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0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1/2/11  浏览次数:8817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0年   第四号(总号:016)
目    录
 
 
必赢体育                                     12月30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蒋秀侠1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渭南市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4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
况审计工作报告………………………………………………………………………………王俊杰5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追加渭南市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
算的报告……………………………………………………………………………………蒋秀侠10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追加渭南市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
预算的决定……………………………………………………………………………………………12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1-9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褚锦锋12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项目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17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李东平17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22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常耀才23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26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任免名单………………………………………27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议程
(2010年10月28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报告、关于2009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
2、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追加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4、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6、人事任免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09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10月2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年初,根据去年12月份财政月报,市财政局向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书面报告了渭南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现在,2009年全市财政决算已经省财政厅批准。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我市2009年财政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200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省市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带动下,全市财政收入持续高位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2009年财政决算情况
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463万元,占预算246,900万元的114.40%,较上年增长32.24%。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52,142万元,占预算的82.68%,下降17.44%;营业税49,525万元,占预算的115.56%,增长51.84%;企业所得税11,074万元,占预算的126.05%,下降60.12%;个人所得税5,855万元,占预算的125.88%,增长1.86%;非税收入96,457万元,占预算的146.30%,增长2.3倍,主要是“两权价款”增收形成的。
    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65,422万元,较上年增长40.47%。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179,821万元,增长15.73%;公共安全58,601万元,增长24.05%;教育281,223万元,增长23.14%;社会保障和就业161,228万元,增长41.37%;医疗卫生91,836万元,增长41.39%;农林水事务163,988万元,增长41.37%;交通运输33,256万元,增长82.27%。
    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82,463万元,加上上级财政对我市的各项补助收入829,336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2,305万元、调入资金2,980万元和上年结余收入55,580万元后,全市收入总计1,202,664万元。
    全市财政支出1,165,422万元,加上上解省支出21,819万元和必须结转到2010年继续使用的各项资金91,850万元后,全市支出总计1,279,091万元。
    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后,财政赤字76,427万元,其中当年财政赤字43,798万元,赤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县市区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列支了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二、市级2009年财政决算情况
    2009年,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810万元,占预算71,930万元的116.52%,较上年增长32.79%。
    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14,255万元,占预算的73.1%,下降25.62%;营业税15,813万元,占预算的104.97%,增长44.7%;企业所得税5,375万元,占预算的131.61%,下降19.86%;个人所得税1,400万元,占预算的105.26%,增长2.34%。非税收入28,172万元,占预算的218.66%,增长2.2倍,主要是“两权价款”增收形成的。
    2009年,市级财政支出完成192,278万元,增长58.15%。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29,923万元,增长7.26%;公共安全16,025万元,增长21.34%;教育17,036万元,增长50.41%;社会保障和就业34,124万元,增长170.14%;医疗卫生12,194万元,增长152.1%;城乡社区事务24,344万元,增长127.64%;农林水事务14,573万元,同比增长45.27%;交通运输17,195万元,增长163.24%。
    2009年,市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83,810万元,加上省财政对我市的返还性收入47,696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85,04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98,093万元和债券转贷收入32,305万元、调入资金2,980万元、县市区各类上解15,82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0,996万元后,市级收入总计796,753万元。
    市级财政支出192,278万元,加上市财政对县市区的返还性补助24,576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54,16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57,676万元和转贷县市区债券15,794万元、上解省支出12,299万元、必须结转到2010年继续使用的各项资金29,374万元后,市级支出总计786,161万元。
    市级财政收支相抵后,财政结余10,592万元(其中市本级208万元,高新区10,384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2009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呈现六个特点:一是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三年翻了一番多,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支出突破百亿元大关,两年翻了一番多,政权运转、“三农”、招商引资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二是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多方筹措资金,一批中心城市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区三校如期开学,城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大力支持企业改制工作,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及时拨付贷款贴息资金,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争取十冶公司企业改制费用2.3亿元,企业改制顺利进行。三是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4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32.1亿元,增长56%。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两免一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蛋奶补助等政策全面落实,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农村“普九”债务全部消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补助标准提高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城乡医疗保险政策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落实。四是“三农”投入持续增加。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66.4亿元,增长26.2%。强农惠农补贴“一卡(折)通”发放改革全面启动。各项惠农补贴项目从四年前的5项增加到24项,补贴资金从1.7亿元增加到17.4亿元,由此带动农民人均增收从39元增加到398元。农村饮水、沼气池建设、小型农田灌溉设施建设顺利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五是争取上级支持取得显著成效。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5.4亿元,全市均衡性转移支付总量达到23亿元,较上年增长30.63%;争取激励性奖励补助资金1.95亿元,较上年增长20.21%。富平县、蒲城县被列入全省新增12个省管县改革试点范围,两县当年各项转移支付增量分别达到1.2亿元和1.3亿元。六是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了财政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部门预算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全面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政府采购范围逐步拓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金财工程”局域网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通。预算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成效显著。
    通过财政决算也反映出了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财源结构相对单一,财政收入受资源型行业影响较大,缺乏能够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大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影响,税收收入减收严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财政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支出需求与财力可能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及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切实加以解决。
    四、对市级2008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整改情况
