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1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2/1/31  浏览次数:9745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1年   第三号(总号:020)

目    录
必赢体育                                      8月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王勤智1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的审议意见……………………………………………………………………………………………5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史优胜6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报
告的审议意见…………………………………………………………………………………………10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陈彦文11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14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
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蒋秀侠16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
安排及预算调整的决定………………………………………………………………………………18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
对两项专项工作报告的测评结果……………………………………………………………………18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议程

(2011年6月21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4、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6月2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渭南市公安局局长  王勤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请予审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信息建设应用为依托,加强规范执法,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交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稳中有降,队伍管理、执法形象逐年趋好,国省道、市区和县城区道路畅通有序。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新路子,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新需求,先后推出了《人性化执法管理八项措施》、《便民利民十项措施》,在全省率先推出滞纳金不得高于本金,测速实行上延“9”处罚等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开展争创“十个学法用法先进村”“百名学法用法先进村民”“百名安全出行农用车驾驶人”系列竞赛活动;在全市各县市主要出入口设置大型公益形象宣传牌,公开服务承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整顿规范直属大队和支队机关的在用协管员,并将协管员纳入社会工益性岗位劳动保障范畴;召开市、县两级人大、政协、政法委领导,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参加的公安交警征求意见座谈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建设了警务通和市内交通违法异地交纳罚款信息平台;建设了占地180亩的标准化考场和车驾管大楼。全市交警系统先后有12个单位、7名民警受到公安部表彰奖励,37个单位、56名民警受到省级表彰奖励,全市交警以服务群众、服务经济为核心理念的交管工作机制效果逐步显现。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安排,现将全市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市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概况
      交警支队车管所属支队内设机构,正科级建制。编制所长、教导员各1名,副所长2名;共有工作人员85名,其中正式民警39名,工勤人员46名。交警支队车管所主要负责全市机动车和驾驶人的管理工作,协调指导全市12个县(市、区)交警大队的车管业务,担负着全市8个机动车检测机构、43 所驾校的监督管理职责。目前,全市拥有机动车622167辆,其中汽车类240491辆,08年新增小型汽车21858辆,09年新增小型汽车43078辆,10年新增小型汽车43965辆,11年1-5月份新增小型汽车13762辆,全市共有机动车驾驶人704994人,其中汽车类424516人。车管大厅业务分为车辆管理与驾驶人管理,其中车驾管业务设置11个岗位,另外设有财务收费处、异地违法查询处、车辆牌照邮寄处。近年来,车管所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111、102号令精神,按照车辆管理所等级化评定办法和标准,不断投入,规范业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车管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年,支队车管所在全市行风评议中被评为优秀。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抓思想认识,强队伍建设,打造文明窗口。车管工作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很强的法律性、政策性。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条例颁布后,车管业务完全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为全面规范车管业务工作,我们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其工作规范、《机动车查验工作规范》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先后组织业务学习培训班4次,组织岗位练兵3次,组织业务知识现场竞赛2次,使全所民警和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车管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业务素质。工作中,我们立足窗口岗位,结合业务特点,“抓住热点、正视难点、找准支点、打造亮点”,通过聘请监督员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企业和驾驶人中进行走访等方式,收集监督员和驾驶人对车管所执法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措施,深入进行整改。一是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民警的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大练兵,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公安部111号令、102号令和其它车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车管民警的业务技能。三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按照《车管民警岗位行为规范》从仪表、行为、语言、态度等方面规范民警执法行为,落实值日警官制度、警务公开和告知服务等制度;四是加强内外监督。积极推行警务公开机制,通过设置监督台、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推行所长接待日制度、开展“开门评警”活动、聘请义务监督员等措施,进一步公开办事流程,增加办理业务的透明度,将每名民警的一言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2、抓科技强警,拓服务途径,提高工作效能。科技强警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车管工作要迈上更高的层次,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强警工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发挥了现代科技装备、科技手段的重要作用。一是完善了硬件设备。车管所全部接入了公安专网,共配备计算机60余台,并配备了UPS电源;配发数字身份证书30余个。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科目一考试实行了微机管理系统。实行科目一驾驶员管理系统联网,建立了指纹识别系统,有效杜绝了代考、替考等舞弊行为,保证了驾驶员的质量。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科目二智能化考试场地,考场每天可满足600人考试,极大地提高了考试效率。标准化考场的建成,彻底扭转了渭南市驾驶人考试设施的落后面貌,标志着渭南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工作一举跨入全省考场建设先进行列。二是拓展了服务效能。车管所在对现有系统设施进行认真维护、升级改造的同时,还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一系列新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综合收费系统、机动车登记和驾驶人初学预录入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强化了科技应用。大力推行自动化办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科技装备和手段,实现工作安排、信息交流、公文办理自动化。
