收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财税收入分析讲评会,分析收入形势,研究组织收入措施,实行流动红黑牌制度,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抓收入的局面;二是坚持领导包联县(市、区)抓收入制度,财税各部门班子成员深入包联县(市、区),落实收入任务,查找存在问题,督促收入进度;三是实行财税部门联动督查,深入重点县市、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集中督查,挖掘潜力;四是加强收入监控,6月份实行了日报告制度,随时掌握收入进度;五是加大非税收入和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收征管力度,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多措并举赶超进度,确保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顺利实现了“双过半”;大多数县(市、区)收入完成好于上年,6个县(市、区)收入增幅超过30%,4个县(市、区)收入增幅超过50%;财政总收入增长10.47%,高于上年同期22.49个百分点。
    (二)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1亿元,协助市城投公司、卤阳湖开发区等单位融资8.4亿元,促进了中心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2.1亿元,支持华山景区、体育中心、中心医院等市级重点项目实施。预算安排2,000万元,设立重点项目前期费和项目策划包装费。安排6,000万元,设立产业振兴发展基金。拨付贴息资金1,166万元,撬动各类金融资金9亿元,缓解了29户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争取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5,428万元,支持焦化、水泥等行业“关小上大”。拨付资金6,700万元,确保了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3,350万元,拉动消费近3亿元。发放燃油补贴资金1,257万元,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加大“三农”投入。上半年,全市共投入“三农”资金36.8亿元,增长15%。争取中省资金9,000万元,整合资金6,616万元,支持现代苹果产业项目建设。拨付畜牧业资金6,000万元,支持了2600户养殖户发展。投入资金2,077万元,完成了南塬绿化二期工程建设。拨付资金1亿元,解决了2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较好落实, 24项惠农补贴兑付资金13.3亿元,促进全市农民人均增收302元。
    (四)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5.2亿元,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教育方面,拨付资金2.36亿元,全市60多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免杂费和免教科书政策,29万名学生享受到蛋奶补助政策,4.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就业再就业方面,争取资金1.5亿元,支持16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接受短期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10862人,951人享受到小额担保贷款,返乡农民创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卫生方面,投入资金4.56亿元,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了28项医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合疗参合率95.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85%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完成了3221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建设基建部分初步完成。社会保障方面,韩城市、华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参保人数15万人,参保率达到84%,60岁以上老人领到了养老金;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960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扶贫移民工程方面,拨付直补资金1.4亿元,库区移民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拨付资金7,200多万元,共搬迁移民1740户7262人。
    (五)财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进一步加强。明确经开区财政管理体制,理顺了市与经开区、临渭区的财政分配关系。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试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初步完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试点范围扩大到6个县。加强国有资产的整合,开展了闲置资产的调查摸底。金财工程全面加快,市级城域网建设进展顺利。市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三、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重点行业对税收影响较大。上半年,钼、钢材价格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与金融危机前相差较大,部分重点企业效益仍未明显好转,影响了税收增长。据统计,上半年,钼、钢材价格仅达到金融危机前的46%和78%,钼、钢材等行业税收较上年同期减少2.6亿元,其中影响市县级税收减少6,200万元。受钼、钢材等资源型行业减收影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94%、18%和14.93%。
    二是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上半年,税收收入增幅逐月回升,但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仍较低,仅为63.72%,低于全省市(区)平均水平,较2009年底下降了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有待改善。
    三是财政收入完成不够均衡。1-6月份,各月收入完成最多和最少的月份相差3.49亿元,相当于一个半月的收入进度,六月份当月完成收入占上半年收入的30%。从各县(市、区)完成情况看,增幅最高的潼关县增幅达69.91%,而增幅最低的华县下降30.93%,两者相差100个百分点。
    四是新增配套资金压力很大。由于上级出台了一些新的资金配套政策,给预算执行带来了很大压力。据统计,上半年,省上出台的医药卫生改革、政法经费体制改革以及农业、教育等配套政策,需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近6亿元,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五是全市财政资金调度仍很紧张。上半年,虽然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资金调度,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全市财政预算的平稳执行,但受政府债务财政扣款的持续影响,财政资金调度仍很困难,给预算执行带来很大压力。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目标任务。
    (一)狠抓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开展税源调查,强化税源监控,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坚持收入分析讲评制度、红黑牌制度、包联县市区制度等,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加强收入分析和监测,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比重,改善收入结构。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促进收入进度。