    去年10月,市审计局代表市政府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渭南市市级2008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了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中存在的支出预算完成比例偏低、预算定额不够细化、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亟待加强等问题。对此,市政府非常重视,并责成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以纠正和改进。市财政局逐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认真整改。一是以加快支出进度为重点,强化支出预算执行分析,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2009年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二是以部门预算编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体系,细化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将公检法罚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三是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制定了预算管理、非税管理、投资评审、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促进了财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运行。
    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根据《审计法》有关规定,对2009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肯定了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此,市财政局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一是加强项目库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项目预算编制,将预算外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减少代编或预留预算项目,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增强预算约束。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施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四挂钩”机制,明确支出进度管理责任,督促部门和县市区加快支出进度;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财政借款底子,制定完善管理办法,规范财政借款管理。加大清收力度,尽快收回财政借款。四是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监管,提高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随着全市经济稳步回升,我市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加大民生、“三农”、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财政刚性支出增长更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切实履行职责,狠抓增收节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批准渭南市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10年10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决算的报告》和市审计局局长王俊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渭南市2009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和市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会议决定:批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所作的《关于渭南市2009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批准渭南市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09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
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
——2010年10月2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南市审计局局长  王俊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2009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陕西省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监督条例》规定,市审计局对2009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200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难攻坚,顽强拼搏,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审计结果表明,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2009年市级(含高新区)财政收入实现8.38亿元,完成预算的116.52%,较上年增长32.79%;财政支出完成19.22亿元,较上年增长58.15%。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的同时,依法认真整改去年审计发现的问题。具体整改情况,市政府已向市人大常委会做了专题报告。
    全市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审计职责,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底,共对1103个单位和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决定处理问题资金3.9亿元,收缴各级财政1,274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187万元,调账处理金额2.33亿元,审计核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资金2,557万元。向有关县市和部门移送案件线索3起。促进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247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23项,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25篇。
    一、市级预算管理和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一)市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2009年,市财政局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收支实现高位增长。但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2009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中工资及公用经费部分能按照定员定额标准下达,但各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未按照实际变化和需要编制,未建立规范完整的项目库。
    2、市级预算支出完成比例偏低。2009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终决算数为17.96亿元,占预算调整数 20.91亿元的85.95%,虽比上年提高了2.77个百分点,但预算支出完成比例仍偏低。
    3、非税收入有坐支现象。市财政局经建科及收费管理处等坐支应缴预算的国有资产出让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6,682.99万元,用于老城改造等市重点项目建设及各执法单位经费支出。
    4、出借财政预算资金未按期收回。2008年至2009年将预算内资金暂借市发改委、市城投公司、卤阳湖管委会、临渭区财政局、渭北产业园等20,940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截止2009年底仅收回2,760万元,已到期未收回资金18,180万元。
    5、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仍需加强。专项资金滞留现象较以前年度明显下降,但2009年仍存在滞留欠拨专项资金5,476.11万元。
    (二)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2009年,市地方税务局认真组织税收收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税收、基金征解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滞留、未及时征缴税款的现象未能彻底纠正。对地税开发分局辖内北人印机等4户企业延伸审计,发现2009年底未及时征缴税款564.02万元;国税局及渭河化工设计工程公司将代征车船税等未及时解缴国库139.32万元;市地税稽查局2009年查补税款有81.89万元,截止2010年5月底仍未入库。
    2、不按税种和级次解缴税款的行为仍然存在。开发分局2009年将其他税收收入300.69万元以教育费附加入库。
    3、社保基金上划不及时。2009年全市养老费、失业保险费有7个月未按规定期限上划。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1、市审计局对市级8个部门和单位2009年度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不规范。通过对8个部门中6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审计发现,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残联、农发办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资金291.03万元。市委党校违规报销培训单位费用12万元,农发办违规购礼品支出5.4万元。
    二是滞留、挤占行为比较普遍。市卫生局滞留专项资金3,220.50万元,城建局、供销社挤占专项资金311万元。
    三是无依据收费等行为依然存在。城建局、农发办无依据收取赞助费、培训费105万元,卫生局、供销社存在占用下属单位资产、购置资产不入账现象。
    2、市审计局组织对市本级40个预算单位2009年度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开展了内审自查,并抽查了12个单位,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无依据收费、挤占滞留专款、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账务处理不规范等。
    三、市县两级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业务审计调查情况
    按上级审计机关审计调查要求的口径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69.70亿元(含粮食及供销企业挂账9.10亿元,未含政府外债2.1亿元、县级高中教育及城建等拖欠工程款未决算资金部分),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为29.16亿元。上述政府性债务中,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担保责任及兜底责任的债务分别为36.95亿元、27.21亿元和 5.54亿元,各占债务总额的53.01%、39.04%和 7.95%。全市共有融资平台公司22家,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5.88亿元,其中市本级22.2亿元。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新增债务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园区建设等项目,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管理比较分散,未实行归口管理,债务底子不清。
    二是市县两级政府举借、偿债机制不健全。比较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2009年和2008年债务增长情况,发现韩城、华县、合阳、潼关等县市债务增长率超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但面对快速增长债务,市县两级尚未出台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管理办法,没有建立相应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机制、偿债准备金制度,增加了财政偿债风险。
    三是融资平台公司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大荔、潼关、富平、澄城等县融资平台公司以实物注资部分未办理资产评估和过户手续,产权不明晰,资产不实;白水平台公司注册资金账实不符。澄城、蒲城等县平台公司缺乏经营性、盈利性资产,也没有盈利性的主营业务,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各县平台公司普遍存在账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未按照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处理账务,致使公司盈亏不实。市县两级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普遍不完善,平台公司法人由政府分管投资的领导或财政发改部门负责人兼任,政企不分,有的平台公司和金融监管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削弱了金融监管作用。高新区、大荔、富平等将4,887.7万元债务资金闲置。蒲城、白水等在贷款发放中存在违规预扣贷款利息、无依据收取贷款保证金和贷款担保手续费、改变贷款用途等问题。