     3、抓监督制约,促作风转变,塑造良好形象。监督制约机制是促进执法规范化、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效手段。我们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加强正规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在内部,我们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健全了民警学习、培训工作规范,重新修订了《车管工作职责制度汇编》,建立了所长、教导员、副所长以及各业务岗位的责任制。实行值班所长制度,随时监督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有无离岗、串岗现象、文明用语使用情况,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处理群众咨询和投诉。设立了“业务领导岗”,对办理的业务及时审核。按照公安部111、102号令以及工作规范,对岗位民警进行了分工,做到了互相配合、相互制约。建立了主要业务领导审核制度、驾校的注册预约考试制度、牌证发放监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各业务岗位的工作标准、操作规范统一细化,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一道规范健全、公正公开的制度机制防线。制度的落实措施的到位,使民警在日常工作当中潜移默化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从而使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4、抓服务质量,推便民措施,提升服务水平。车管所是全市交警系统最大的对外服务窗口,也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根据公安部及省总队的要求,我们在推出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朝九晚五制等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部社会创新九项措施,又陆续推出了“缩短领取机动车驾驶证等业务手续办理时间”、“对逾期未检机动车等通过邮寄告知书形式进行提示”、“车主在原机动车报废后可以按规定申请继续使用原车号牌”、“机动车上牌选号由‘二选一’变为‘五选一’”、大厅设置业务咨询岗、推行车辆检测站社会化制度项便民措施。一是设立了值班民警及导办岗。从2007年11月份开始,我们确定了1名民警负责,每天详细记载、解答、处理群众咨询的各类车驾管业务。开设以来,已受理群众咨询电话5万余次,现场受理群众咨询3万余次,基本做到了有问必答、有问必解,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二是逐步下放权限,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按照公安部111、102号令及总队要求,经支队审批授权,将科目一理论考试权限下放给大荔、合阳、韩城、富平四县市,并要求县级车管所不断完善拓展科目一无纸化考试设施,条件成熟后,逐步下放权限,让广大考生科目一就近参加考试。结合我市基层车管所软、硬件建设和当地人口情况,2009年10月我们将富平、韩城、大荔、合阳、蒲城县车管所作为试点,予以办理除进口车以外的小型汽车登记业务。同时,支队对各县市交警大队车管所下放了补证、换证等车驾管部分业务,群众就近可以办理驾驶证补、换业务和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三是在全省率先推行车辆检测站社会化制度。在临渭、高新区、蒲城、大荔、韩城等县市分别设立了9个检测站,并实现了与支队车管所的联网,极大地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机动车年检业务,充分体现了车辆管理的人性化,真正将车驾管业务这一社会资源,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使车驾管工作更加透明、公开、公平,受到了广大车主的普遍认可。四是实行了小型汽车自编号牌。按照总队要求,从2008年4月开始,我市全面启用小型汽车自编号牌业务,与“五选一”系统同时运行,使车辆号牌发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更加透明、公平、公开,更加符合人性化管理,满足了车主在使用号牌方面的不同需求,深受车主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五是在渭南燕兴公司汽车4S店成立了车辆管理便民服务站。针对群众购车、办理牌照不方便等实际问题,支队领导认真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在渭南燕兴公司汽车4S店成立了车辆管理便民服务站,这是利民、便民措施的又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全省继西安之后第二个在辖区设立交通管理服务站的支队。支队车管所车辆管理服务站的成立,真正实现了购车、挂牌一站通,让群众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车管工作效率,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的实施,充分体现了车辆管理的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社会各界给予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总体工作呈现出四大亮点:一是服务群众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推行人性化服务,与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搭建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平台,大大拉近警民的距离,大大促进了互相理解,从而使警民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彼此的和谐融洽度得到了快速提升,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二是服务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前移平台,延伸服务,通过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促进了机动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步。支队车管所率先在全省建成了科目一联网系统,并与各县市交警大队实现了连接、在全省率先推行车辆检测站社会化制度、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科目二智能化考试场地。四是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严格考试程序,增加考试难度,增加实际道路考试,在提升驾驶人素质和技能上取得新的突破,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树立了第一道防线。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们在加强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车管业务量急剧增长。车管所直接担负着全市70余万名驾驶员和60余万辆机动车的管理和服务任务,而且每年车辆以15%、驾驶员以20%的幅度增长,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二是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科技装备、科技手段在车辆管理工作中的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科技装备种类和数量还较少,有的还比较落后,其效能发挥还不充分;三是民警的执法素质还不高,一些民警学习自觉性不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个别民警执法为民的意识淡薄,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的现象还有发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核心,以建立科学规范的车辆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载体,认真落实公安部社会创新九项措施,强化民警教育培训力度,提升车管服务水平,加大社会创新九项措施的落实力度,有效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不断加强车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建设平安渭南、和谐渭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交通安全法》为依据,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源头治理,不断加强路面管控,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大机动车辆的管理力度,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议指出,全市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执法不够规范、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一些问题。
      会议要求,为了更好地抓好机动车辆管理工作,市人民政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继续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交通安全法》,增强全社会交通安全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学习,全面提高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机动车辆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进一步完善“政府牵头,部门参与,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切实改变公安交警部门“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
      3、加强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开展经常性检查督察,对执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建章立制,努力加以解决,确保规范执法,防止“重罚轻管”、“以罚代管”、“滥罚乱罚”现象的发生。
      4、依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任务;逐步加大经费投入,解决警力不足、装备落后等问题。
      5、重视和加强乡村道路管理,切实解决摩托车、农用车证照不全、车况不佳、非法载客等问题。