    (二)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大中心城市和重点工程资金投入。加大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专项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企业改革发展资金,做好破产改制企业的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工作。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促进消费增长。
    (三)加大“三农”投入,稳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支农投入机制。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做好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改革等工作,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兑付到农民手中。
    (四)切实保障民生,推进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就业再就业等工作,加大对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时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十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五)抢抓一切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我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加大政策争取力度,为渭南发展赢得更多的利益。
    (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到位率,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工作。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上半年
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1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上半年,全市上下面对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的思路,通过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变、保民生促稳定,全市经济保持高开稳走,较快发展的势头。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顺利实现了双过半。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
    会议指出,全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投资目标完成不理想,工业保增长形势严峻,节能降耗压力增大,三产发展滞后,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民生工程进展不平衡,安全稳定、防灾救灾任务艰巨等。
    会议要求,下半年,市政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保投资保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认真落实工业保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优化工业经济服务,加快技改扩能进度,确保全年投资目标和工业增长任务的实现;二是调结构促转变。围绕“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如期实现,坚决关停高耗能低产能企业,加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引进现代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有利于增加税收的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切实抓好渭南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三是保民生促消费。大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升社保水平,积极开发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培育旅游、家政、保健、农政服务等消费热点,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四是强力抓收入控支出。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充分利用中省政策,加大争取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财力集中用在保投资、保增长、重民生、促发展上,特别是要在防灾救灾上提供资金支持。五是抓住机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8月3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渭南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创模办主任  李宏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全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创模主要成效及工程进展情况
    去年8月,我市决定开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指导创模工作,雷超武副市长、魏稳柱副市长亲自调研、督办重点工程,市创模指挥部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有序推进了全市创模工作。中心城市及10个县市全面规划、强势推进,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行动、迅速工作,掀起了市县联创环保模范城市的热潮,形成了协力共建“大环保”的态势,八大创模工程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主要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关小上大,先后淘汰落后焦化产能535万吨、水泥458万吨、火电54万千瓦、钢铁73万吨、造纸47.45万吨,关停涉铅企业10家,淘汰石灰窑183家、粉灰厂116家,为新型工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充分发挥环评审批的产业调整杠杆作用,完成了9个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规划环评审查;支持韩城新上大型焦化产能970万吨、合阳新上100万吨、省焦化公司新上95万吨,其中韩城已投产370万吨;支持富平、韩城、蒲城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共计550万吨;优先审批了4家大型环保石灰窑;为大荔引进蔡伦纸业集团,建设年产100万吨造纸生产线,目前到位资金1.2亿元,提升了我市传统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积极引导新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为经开区引进陕西紫兆环保产业公司,投资6.2亿元,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生产线;支持中联重科公司投资98亿元,建成大中型、小型挖掘机项目;支持舜天能源科技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动力锂电池项目;协调有关方面,为拓日新能“一厂三站”光伏项目无偿办理了环评报告,并优先审批,加快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转型。
    二是创模机制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实行了市级领导包联创模工作制度,将创模纳入了全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我市创模方案在全省首家通过省环保厅评审,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等7个创模专项规划相继印发执行。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下势推进综合整治,形成了市县联创、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市创模办采取下发预警函、督办函和公开信的方法,对重点工作加强了督办。7月份,实施了全市创模阶段考核,印发了通报,公布了排名,反馈了整改意见,推动了创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创模氛围日益浓厚。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名义,在《渭南日报》向全体市民刊发了《争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共建和谐美好新家园》的公开信。开办了市级创模电视、广播、报纸专栏,组织省市新闻媒体开展了我市创模专题报道。编印《创模知识手册》12万份,编发《创模简报》42期。各县市区共制作大型创模宣传牌40块,韩城、蒲城、富平等县市通过建设创模宣传墙、文化长廊等方式,着力营造了创模氛围。