    四、民生工程和涉农项目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全市审计机关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公益性文化设施等民生工程和涉农项目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从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看,民生工程和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全市社会保障能力,但在政策执行和资金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挤占专项资金现象比较普遍。审计发现,全市挤占失业保险基金和再就业资金305.67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1.5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403.98万元、退耕还林专项资金184.61万元。白水、临渭、合阳改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澄城等县挤占挪用村级转移支付资金177万元用于乡镇政府机构运转。
    二是资金管理不规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实行“村财乡管”,但管理部门不统一,资金下拨时与其他资金捆绑而不注明用途,使用中优先乡镇机关经费,使村级经费无法保障;澄城、韩城等县市民政局将低保资金与其他专项资金一起核算;富平县财政部门开设了2个合疗基金账户,白水县门诊与住院补偿金未分账核算;部分县市乡镇就业再就业资金和经费混在一起核算,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拨付渠道多,不利于监管。
    三是补助资金报销审核不严。审计抽查发现,华阴市存在合疗患者报销住院费后全额在民政部门领取二次救助现象;蒲城、白水、大荔等县存在不符合条件补助、重复、多领低保金18.57万元问题。大荔县生态林与经济林面积变更不规范,退耕户多领补助641.38万元;富平县在79户退耕户退耕地已被征用的情况下,仍兑付补助资金21.96万元;澄城县冯原镇永丰村4人顶名冒领粮食补助资金及管护费6.8万元。
    四是有的项目进展迟缓。2009年11个县(市、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等项目均未开工建设,后续产业项目实际完成计划的61%,农民培训项目除大荔完成之外其余各县市均未实施,截止2010年5月底结余退耕还林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资金3.38亿元。撤村并组工作进展不平衡,村级组织规模差距较大。大部分县(市、区)农村税费转移支付中五保户供养和优抚对象抚恤金不能按月发放,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不能逐月拨付。
五是民生工程项目监管不到位。农村低保未完全做到按户施保,档案资料不完整,审批签字手续不全。合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建立,不少定点医院患者入院身份登记审查不严格;乡镇卫生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院长会计采购一身兼;单病种住院费超最高限价,大部分药品加价超过15%,最高达200%;定点医疗机构重复检查,违规收取费用,加重患者负担。大荔、华阴退耕还林兑付底册变更不及时,合阳等县苗木发放无台帐。部分乡村对配送的公益性文化物品未造册登记,保管不善,农村书屋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五、土地及资源环境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组织对全市节能减排资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和华县、大荔、富平3个县土地税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审计中还发现有些地方和单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土地税费征收力度尚需加强。3个县未按照实际征用耕地及规定标准足额收取耕地占用税2,941.54万元、水利建设基金485.86万元、土地交易契税373.68万元、耕地开垦费4,431.10万元。
    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2007年至2009年上级下达我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文件,虽未明确市级应配套具体金额,但均提出了相应要求,我市由于财力紧张,没有安排。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资金缺口4,305万元。
    三是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严格和规范。3个县土地出让收入9,013.59万元未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挤占、挪用土地专项资金415.64万元,主要用于公共工程建设和弥补公用经费等方面;市县两级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中1,985.89万元未缴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挪用1,769.73万元用于代收企业生产经营等支出。
    四是违规由用地单位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个县由用地单位直接支付使用费2,388.27万元。
    六、县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对韩城市、潼关县2008年度财政决算审计结果表明:两县市能够加强财政收入管理,确保收入稳步增长,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财政收支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县级财政收入决算不实。两县市将一般预算收入4,275.62万元及基金预算收入339.65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当年坐支一般预算收入1,839.14万元、混淆税收收入726.60万元。二是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未及时下达、拨付财政专项资金6,457.47万元,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85.23万元。三是存在无依据违规收费790.65万元、扩大财政支出范围236.98万元等问题。
    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底,全市审计机关对179名县、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市审计局对9名县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从审计情况看,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较好地履行了经济职责,完成了任期内的目标任务。审计未发现领导干部个人存在经济违纪问题。但在部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超标准列支公用经费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澄城县公安局、检察院等无依据收费660.47万元;三是市妇幼保健院、民政局下属社会福利厂违规集资794.4万元;四是市人防办等自定标准发放津贴、奖金48.44万元。
    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整改督办意见。市财政局认真整改,细化和完善项目预算编制,将预算外收支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实施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四挂钩”机制,明确支出进度管理责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往来借款的意见》,积极清收未收回的往来资金。市地税局对滞留税款、税收征收解缴不及时问题,已在汇算或积极催收;对税收混库部分按规定调库。针对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中存在问题,市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和县级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和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两个县政府对财政决算审计发现的问题,应上缴上级财政的资金已经上缴,该调整的会计账目已经调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市审计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组织、纪检等部门报送了审计结果报告,组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后谈话,增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意识和财经纪律观念,提高了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能力,为市委加强干部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健全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逐步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细化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增强部门综合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在健全完善定员定额支出标准的基础上,加强部门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规范部门预算口径,促进部门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相协调。改革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发改、财政部门应协作配合,完善项目科学论证立项,尽早下达计划。财政部门要合理调度资金并及时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公开透明分配,杜绝挤占等违规现象。同时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项目责任追究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各类专项资金规范运行。
    (三)尽快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防范财政潜在风险。市县两级要制定逐步清理化解逾期债务方案,落实偿债责任;严格举债审批程序并控制增量债务,防范金融风险向财政转移;明确管理机构,有效管理存量债务;强化风险预警,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规范其设立、经营和筹资行为;加大对其经营性资产投入,积极开拓盈利性主营业务,切实提高平台公司作为法人的市场化运营能力。
    (四)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督促检查机制,维护审计决定的严肃性。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反映整改情况;建立审计整改督查、跟踪检查制度,同时建议市人大将审计整改纳入人大督查范围;推行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以公开促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纪律、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提请追加渭南市2010年市本级
财政支出预算的报告
——2010年10月2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始终将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重点来抓,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市本级将有一定的超收。为了解决当前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对市本级超收财力作支出安排。另外,为了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中央继续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10年省财政核定转贷我市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必须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相应增加政府收入分类科目的“债务收入”类“国内债务收入”,同时,也需作支出安排。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0年市本级超收财力和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意见报告如下。
    一、2010年市本级超收财力安排意见
    (一)2010年市本级预计超收情况