      6、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车管所“车托”问题。
      7、加强市、县城区交通管理,做好高峰时段交通疏导工作。
      8、重视市、县城区停车场及车位建设,维护交通秩序,解决停车难问题。
      9、加强驾驶员培训、考试的监督管理,保证考试的严肃性。
      10、积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出警,公正处理交通事故。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6月2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史优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请予审议。
      市人社局是去年5月份机构改革期间新组建的部门。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人社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主线,提出“家家有就业,人人有社保”的目标,推出“三四五”的工作计划,即:争创“三个一流”:炼一流素质、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实施“四项工程”:书香人社工程、阳光人社工程、民生人社工程、勤廉人社工程;突破五项重点:就业促进工作、社保扩面提标、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依法维护权益。努力服务和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民生为本,全力促进充分就业。
      近年来,就业工作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我们始终把充分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通过“五条渠道”全力促进就业。
      1、落实政策,帮扶就业。全面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免费职业介绍,以及培训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各类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3.59亿元。积极开发社区、后勤、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全市累计达到1.6万个。“零就业”家庭援助按照“出现一户、援助一户”的思路,今年共援助279户、使403人实现就业,并建立了动态清零的长效帮扶机制。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就业资金对我市的倾斜,去年争取就业资金3.17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11亿元;今年上半年已争取就业资金2.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00万元。
      2、强化服务,促进就业。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农民工等各类群体,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招聘活动70余场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就业困难群体“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困难人员就业25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
      3、培训技能,提升就业。按照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大面积开展职业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广泛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方式,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收入。今年,全市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发放培训券2650万元,组织免费就业培训班28期,涉及电焊、计算机、家政服务、汽车驾驶等23种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
      4、创业示范,带动就业。着眼于就业惠民、创业富民,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突出了三大创建特色:一是发挥创业培训优势。依托全市17家创业定点培训机构,完成创业培训9595人,培训后成功创业7849人。二是发挥创业示范园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市县两级建设创业示范园28个, 890户企业在园区落户投产,吸纳就业1万余人,创收3.9亿元。三是发挥各个渠道对融资的支持作用。鼓励民间社会组织成立了14家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培训+小贷+创业”的联动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5、统筹城乡,扩大就业。坚持技能化培训、品牌化输出、组织化转移、一体化服务,通过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创出了“渭南技工”、“蒲城安保”“同州厨师”、“合阳家政”等一批全国知名劳务品牌。我市连续6年被省政府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都在80万人以上,创经济收入30多亿元,今年已转移就业89万人。同时,创新举措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就业,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重点突破,先后在白水县和临渭区召开了两次现场会,深入一线组织了三次有针对性的调研,突出进城落户的五类重点群体:城中村改造、城边村并入、园区整体迁转、压煤沉陷区搬迁、自然灾害区搬迁。不到一年时间,全市进城落户农民突破21万。我市的做法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批示在全省推介。
      (二)坚持和谐为基,不断完善社保体系。
       1、在社保扩面上求突破,拓宽覆盖范围。
      ①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一年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及基金情况如下表:
险  种 参保人数(万人) 基金征收(万元) 基金支出(万元)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31.7 95364 141146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116 60392 60089
失业保险 29.1 14404 10847
工伤保险 14.4 3667 1521
生育保险 9.6 1328 529
      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我市的新农保总体进展是:逐年有新突破,今年有新跨越。2008年在韩城、华县、临渭各选一个村自行试点;2009年和2010年,韩城、华县先后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县;今年年初,临渭、蒲城、白水被列入省级试点县;近日,我们正在全力向省政府争取将临渭、蒲城、白水、大荔、富平、合阳6个县列入国家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澄城、华阴、潼关3个县列入省级试点;近期,将出台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意见,将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统筹解决,建立起我市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体系。据统计,我市符合参保的城乡居民320余万人,60周岁以上80余万人,每年将争取到国家的资金补助5.2亿元(中央补助4亿元、省级入口补助5700万元、省级出口补助6500万元)。  
      2、在保障标准上求突破,提高政策待遇。一年来,推出了三项举措:一是按照高于10%的标准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二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启动了市级统筹工作,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由12.7万元提高到20万元,特殊门诊慢性病保险范围由13种增加到15种。三是未参保的集体企业超龄人员,以及原“五七工”、“家属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已审批12998人。
      3、在基金管理上求突破,提升管理水平。每年对就业资金和社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今年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各县的就业资金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严格审计,针对发现的不足,市人社局、财政局逐一对县(市、区)的局长进行约谈,要求严格整改,切实规范。基层普遍反映,今年以来对就业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工作举措的强化,在近年尚属首次,有力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对社保基金管理,实行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形成报表监督常态机制,加强内部稽核审计,并定期组织业务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保了基金的运行安全。
      (三)、坚持依法维权,劳动关系彰显和谐。
      1、劳动保障法制宣传进一步深入。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组织现场宣传、网上互动、“环境热线”解答咨询等方式,促使群众提高对劳动保障法律政策的了解,提高维权能力。今年,全市共组织宣传活动27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开展法律咨询350余次,接待群众2300余人次。
