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1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2/1/31  浏览次数:8411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1年   第四号(总号:021)
目    录
必赢体育                                                                                        10月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的报告………………………………………………………………………………褚锦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201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的报告…………………………………………………………………………………………蒋秀侠6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议意见………………………………………10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实施情况的报告………………………………………………………………………………潘建文11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执法检查报告
的审议意见……………………………………………………………………………………………15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任免名单………………………………………16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次会议议程
(2011年8月31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4、人事任免。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1年8月3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褚锦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健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97.3亿元,占年计划的41.4%,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11.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10%。
      一是投资较快增长,项目进展顺利。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抓手,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委员会,采取市级领导包联、定期督查通报等办法,全力加快项目进度。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0亿元,增长30.5%,完成省下达891亿元目标的41.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13.3亿元,增长29.6%,增幅高于全省(29%)平均水平。民间投资完成171.1亿元,增长28.7%。房地产开工面积520.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3.6亿元,增长118.4%。21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在建192个,累计投资401.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韩城煤层气开发等36个项目顺利推进,矿区棚户改造等8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渭河综合治理北岸主体全面竣工。通过发改渠道争取中省投资项目57个,落实资金7.07亿元; 219个合同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71.2亿元,增长61.4%。
      二是工业稳健提升,效益逐步好转。坚持把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出台支持园区发展意见和优惠政策,安排2000万元财政贴息,重点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建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5.7亿元,增长42.2%,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列入统计的13个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32户,新增投产企业23户,园区工业产值达到315.2亿元,占比达到54.8%。能源、化工、装备等八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长41.9%,占比达到97.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5.9%,较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439.2亿元,增长35.7%,较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止跌回升,税收快速增加,利税总额达到27.5亿元,增长33.5%。
      三是突出中心城市,加快城乡统筹建设。以创卫、创模为载体,出台加快中心城市主城区建设《意见》,按照“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157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48.7亿元,市中心医院新区、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完成绿化5430亩,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改造棚户区14.5万平米,旧城改造投资6650万元,“断头路”通达工程陆续建成。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大县高中进城、小县初中进城加快,潼关率先实现初中全部进城。出台优惠政策,支持30个重点镇和100个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4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7450万元,对地方经济带动力增强。
      四是农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上半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8.5亿元,增长72.5%。其中,水利投资8.96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五大灌区渠系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完成70%,21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了26.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132.7万吨,增长5.2%,再创历史新高。以设施大棚为主的瓜菜面积达到146万亩,产量137万吨,分别增长24.7%和35.8%。新建核桃、花椒、红枣等有机林果基地18万亩。畜牧养殖业向小区化、基地化发展,新扩建养殖场170个,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85.6万头、40万头、103.7万只和1620万只,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13.6%和4.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资、农技及金融信贷、连锁配送等服务业不断拓宽。
      五是财政挖潜增收,金融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1.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2亿元,完成年预算41亿元的59.8%,增长35.24%,增幅创五年来同期最高。财政支出77.27亿元,增长44.1%,保障了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支出。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9.65亿元,贷款余额522.6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0.2%和11.1%;金融机构(含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累计新增贷款55.94亿元,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6月8日,我市18亿元城投债券在沪市成功发行,是迄今我省单支发行规模最大的企业债券。
      六是消费稳中趋活,物价居高不下。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7亿元,增长15.9%,排全省第四位。落实和发放“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等消费补贴1.98亿元,促销总额11.3亿元。旅游消费保持旺盛,入境游客达到935.8万人次,综合收入4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42.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3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700万美元,同比增长9.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低于全国(5.4%)、全省(5.6%)水平;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6%,农资价格上涨13.2%,呈现季节性抬升。