    根据前九个月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计2010年市本级财政超收财力为8,682万元。超收财力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超收6,112万元。前九个月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7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84.81%。根据目前收入的进度和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形势的分析,预计市本级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000万元,较年初预算87,000万元超收5,000万元,加上省财政结算补助1,112万元,预计市本级超收财力为6,112万元。
    二是市本级新增一般转移支付补助2,570万元。2010年省对我市市本级一般转移支付补助27,374万元,较2009年市本级一般转移支付补助24,804万元增加2,570万元。
    (二)市本级超收安排具体意见
    2010年市本级超收安排坚持优先保障民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支持经济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据此,我们对2010年市本级超收财力8,682万元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1、安排教育支出730万元。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安排渭南高级中学建设资金500万元,奖励“双高普九”县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资金100万元,其他教育专项资金130万元。
    2、安排“三农”支出756万元。用于扩大内需中央水利投资项目市级配套资金131万元,防汛经费及购置抢险救灾物资经费175万元,东雷二期抽黄供水工程前期费450万元。
    3、安排社会保障配套资金367万元。按照省上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将曾正式受聘在乡村工作过的人员全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均按参加新农保统筹加工龄补助的办法解决养老待遇问题。对未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范围的县区,发放待遇所需资金,省、市、县按50:10:40比例分级承担,需安排市级配套资金367万元。
    4、安排医疗卫生资金322万元。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对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的村级卫生室,市财政按1000元/所的标准进行补助,需安排市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资金322万元。
    5、安排公共卫生改革资金442万元。从今年10月起,我市被纳入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将实行“三统一”制度,即“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经测算,市财政需安排配套资金442万元。
    6、安排计划生育事业费275万元。省政府规定,市级财政按每人每年增加0.5元安排计划生育经费,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和验收标准,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275万元。
    7、安排企业发展资金834万元。为落实省上支持重点优势企业发展政策,安排工业企业流动贷款贴息市级配套资金834万元。
    8、安排城市建设资金4,646万元。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0万元,城市规划编制资金646万元,310国道渭南城区过境一级公路建设管理费用1,000万元。
    9、安排政法专项资金310万元。根据中省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精神,为了提高基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加政法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
    二、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意见
    省财政核定转贷我市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8,092万元,根据省上的要求和市县财力情况,转贷县市区16,830万元,市本级21,262万元。按照优先安排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和保证市级重点项目、续建项目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券支出预算安排提出以下意见:
    1、保障性安居工程2,700万元。用于市级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
    2、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饮水11,50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用于沋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卤阳湖排碱渠改造2,500万元,中心城市道路排水及渭河南岸道路综合开发、渭南经开区道路排水基础设施建设7,000万元。安全饮水主要用于经开区人饮项目上涨渡大桥供水管道改建工程和涧峪水库安全饮水项目2,000万元。
    3、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设施建设 6,562万元。主要用于市中心医院迁建项目1,062万元,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及渭南技术学院校舍建设资金3,000万元,筹建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资金1,000万元,华山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1,500万元。
    4、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500万元。用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二期项目建设市级配套。
    以上市本级超收财力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安排,共需追加2010年市本级支出预算29,94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75万元,公共安全310万元,教育3,73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5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67万元,医疗卫生1,82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7,346万元,农林水事务1,756万元,交通运输1,000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834万元。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批准追加渭南市2010年市本级
财政支出预算的决定
(2010年10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提请追加渭南市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报告》,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和市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追加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29,94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75万元,公共安全310万元,教育3,73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5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67万元,医疗卫生1,82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7,346万元,农林水事务1,756万元,交通运输1,000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834万元。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1-9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0年10月2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褚锦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1-9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1-9月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始终突出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这一重点,努力在项目建设上谋创新、求突破,1-9月全市180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414.2亿元,占年计划520亿元的79.5%,呈现“投资规模大、投资结构优、形象进度快、投产项目多”的良好态势。
    一是部分项目提前竣工投产。在180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目前已有高新区中联重科挖掘机生产线、富平200万吨水泥、韩城裕隆100万吨焦化、白水煤矿技术改造、陕焦公司130万吨焦化扩建、澄城光伏太阳城玻璃生产线、临渭区信达广场、陕西省电力公司渭南东750KV变电站、经开区渭富路拓宽改造、合阳棚户区改造金水小区、富平实验中学、白水仓颉学校、卤阳湖曙光广场、澄城和谐广场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建成投用。
    二是重大项目推进良好。在建项目中,澄城光伏太阳城、中石油韩城煤层气2个项目总投资过百亿元;总投资达10-100亿元的项目有28个,年度投资337.8亿元,较去年增加14个、净增216亿元;总投资达5-10亿元的项目有16个,年度投资36.5亿元,较去年增加1个,净增12.5亿元。止九月底,秦电“上大压小”扩能技改、陕化节能减排技改、中冶陕压轧辊等14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8.2亿元,已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全年86.5亿元的投资计划,项目建设投资进度居全省第二位。
    三是产业和民生项目增势强劲。 65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9.7亿元,占其年计划的96.7%,占到18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的50.6%,其中渭化集团醋酸联产醋酐、合阳煤田开发等40个项目投资进度均在85%以上,富平陕汽物流园区成为我市的第一个汽车制造项目;13个农业项目完成投资9.7亿元,占其年计划的71.8%;24个商贸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8.7亿元,占其年计划的70.8%,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直接、更强劲的动力。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7个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完成37.8亿元,占其年计划的70.2%。
    四是前期项目推进有力。今年市级重点前期项目170个,估算投资1093亿元。截止目前,已有富平陕汽物流园区、合阳坊镇井田开发、白水仓颉庙基础设施、华阴杜峪河公园、华县仓储物流基地、卤阳湖天骄休闲广场等18个前期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有89个项目进入可研论证和报审阶段;有63个项目进入初步设计和开工准备阶段。同时,项目策划、储备力度加大,累计策划和推介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5个,估算总投资300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1-9月份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33亿元,较上年增长40%左右,完成我市年度目标的62%,为省下达目标任务740亿元的7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亿元,较上年增长33.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53.5亿元,增长43.9%。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稳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98.7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举措
    围绕确保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重点采取了三项工作举措:
    一是争资引项,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不断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力度,加大跑省赴京汇报争取项目的频率,争取中央投资成效显著。截止9月底,全市争取到新增中央投资项目630个、中省资金13.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65个和1.1亿元。通过展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措并举,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1-9月全市共签订引资项目合同313个,合同引资82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1-9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47.6亿元,增长40.8%,占城镇投资的55.7%。加强银政、银企协调沟通机制,发挥金融信贷资金的主渠道作用。1-9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0.6亿元,增长19.2%,较年初增加74.2亿元,
    二是突出重点,力促新建项目开工。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力促开工的总体要求,逐项目落实新建项目开工日期,先后组织了五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督促全市未开工项目由一季度50个年度投资119亿元减少到目前的3个年度投资19亿元,促使了华县瓜坡省级重点镇、潼关物流港等100多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新建项目如期或提前开工,
    三是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实行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制、主管部门和县(市)区责任制、项目业主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各部门抓项目的责任。建立重点项目周协调、月促进、季汇报、半年观摩会制度。召开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西洽会”签约合同项目履约情况汇报会、城建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汇报会,研究制定加快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每个项目的进度情况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促进了项目加快建设。
    四是不断创新,着力解决项目难题。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在抓项目方式上谋创新,在抓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代理制,促成了富平陕汽物流园、韩城煤层气管线项目的批准实施。开辟重点项目落地的“绿色通道”,为蒲城东陈70万吨烯烃、富平红星乳业等30多个总投资113亿元的项目完善了备案、环评、土地等有关手续。根据一些项目推动困难的实际问题,两次向12个市级包联领导发送督办函,市上主要领导先后5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查建设进度,协调解决了一些困扰项目建设的棘手问题。针对项目建设投资环境问题,我们对重点项目投资环境进行专题暗访,制作了大西铁路暗访片和未开工项目专题片,在全市重点项目推进上进行播放,促进了项目建设环境的改善。对重大项目进度实行点评和新闻通报,向30个重点项目派驻特派员,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当前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整体进展顺利,但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项目进展仍然较为缓慢。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蒲城东陈70万吨烯烃、渭南职教园区基础设施、渭南市体育运动队训练基地、陕西国家救灾储备库项目、蒲城新区大道、潼关城区道路建设以及渭南中心城市民生路拓宽改造、胜利大街东段南侧区域改造、经开区天然气供气项目等25个重点项目,较整体进度慢了50个百分点,目前投资完成量占年度计划还不到30%。
    二是前期工作推进相对滞后。目前全市还有年度总投资19.6亿元的韦庄至罗夫高速公路、鸿基世业五星级酒店、西安至合肥铁路复线等3个项目,因规划设计等不到位而尚未开工。龙钢集团技改等项目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完成的35亿元投资难以纳入统计。反映了个别县市和部门还存在重在建项目、轻前期项目工作,对项目前期工作抓得不紧不实,造成部分建设项目难以按预定时间开工。
    三是协调服务还不够到位。对秦岭电厂边加油站搬迁、大西铁路渭南段施工现场、陕西省国家救灾储备库等项目遇到的土地征用及拆迁、供电、供水等问题,一些地方和相关部门解决办法不多、协调落实不到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投资环境仍不尽人意。客观地讲,投资与发展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部分项目的建设进度。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协调不力,村民无理阻挠施工现象较为普遍,在土地征用、各种赔偿上漫天要价。个别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行政不作为,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全年重点项目投资目标任务,重点突出上下衔接争资金、全面协调抓引资、搭建平台搞融资,着力抓好服务创新、环境优化和工作落实,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坚决按照 “计划不变、任务不减、确保完成”的要求,抢抓最后两个多月时间,细化任务,添硬措施,全力破解建设瓶颈和难题,督促项目加快进度,确保年度520亿元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力推进25个重大项目,紧紧抓住年度投资10亿元以上的渭化集团醋酸联产醋酐、澄城光伏太阳城、韩城煤层气开发、秦华发电公司“上大压小”扩能技改、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龙钢系统优化技改、韩城焦化综合利用项目等大项目不松手,搞好协调、强化服务,促进项目尽早竣工或投产。三是进一步落实市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协调督促韦庄至罗夫高速公路等3个未开工项目加快前期推进、力争年内开工,切实抓好170个重点前期项目加速向纵深推进、提早进入建设阶段,保持项目建设有效接续。四是坚持定期通报和综合考核机制,就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进行一线协调和现场办公,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追踪报道和集中宣传,确保重点项目整体推进。
    二要破解土地拆迁、资金等瓶颈问题。一是围绕大西高铁等5条铁路和西潼、渭蒲高速等5条公路跨区域大项目建设,加大协调、全力保障,联合有关职能、执法部门进行督查问效、跟踪落实,督促有关县市区及部门解决好影响项目推进的土地拆迁、供电供水、外围环境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抓住当前国家投资、金融、财税等有关政策机遇,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指导督促项目单位加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上下互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力争全年争取中省资金20亿元以上。围绕年初银企推介会签约项目协议和全市重点项目,争取金融机构对项目建设更大的倾斜。做好与国家扩大民间投资在政策、机制和项目上对接,进一步激活全市民间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动力。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和环境保障工作力度,确保项目按合同履约、按计划推进,努力提高签约项目的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合同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
     三要做好重大项目策划。一是做好13个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明确主导产业,优化园区运行机制,超前储备工业用地,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着力打造要素聚集、配套分工、错位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园区经济板块。二是加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包装,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高起点、高标准策划一批快速干道、供水调配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三是紧紧围绕170个前期项目,突出超前性和预见性,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潼关物流港、卤阳湖直升机通用产业园、富平陕汽物流园等一批能拉动区域增长、带动辐射力强的重大项目。
     四要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在项目的用地、环评、信贷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审核权限、缩小核准范围,减少审批核准手续,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特别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设备调运、水电供应等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二是加强对失地村民的政策宣传和说服教育,在保障农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争取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严厉查处行事不合理、不讲理的现象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维护好企业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围绕解决项目投资中的实际问题,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或企业政府特派员制度,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跟踪督查,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公开曝光,为项目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要提早安排好明年重点建设项目。按照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总要求,结合“关天”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施,围绕扩总量、调结构、强带动、促转型的思路,超前谋划、科学安排2011年市级重点项目建议计划。设想2011年项目建设投资按照总量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60%、增幅不低于30%安排,全面组织前期开发、抓好项目筛选,使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达到700亿元左右,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全市生产总值(GDP)增长16%以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尽管当前项目建设势头良好,但完成全年860亿元的投资任务压力很大。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奋力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项目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改委主任褚锦锋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立足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多措并举,强势推进,倾全力保投资保增长,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进度不断加快,促进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的成效比较明显。
    会议指出,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进展较为缓慢。受土地、资金、投资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市目前尚有3个项目未开工,有25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不到30%。二是项目协调服务工作还不到位。个别县(市、区)及部门对项目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供电供水等问题解决协调不到位。三是投资发展环境问题仍很突出。部分干部群众缺乏大局观念,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上多方阻挠,个别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或行政不作为,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