      2、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认真执行劳动仲裁办案规则,强化办案程序,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一年来,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762件(其中市本级144件),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5%,结案743件,办结率为98%。
      3、劳动保障执法监察进一步强化。经常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一年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554户,涉及劳动者3.32万人,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368万元,责令退赔各类押金、求职费16万元,补签劳动合同2万余份,督促121户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45.5万元,取缔非法职介12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全市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因企业改制,大批下岗职工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需要帮助就业,还有未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以及预测2011年因企业改制新增加的失业人员,预计年内城镇新增劳动力在6.5万人以上,而我市城镇近年来每年平均新增岗位5万左右,岗位需求缺口较大。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我市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因而出现了企业招不到需要人才,而大批失业人员又找不到适合岗位的“两难”局面。三是由于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不足,所出现的就业潜力挖掘不足,就业容量不大。
      2、社会保障的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完善。目前,我市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多为困难群体,个人缴费能力不足。同时,我市有相当部分企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尤其是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后,累计欠缴养老保险的问题比较突出。今后,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的逐年递增,养老保险支出又将逐年增长,社保基金面临增支与减收的双重压力。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还很艰巨。随着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明显提高,基本可达到90%。但仍有相当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内部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企业只签合同、不办保险,这些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发展,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全市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的有利机遇,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加大培训力度,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积极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就业工作。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为促进就业鼓与呼,全方位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多途径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全市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是加快社保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保障能力。一方面,要争取中省政策的倾斜,逐步把更多的县(市、区)纳入新农保的试点范围。另一方面,加大扩面征缴的力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以工业园区、餐饮业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行业企业为突破口,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宣传,加大扩面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对欠缴社保费用较大的单位,通过行政、法律,以及各方监督等途径,做好清欠工作,落实从业人员社保待遇。
      三是完善劳动调解机制,切实加强依法维权。深入开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检查。探索建立跨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机制,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推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提高执法效能。同时,积极整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资源,加强基层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增强案件调解仲裁能力,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四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优化服务形象。今年,我们把部门建设的目标定位在:塑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和谐相处、创新进取的人社部门。机关内部坚持以工作为纽带,多传递快乐,不传递抱怨;常传递干劲,不传递消极;善传递风格,不传递是非。并在全系统践行“创造温馨环境、保持舒畅心情、展示创新风采、珍视和谐氛围”的工作理念。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有张有弛的机关文体活动、进取向上的行业文化熏陶,努力树立“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综合服务最优”的部门形象。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和各位委员,我们将以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围绕大局,服务发展,团结进取,务实创新,为实现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 “两增两减、四个翻番”的目标、为推动渭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家家有就业,人人有社保”为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督,大力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较好地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会议指出,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需提高,宣传工作仍显薄弱,依然存在群众对社保政策了解不够,不愿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企业逃避养老保险缴纳等现象。二是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局势仍然不容乐观,表现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就业容量不大;同时仍存在“招工难、技工荒”现象。三是执法环境还不尽人意,执法队伍力量不足,劳资矛盾仍显突出,维权机制还需加强,依然存在企业用工不规范,支付劳动报酬不合理现象。四是各项社会扩面征缴工作覆盖面仍不大,社会困难群体保险参与率仍不高,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不强,社保服务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自觉性。要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社会保障工作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实和健全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加强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能力,确保“民生工程”得到落实、职工利益得到维护。
      2、加强宣传,进一步优化《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环境。要利用政策咨询、专题讲座和广播电视扩大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社会保险政策;要不断加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和企业法人的法律观念;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支付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的监管,及时纠正企业的违法行为,使企业做到合理用工,依法用工,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3、拓宽渠道,想方设法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就业再就业基本情况,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岗位开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就业机制,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促进多种形式的就业;健全再就业工作的责任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和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围绕我市劳动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尽快化解目前存在的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