    四是创模指标稳步达标。上半年,全市污染减排两项指标持续实现双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6.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削减4%;渭河潼关吊桥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11.8%。截至7月底,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83天,同比增加9天。环保目标责任制、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受保护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均已率先达标。
    (二)创模工程进展情况
    一是碧水工程。市政府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强化了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到7月底,已有10家县级污水处理厂通过了环保竣工验收,每年共可削减化学需氧量2.47万吨。累计淘汰落后造纸企业11家,削减化学需氧量2.05万吨。市水务局制订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和考评办法,蒲城等县市区的节水工程正在实施,市区中水回用工程年内可实现中水利用。通过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工业污水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二是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城区沋河水库、涧峪水库、韩城薛峰水库、澄城五一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均设立了界桩、围栏和警示标志,取缔了保护区内水产养殖和周边餐饮娱乐设施,限制通过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定期进行水源地水质检测,达标率均在98%以上。沋河水库一级保护区建成沼气池500余口,杜绝了人畜粪便直排现象,巩固了沋河综合治理工程成果。市环保局开展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普查,临渭区、韩城市、澄城县的农村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正在建设。
    三是蓝天工程。立足污染减排,韩城龙门工业园区建成36个循环经济项目,52家企业实现生产线对接,形成“炼钢—高炉煤气—发电”等8条产业链,循环经济产值占到园区工业总产值25%以上;金堆城钼业公司投资2.3亿元,建成年产20万吨硫酸厂,拓展了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全市共建成投运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15台,装机容量达596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93%,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火电机组脱硫任务。严格实行秸杆禁烧,减少了大气污染。
    四是宁静工程。市环保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整治的通告》,加强了环境噪声监督管理。市公安局制订了市区交通噪声管理办法,设立了禁鸣标志,由交警支队进行了专项整治。中心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均已达到创模要求。
    五是洁净安全工程。华阴、华县、合阳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投运,蒲城、大荔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正在建设,市区垃圾填埋场完成了渗滤液处理工程招标。今年到7月底,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处置量427吨。严格排查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持证情况,回收处置了废弃放射源,确保了我市辐射环境安全。
    六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拆除改造燃煤锅炉350余台,带动了清洁能源的使用。渭南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基本建成,富平、澄城等县的集中供热、天然气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百日整治活动,中心城市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超过7.5平方米,达到了省模要求。
    七是绿色生态工程。上半年继续实施南塬绿化工程,完成造林3.6万亩。持续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截至8月初,全市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绿色文明单位107个,其中省级19个。合阳、大荔、华阴正在完善生态县建设指标,省级、市级生态示范乡镇与生态村建设进展顺利,9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八是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市环保局狠抓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华县中石油管道泄漏、洛河油泥污染事故的抢险处置。加快推进信息化能力建设,渭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转正常,韩城等县级自动监测站正在建设;市级在线监控平台和7个县级平台已经建成,82家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其中75家已与中省市环保部门实现联网。强化了对重金属行业、秦岭北麓采石业、蒲城富平石灰窑等污染问题的执法检查;上半年,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办结投诉382起,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二、存在问题
    我市创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创模标准来看,还存在着: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和万元GDP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渭河水质达标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机动车环保检测、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工程进展迟缓等问题。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不够快,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产业升级换代还需加大力度;二是部分创模工程资金短缺,筹资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宽;三是个别县市、部门或单位,对创模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抓创模的力度还不够到位;四是创模数据的统计、核算口径还不规范,资料建档工作相对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按照我市创模工作部署,到今年底,8大创模工程要基本完成,到明年底,力争进行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创模压力很大。下半年,将抓好以下5项工作:
    (一)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市创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摆在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创模工作的战略位置,严格落实市政府6大节能减排强制性目标,进一步做好创模重点工程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光伏、垃圾资源化处理等新兴产业,支持发展一批环境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推动我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强化创模任务要求。督导各专业组加快工作进度,重点强化污染减排、节能降耗、环保能力建设等措施,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机动车尾气检测、园区规划环评、韩城龙门基础设施建设、大敷峪采石业整治、蒲城富平石灰窑整治等工作。近期召开创模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促使各项指标尽早达标。