    会议要求,应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抢抓时机,克难攻坚,采取超常规措施,夯实主体责任,加强督查协调,强力推进进展缓慢和未开工项目,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加强项目的协调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和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要积极妥善处理好城市拆迁和农民安置,为建设项目提供土地保障。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战略机遇,围绕加快渭南科学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生改善,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的理念,科学编制好“十二五”期间的项目建设规划和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为“十二五”规划的良好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0年10月2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局长  李东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做以汇报,请予审议。
    一、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经历了起步、探索、成长、发展等四个阶段,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共36个开放景区,通过认证的A级景区12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6家、1A级景区2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市星级宾馆27个,新增商务快捷酒店30个,床位达2万多张;旅行社45个;农家乐120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数3.1万人,间接从业人数15.5万人。以“山水生态”、“汉唐文化”、“东府民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全市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我市旅游业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进入了由点到面的开拓性大发展时期,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促销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地位逐步落实。近年来,市政府始终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落实《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提出把渭南建设成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以“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为内涵的文化旅游品牌,围绕“一山(华山)、一水(洽川)、一圣(司马迁)”旅游发展构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以文旅融合,科学发展为指导,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构建“南山、东水、北人文”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确立了我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方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旅游、民宗、文化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统筹、协调、指挥、指导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召开了渭南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加快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再认识、再部署、再安排,动员全市各级部门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切实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责任,同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推动渭南旅游业发展迈上新水平,在经济社会掀起了新一轮旅游大发展的热潮。
    (二)旅游经济份额贡献逐年增加,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山水观光游览、湿地休闲度假、东府民居民俗、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西岳华山、洽川湿地生态、韩城历史名城、蒲城唐陵、富平陶艺文化、一、二、三日游等旅游产品,受到全省关注和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对全市经济份额贡献逐年稳步增加,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接待中外游客1112.53万人次,同比增长22.92%;旅游综合收入51.43亿元,同比增长38.59%,受到省政府的通报表彰。“十一五”期间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863.53万人次,比 “十五”期间接待游客人数2647万人次预计多出2216.53万人次,环比增长45.58%。2010年1—9月份,全市共计接待游客1083.52万人次,同比增长25.60%,旅游综合收入54.28亿元,同比增长36.18%,分别约占年计划指标的86.68%和90.47%。
(三)区域合作效果凸显,“一证游”市场不断升温。两年来,由我市牵头发起,和河南三门峡市,山西太原、临汾、运城、阳泉市,河北石家庄市,咸阳市四省八市联合签署了百余家景区 “一证游”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全市旅游市场回暖,增加旅游客流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轰动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同时和黄河金三角关中天水经济合作区、陇海兰新等城市的兄弟旅游局达成协议,加入西部旅游联盟,长期互相合作、相互宣传,较好实现了我市旅游接待以散客为主和团队相辅的局面。与沿黄河流域的运城市、临汾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及西安市八市成立了“黄河之旅”旅游联盟,从而打破地域界限,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客源互换、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以实现区域旅游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塑造旅游精品,彰显我市旅游品质。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性、多样化的新型旅游产品,集中力量打造能使游客停留较长时间的目的地和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景区,是全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继续加大华山景点龙头开发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华管委不断加快景区的发展步伐,尽快实现旅游产品转型,全面提升景区形象,按照“山、城、庙”一体化的思路,完成了《华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投资110亿元,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营造“大绿、大水、大空间”的景观格局,实现山上扩容,山下留人的目标,实现精品景区。二是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在全市旅游景区中开展了达标升级和创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合阳黄河魂,白水富卓人家被国家旅游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富平陶艺村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华山景区启动了申5A级景区创建工作,申5A景区已通过资源价值评估,正式列入国家5A景区候选名单,申遗工作也已启动。目前,司马迁祠、少华山、陶艺村正在进行不同等级景区的申报。高塘起义纪念馆已入围全国经典红色景区。
    (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渭南旅游知名度。搞好宣传促销,对于提高旅游的吸引力,扩大旅游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利用各种传媒资源,宣传旅游新产品、新路线。与各主流媒体建立了营销合作关系,对渭南旅游开展了集中宣传,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分别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渭南首届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项目恳谈会、9·27世界旅游日中国(华山)主会场庆典活动,首届渭南旅游商品博览会,成功地展示了渭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及旅游商品,为渭南向海内外旅游界展示自我、寻求商机、扩大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渭南旅游业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制作旅游宣传品。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渭南风景区风光片、制作了光碟、折页,渭南旅游扑克等宣传品,完善了 “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旅游新产品。三是创新宣传形式,拓展旅游促销渠道。组织区域内重点旅游企业、旅游项目参加了西洽会等各种展览展会,赴深圳、上海、兰州、长春、合肥、杭州、台湾等境内外推介营销。在上海进行了“ 人文长安之旅”暨“看世博、游渭南”专题推介会。面对经济危机,抓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推出了渭南人游渭南,双征双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渭南旅游品牌。四是联合市电视台、团市委共同举办了“少华山”杯渭南旅游形象大使电视大赛活动,评选出渭南旅游的形象代言人。
    (六)强化管理,完善诚信服务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和规范。一是加强了导游人员队伍建设。对全市300余名导游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学习,举办了全市明星导游选拔赛,在全省举办的优秀导游选拔赛中,我市选手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对导游员建立了人才库和导游员诚信档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开展了宾馆饭店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分别从前台问询、餐饮等方面分六类在全市宾馆饭店范围内举行了技能比武,从而使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地提高。三是对全市42家旅行社进行了严格的年检,注销了1家严重违规的旅行社,对存在问题的旅行社暂缓通过年检,分别给予停业整顿、限期整改等处罚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净化了旅游市场,使诚信经营成为旅行社的自觉行动。
    (七)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景区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吸引游人、留住游人、扩大知名度的关键。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旅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旅游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渭南市首届文化旅游节活动期间,签约项目共14个,投资总额18.48亿元,其中旅游类签约项目7个,投资总额7.65亿元。在渭南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恳谈会上,共征集旅游项目104个,筛选后进行推介项目有68个,投资总额108亿元。推介恳谈会上共签约项目42个,投资总额79.24亿元,签约资金74.25亿元。先后建成了富平益丰国际假日酒店、天成园星级宾馆、大荔育红矿泉休闲疗养度假区、华阴市乡村俱乐部、洽川风景名胜区风情街工程、临渭区威尼斯影城、洽川自然风景生态农庄等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正在建设的富平汉唐石刻艺术产业园建设项目、华阴市西线索道、潼关古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白水雁龙山庄开发建设工程、方山森林公园和林皋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卤阳湖旅游大道(东段)项目、卤阳湖朝阳大道建设工程、蒲城六合生态园等9个项目,已完成投资3.5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最理想的时期。截止目前华山景区今年建设的华山论坛及生态广场工程、华山巨灵客运索道及瓮峪旅游公路工程、华山数字化工程、华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华山仙峪广场及景点恢复项目、华山仙峪旅游道路及灵虚湖建设项目、华山瓮峪游客中心等市级重点7个建设项目,总投资6.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3亿元,已完成投资2.74亿元,占年计划的83%。其它各景区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增强。