      4、制定措施,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管工作。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保障的有效途径,解决各类组织中应参保而未参保问题,特别要重视困难企业及困难群众的参保问题。二要继续加大中省对社保方面资金的争取力度,保障我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良好开展。三要充分运用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切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四要简化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窗口单位的办事程序,增强便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的质量。五要全方位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基金运营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不断推动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1年6月2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陈彦文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监督工作计划,4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这次检查,按照市县联动、自下而上,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了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搞好这次执法检查,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方案,成立了由雷孟斌主任为组长、各位副主任为副组长的执法检查组。根据执法检查方案,全市11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渭南高新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查,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自查情况。在各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4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全市《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汇报,雷孟斌主任出席会议并对执法检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由各位副主任带队,分别组成六个执法检查小组,分赴11个县(市、区)及渭南高新区进行检查。检查组听取了11个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食品生产、农产品种(养)植、生猪屠宰厂、超市、饭店、学校食堂等80多个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单位。召开了有政府有关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市县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4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各小组汇报了赴县(市、区)及高新区检查情况,市政府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听取反馈意见。检查组对检查各县(市、区)、各方面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食品安全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市、县两级政府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措施来抓,编印了《农村食品安全》、《学校食品安全》、《社区食品安全》宣传册。各监管部门把宣传《食品安全法》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结合起来,同宣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新职能结合起来,同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结合起来,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参与行风热线、开展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食品安全法制知识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自律意识,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得到落实。《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市政府及时调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明确了食品药品、卫生、工商、质监、农业、商务、水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每年年初都与各县市区、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季度安排专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县级政府与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加强属地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通过增加监督频次,指导食品生产单位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扩大食品安全监督监测覆盖率,为确保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3、强化制度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为确保《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渭南市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后进一步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通知》,制定了《食品相关产品购销索证管理规定》和《食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备案管理办法》,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规范了监督检查的食品品种,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加强对食用油的购销检查,进一步规范了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和收运管理。市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成立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依法修订了《渭南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操作手册》,完善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制度,组建了专家库和应急队伍,配备了应急设施。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4、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市、县两级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健康上岗。依照有关规定,加大了对食品质量监测力度。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活动和食品安全百日提升活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各县(市、区)聘请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综合监管信息员,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了社会化、常态化。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市、县政府采取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畜禽屠宰、保健食品、乳制品、地沟油等方面的集中整顿。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开展了食用油、固体饮料、馒头等添加剂市场清查活动,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开展了农资打假行动。其中开展的食品流通环节整顿,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425家,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04起。三是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各级政府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学校、幼托机构、建筑工地餐厅、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种食品违法案件,积极为广大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仍需加大力度。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力度不大,社会舆论氛围不浓,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也不够,尤其是偏远农村的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知识,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不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诚信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比较淡薄。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小餐饮、小作坊、小摊点所占比例较大,分布散乱,随意性强,监管工作环节多、难度大,监管工作仍显薄弱;对农药残留、饲料质量等方面有效的监管措施不力,源头监管治理仍需加强;对农村自办家宴、学校食堂、农村商店以及集贸市场、超市、店铺摊点销售的散装食品、“三无”食品等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法和长效机制仍需亟待探索。