    (三)规范创模业务工作。建立创模资料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创模指标进度。加大对各级创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按照8月份全市创模业务培训班的要求,督导各县市区、各专业组层层开展培训。11月份召开技术资料交流会议,对各县市区、各专业组的创模档案进行评比交流,确保创模技术资料做到准确规范。
    (四)深入开展督查考核。健全创模例会制度,力促重点创模问题得到解决。从8月下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各市直部门的落后指标,排出单子,突出重点,实行跟踪督办,及时通报情况,确保实现突破。组织好中心城市的季度考核和年底的全市创模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标准,推动创模工作顺利开展。
    (五)不断加强创模宣传。协调渭南电视台、渭南广播电台和《渭南日报》,加大创模稿件和创模公益广告的刊发力度,对创模落后任务进行监督性报道。广泛发送《创模知识手册》,及时更新创模网页,深入征求市民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落实环境教育计划,促使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课实现全覆盖。筹备全市创模知识竞赛,通过层层开展知识竞答和人员选拔,持续营造浓厚创模氛围。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情况
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2009年8月,在全市开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来,市人民政府及创模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合理规划,周密部署,强势推进,逐步健全创模机制,全方位推进创模工程,认真落实指标任务,全市创模工作总体进展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会议指出,我市创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指标薄弱,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及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超标;二是辖区内渭河水质未完全达到四类标准;三是集中供热普及率、清洁能源使用率、规划环评执行率、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较低;四是机动车环保检测、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进展迟缓。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大创模宣传力度。要广泛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印发宣传资料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形式,着力推动宣传工作,使创模工作和创卫工作一样家喻户晓。定期公布创模动态,开展民意调查,征求市民的建议和意见等。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创模活动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创模工程,企业、单位自觉配合创模工作的社会氛围。
    2、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市创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摆在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创模工作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做好创模重点工程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把好新上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加快实施渭北水泥产业升级换代,杜绝产能过剩行业和“两高一资”项目的重复建设。积极扶持光伏、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新兴产业,多方延伸废物综合利用链条,支持发展一批环境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确保节能、降耗、减排指标达到省模标准,推动我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细化创模任务要求,根据阶段考核情况,按照全市创模总体方案和7个专项规划的要求,对下半年全市创模任务进行细化补充,切实抓好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重点强化污染减排、节能降耗、落后产能淘汰、机动车环保监测、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供热、环境监督管理、环保能力建设等措施。二是加大对各级创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各级创模机构准确把握指标要求,完善创模资料档案,确保创模技术资料做到准确、全面、规范。
    4、深入开展督查考核。坚持开展市县联创,全方位平衡推动创模工作。对县(市、区)困难工程项目预先跟踪督办,加大督查力度,及时通报情况,促使弱项指标实现突破。组织好今年底的全市创模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标准,促进创模工作顺利开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任免名单
(2010年8月30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任命:
白长生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袁军隆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庭长;
马晓强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
殷旭勃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王颖娟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李 宏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张东亮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
杨耀武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
闵卫红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副庭长。

免去:
周亲谋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
白长生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职务;
李晓民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庭长职务;
田长安的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职务;
杨克武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袁军隆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马晓强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职务;
杨德潮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王锡盛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袁  峰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杨秦川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王渭芬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0年第2期
[下一篇]:2010年第4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