    (八)旅游综合环境明显改善。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通过多年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旅游综合环境明显改善。全市结合城市“创卫”,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和规范旅游市场,使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五通”、“六化”。即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亮化及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旅游硬件水平。韩城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结合黄金周,旅游部门与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联手开展旅游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整顿;联合建设、民宗、林业交通等部门启动了景区环境专项整顿和治理工程,加强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督察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我市旅游市场,防止了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基本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新形象,优化了渭南旅游市场环境。
    三、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工作设想
    目前,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步伐在不断加快,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外旅游发展速度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依然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产业效益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一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思想认识未完全统一,观念不新。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定位,但社会上对旅游业的依托性、关联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表面上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旅游业发展热情很高,但在思想深处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市场与品牌观念不强,对重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开发力度不够,因而造成措施不力、投入不足、政策不硬、节奏不快,工作上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主导作用难以很好发挥和许多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这一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关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强对景区(点)的建设和包装。就我市目前的旅游发展现状而言,一些县市区和旅游景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有的虽初步开发,但缺乏观赏的起码条件。有些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甚至浪费了资金又破坏了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差,对客商吸引力不强,招商引资工作也是举步维艰。三是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速度缓慢。各级地方财政对文化旅游业的投入量太小,有的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很难形成整体合力。区域内各景区景点零散开发,建设发展各自为战,产业化程度低,仍有大量极具产业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长期冷落。比如,对于黄河历史文化挖掘、开发重视不够,作为我市南北旅游通道的“沿黄公路”至今还未开通。省补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地方财政能力不济,使得该项项目工程进展缓慢。
    为了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按照全省“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和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资源整合
    全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如今年华山游客人数骤增,停车场、宾馆等基础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且宾馆的级格与景区格次不相配套,所以高质量、高起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设施刻不容缓,各景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同时要尽快打通制约我市南北旅游通道的“瓶颈”,完成沿黄公路的建设,形成华山-洽川-韩城大三角旅游环线。实现资源整合,改变以往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努力连点为线,集点成面,形成集聚效应和整体优势,在融合上做文章,在提升上下功夫,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深度挖掘“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的丰富内涵,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旅游品牌。
    (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抓好队伍建设
    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事关发展全局,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才是保证。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旅游业专门人才,为各景区提供科学的策划、经营与管理,定期进行高层论坛活动,加大我市的知名度。同时不断提高现有旅游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继续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优秀导游员的选拔及各种旅游行业服务技能比赛活动。
    (三)全方位进行旅游营销战略,开拓旅游市场
    搞好宣传促销,对于提高旅游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要把各景区的宣传促销进行有机整合,捆绑营销,科学促销。更新市场观念,优化促销手端,加大宣传投入,扩大市场影响,加大在人员密集区及高速沿线、高铁列车、机场等地宣传广告的覆盖率,在中、省媒体和互联网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加强联动,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地进行旅游促销,实现游客资源互补,开拓旅游市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以这次汇报为动力,狠抓落实,争创一流业绩,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做出新的成绩不懈努力。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李东平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促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市的旅游业进入了由点到面的快速发展时期,旅游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政府主导型旅游业的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市政府虽然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定位,但是还没有引起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市场化和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品牌观念不强,对重点旅游景区的宣传、推介和开发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主导作用难以很好发挥,许多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有的县(市、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影响了旅游主导产业的发展。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县(市、区)和旅游景区对旅游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盲目建设,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现象。三是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速度缓慢。旅游业的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区域内各景区景点零散开发建设,产业化程度低。作为我市南北旅游通道的“沿黄公路”至今还未开通,项目工程进展缓慢。
    会议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步伐。要按照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围绕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理清旅游业发展思路,尽快编制和出台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各旅游景区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景区景点规划与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参与包装我市的旅游项目,采用先进的策划和创意,切实加快旅游业开发步伐。要以华山为龙头,打造精品线路,形成环线旅游,加快华山秦岭山水精品旅游区的开发,整体推进,形成集山水人文、民俗体验、生态观光、温泉疗养、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东秦旅游,加快旅游快速公路环线建设,力争将渭南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2、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各相关部门要树立旅游业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统筹规划,各方联动,形成合力。要借鉴外地经验,推行全市旅游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在全市形成统一、有序、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建立健全市县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及行业管理职能,尽快理顺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促进旅游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目标化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3、强化宣传促销,扩大旅游市场。要把旅游宣传促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树立大旅游观念,强化大营销理念,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和推介力度,科学合理的搞好旅游宣传促销。对渭南的文化旅游要进行科学定位,明确渭南文化旅游的内涵,努力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针对国内旅游多元化、个性化、家庭化的趋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重点宣传旅游特色产品,打造渭南旅游整体形象。
    4、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旅游业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旅游政策法规体系和投诉机制,推进旅游诚信度建设,抓好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0年10月2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常耀才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9月下旬,我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海贵的带领下,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这次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和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法,在听取市人民政府汇报的基础上,深入临渭区和澄城县、华县进行了重点检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老年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开展学习宣传,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促进了我市老龄工作的长足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一)法律宣传形式多样。各级政府将《老年法》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社会的敬老意识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积极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为了提高宣传的效果和质量,许多单位还采取文艺演出、板报比赛、尊老事迹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与此同时,市老龄委围绕老年维权工作在电视台举办以案说法专题栏目,并与相关部门合作编辑出版了《举案论孝话维权》一书。07年以来,在全市开展了两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举办了一届金婚老人庆典活动,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不断得到发扬广大。