      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制度不够健全,生产条件和卫生设施差,管理方式滞后。有的餐饮操作间生熟食品不分,餐具消毒、食品储藏等方面不能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食品安全还存在隐患。健康体检不及时、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手续不健全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和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面广,任务繁重,但监管部门普遍编制少,人员不足,技术力量缺乏,难以全面开展积极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执法装备和经费不足,食品监督检测设备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影响食品安全执法监督的质量和力度。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检查组建议: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食品安全法》是一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人民群众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力与义务。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树立守法守信意识,做到依法经营、文明经营;使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在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的前提下,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强化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防止相互推诿监管责任及部门多头执法等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统一协调、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整合技术资源和执法力量。扎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建立健全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3、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要切实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和重点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尤其要加大对“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打击力度。加强学校、医院、幼托机构、建筑工地、农村家宴等集体用餐场所的监督管理,积极有效的做好农村贸易集市等方面的监测和检查,增加监督监测频次,提高监督覆盖率。建立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的公布制度。要确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观念,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同时,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畅通食品安全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4、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基础能力建设。要按照中、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验机构建设,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监督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重视乡镇工作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应认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装备落后、经费不足等问题,使之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市食品安全事业健康发展。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会议指出,尽管我市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社会舆论氛围不浓,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也不够。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诚信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比较淡薄。二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源头监管治理仍需加强,对小餐饮、小作坊、小摊点和农村自办家宴、学校食堂、农村商店以及集贸市场、超市、店铺摊点销售的散装食品、“三无”食品等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法和长效机制仍需亟待探索。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和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装备和经费不足,食品监督检测设备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影响食品安全执法监督的质量和力度。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应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人民群众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力与义务。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树立守法守信意识,做到依法经营、文明经营;使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在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的前提下,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强化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防止相互推诿监管责任及部门多头执法等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统一协调、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立健全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3、积极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诚信体系建设。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督促和鼓励企业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制度,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切实加强企业道德诚信建设,形成守信褒扬、失信惩戒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公布制度,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畅通食品安全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4、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要切实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和重点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尤其要加大对 “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打击力度。加强小餐饮、小作坊、小摊点和学校、医院、幼托机构、建筑工地、农村家宴等集体用餐场所的监督管理,积极有效的做好农村贸易集市等方面的监测和检查,增加监督监测频次,提高监督覆盖率。要确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观念,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5、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按照中、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验机构建设,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监督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重视乡镇工作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6、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应认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装备落后、经费不足等问题,使之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整合技术资源和技术力量,促进我市食品安全事业健康发展。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
及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2011年6月2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我市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草案。请予审议。
      一、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使用的有关要求
      2011年财政部继续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其中分配我省额度68亿元。按照各市保障性住房任务和财力状况分配转贷地方政府债券,省财政核定转贷我市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0,301万元。
根据《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我省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足额配套后债券资金尚有剩余的,可用于其他中央投资公益性项目地方配套和地方政府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公益性在建项目。严格控制用于新上项目和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筹资的投资项目,不得安排经常性支出。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议我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首先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资金,其次用于公益性在建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地方配套。
      根据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债券收入全额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2011年度政府预算要根据地方政府债券收支计划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二、2011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使用意见
      我市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拟分配市级16,570万元,转贷县(市、区)13,731万元。
      (一)市级债券资金安排意见
      市级债券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需要市财政投资的市级重点项目。
      (1)保障性住房建设5,218万元。用于城区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饮水6,000万元。
      ①城市道路排水及渭河南岸道路综合开发3,50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②渭河综合整治工程2,000万元。用于渭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支出。
      ③沋河综合治理工程500万元。水务局实施的沋河综合治理橡胶坝工程已经完工,但项目单位通过借款实施工程,上年地方政府债券安排1,500万元,仍有资金缺口,今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万元。
      (3)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设施建设4,852万元。
      ①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建设2,500万元。
      ②华山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2,000万元。
      ③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设施项目市级配套352万元。
      (4)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500万元。
      (二)转贷县(市、区)债券资金安排意见
      鉴于今年各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大,转贷的地方政府债券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各县(市、区)廉租房和公租房任务,以每平方米200元计算分配。共核定县(市、区)的转贷额度为13,731万元。各县市区的债券资金额度为:临渭区3,440万元,华县980万元,华阴市725万元,潼关县366万元,大荔县920万元,蒲城县1,000万元,合阳县740万元,澄城县780万元,韩城市1,320万元,白水县740万元,富平县920万元,高新区1,200万元,经开区600万元。
      三、全市及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情况
      作上述安排后,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基础上,需调整增加全市和市级收支预算。其中,全市和市级财政收入预算增加30,301万元,在政府收入分类科目的“债务收入”类“国内债务收入”款中反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增加30,301万元,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增加16,570万元。市级支出预算增加部分按政府支出功能科目分类为:社会保障和就业5,570万元,教育2,5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000万元,环境保护5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3,500万元,农林水事务2,500万元。
      四、积极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工作
      为保证我市地方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切实发挥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将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快提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争取债券早日下达,认真做好债券发行工作;二是加强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扎实做好债券资金的项目落实工作,及时拨付资金;三是加强债券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债券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四是统筹安排财力,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的还本付息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使用工作,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确保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批准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
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的决定
(2011年6月21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和市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追加市级一般预算支出16,570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5,570万元,教育2,5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000万元,环境保护5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3,500万元,农林水事务2,500万元。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关于对两项专项工作报告的
测 评 结 果
 
                             报    告    名    称                                  满意票       基本满意票    不满意票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安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23              2                 6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29              1                 1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1年第2期
[下一篇]:2011年第4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