    (二)养老保障力度加大。积极推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采取加强基本养老金征收、加大财政收入等措施,保障了全市离退休老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有10.8万老人被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131户五保老人被集中供养。加快医疗保障改革。积极探索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一体的老年卫生服务模式,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办了“家庭病床”,60%以上的村庄建立了卫生服务站,为老年病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卫生服务。实行农村贫困老人救助制度,将贫困老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思路,努力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做好相关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咨询、组织参观、协办手续、划拔专用土地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共有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48所,从业人员257人。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市有4家养老服务机构被省上列为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重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印发了《70周岁老年人享受优惠待遇的通知》,制定了《渭南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办法》,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制度,把老年人的各项权益落到实处。
    (四)“老有所为”得到落实。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作用,努力为他们参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市老龄办引进欧盟国际助老会项目资金105万欧元,帮助蒲城、合阳9个村富有种植业经验的老年人发展经营生产。华县老龄委组织有一定老龄工作经验和法律知识的老年人成立维权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维权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以老年大学为平台,通过开设多种课程为老人老有所学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组织和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自2000年以来,我市举办了两届老年运动会、四届老年文艺大赛,均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从检查的情况看,当前《老年法》实施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意识有待增强。少数地方和单位对《老年法》等涉老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持久、不深入,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意识相对薄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力度稍显不够。一些贫困家庭和农村老人的赡养纠纷时有发生。老人的婚姻权利有时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服务水平还需提高。随着老龄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几年,社会各方兴办了一些诸如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专门服务老年人的机构,为养老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这些机构中的从业者基本都是一些临聘人员,绝大多数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未接受过专项服务技能培训,管理和服务老人的水平还处在摸索和积累阶段,尚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福利设施尚不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明显不足,农村70%的老年人协会没有活动场所,城区社区老年人虽有活动场所,但这些场所面积不大,条件简陋,设施陈旧,功能缺乏配套。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普遍空间局促、硬件落后。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还不到全市老年人口的3‰,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四)人员经费仍显不足。目前,全市有60岁以上老人73万,占总人口的13.3%。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龄工作的任务将愈来愈繁重。现有的老龄委办公室机构人员编制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机构改革中,不少地方未能将老龄办纳入公务员参管单位范围,给队伍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受地方财力的制约,老龄工作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影响了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老年法》,建议今后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强《老年法》的宣传,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和社会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增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二是积极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促进传统孝道的精髓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三是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形成生活上关心老人、精神上慰藉老人、权益上维护老人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敬老养老的基础设施。将老龄事业纳入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老龄事业的投资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同时,研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修建养老服务设施,切实解决好活动场地不足、设施陈旧老化、养老机构床位偏少等问题,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进一步提升敬老养老的服务水平。在做好对养老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监督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标准,不断把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不断完善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咨询服务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老年人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和指导监督,将能力强、有热情的同志充实到协会的领导岗位,保障协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老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老龄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克服困难,努力解决好老龄工作经费短缺的问题,保证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老年法》)。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法律宣传、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我市老龄工作的长足发展。
    会议指出,我市《老年法》实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养老意识有待增强,服务水平还需提高,福利设施尚不完善,人员经费仍显不足。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老年法》,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强《老年法》的宣传,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和社会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增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二是积极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促进传统孝道的精髓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三是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形成生活上关心老人、精神上慰藉老人、权益上维护老人的良好氛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敬老养老的基础设施。将老龄事业纳入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老龄事业的投资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同时,研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修建多种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切实解决好活动场地不足、设施陈旧老化、养老机构床位偏少等问题,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是进一步提升敬老养老的服务水平。在做好对养老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监督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标准,不断把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不断完善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咨询服务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老年人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和指导监督,将能力强、有热情的同志充实到协会的领导岗位,保障协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老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老龄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克服困难,努力解决好老龄工作经费短缺的问题,保证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任免名单
(2010年10月2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一)
决定任命:
王志斌为市统计局局长。
决定免去:
魏四新的市统计局局长职务。
   (二)
免去:
赵宏斌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周泾潜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杨鸿来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张广田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刘安欣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0年第3期
[下一篇]:2010年第5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