      七是民生投入加大,居民收入增加。坚持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扩投资、提消费、促和谐的重要抓手,落实目标任务,完善服务监管。上半年,十大领域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3.6亿元,增长48.9%。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64所乡镇幼儿园开工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药品“三统一”制度,价格降幅达46%。“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式启动,“新农保”参保23.9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18.5亿元,开工建设3.23万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4.6%。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农民进城落户11.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5.6万人,分别达到年计划的35%、55.8%和95.6%。随着就业、支农、社保及消费政策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居民工资性、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7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50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7%。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看好,大部分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但与全省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增速偏低,排名全省靠后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发展不足、不快、不优依然是最大市情,加快发展、奋力追赶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最大任务,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项目投资进度缓慢。目前还有15个市级重点项目尚未开工,特别是交通项目仅完成年投资计划29.8亿元的19%。由于资金筹措、行政审批手续不到位,相当一部分项目投资无法进入统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省考目标891亿元的41.5%,仅完成市定目标1000亿元的37%。
      二是工业运行质量不高。因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价格上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增加值率仅为31.4%,较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增速同比回落65.7个百分点。主要是电力、钢铁、焦炭等载能工业亏损增大、盈利空间收窄,煤矿、金矿企业以及涉农企业分别因资源整合、安全整顿和农业生产季节性因素处于停产状态。
      三是服务业发展不快。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较省考核目标13%差距较大。主要是服务业总量偏低,营业税收入、财政一般性公共支出、金融存贷款、客货周转量等主要行业增速减缓、低位徘徊,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节能降耗压力较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66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5%,占全省能耗总量的20.3%。主要是钢铁、水泥等行业能耗增长较快,龙钢、尧柏、实丰、拓日等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能提高,能耗增量较大。
      三、下半年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
      下半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按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突出抓项目扩投资、抓工业提效益、抓财税惠民生,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找准切入点,攻破难点,全力落实好市委各项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力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全力推动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加强项目协调推进。发挥市重大项目推进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服务月活动,搞好水、电、路、气等协调服务和基本要素保障,力促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赶超进度。重点抓好渭河综合治理、南山支流蓄滞洪区、东雷二期抽黄供水、韩城-渭南煤层气管道等项目,力促渭南-华阴、渭南-大荔国省干道升等改造及罗韦高速尽早启动,力争西南铁路复线开工建设。二是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加大争取国家资金、整合专项资金的力度,通过基金引入、发行债券、加快上市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同时,要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吸引非公经济和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三是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畅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行政审批办理,重点对目前“四项审批”仍不到位的项目要明确时限、限期办结。向重大项目派驻特派员,实行挂牌保护和跟踪问效,对破坏投资环境、阻挠施工、乱收费等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严肃查处。四是抓好项目策划储备。紧盯新兴产业和优势领域,创新项目策划模式,加快策划一批产业配套、链条延伸及战略联盟项目。进一步落实好190个重点前期项目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大投入,加快进度。特别要抓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的跟踪落实和建设落地,确保项目建设接续和投资后劲。
      (二)狠抓工业提速增效。一是加强工业运行调节。进一步落实30户重点企业的领导、部门包联包抓责任和目标,完善政银企联席恳谈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运气的产供销衔接,协调保障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供给。二是解决企业难点问题。整合用足各类产业政策和引导资金,创新开发金融工具及产品服务模式,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快煤炭、黄金等企业资源整合和安全整顿,并促其尽快复产,引导涉农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收储和高效生产。三是抓好园区工业。完善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财政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高新区、经开区、卤开区及县域工业园区功能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培育开发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切实推进循环产业示范企业和低碳经济试点建设,重点抓好73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加快进度,推进中联重科、拓日新能、紫兆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重点支持龙钢、渭化、金钼等企业集团加大创新工程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不断做大做强。引导传统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缔结战略联盟,拓展市场,快速提升。
      (三)力推服务业加速发展。进一步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18个重点服务业目标责任部门,强化考核监管,力促服务业扩规提速。一是做大做强城市服务业。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重点镇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家政保洁、康体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研发、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策划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拉动吸引消费。切实建好重点物流园区,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企业集团。二是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加快以华山为龙头的景区建设,启动实施华山太华湖城乡统筹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推进文化演艺、文化创意进景区,文化消费促动旅游发展,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文投基金开发文化旅游及其创意项目,促进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三是优化服务业政策环境。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谋划国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在企业工商注册、资金扶持、证照办理方面提供服务指导和政策优惠,大力发展联动城乡的物流配送、连锁等服务业态,繁荣商贸流通,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大提升、大发展。
      (四)统筹“三区”突破发展。坚持把推进园区、城区、景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开发支持政策,加快“三区”建设,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一是抓建园区聚产业。进一步落实《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实施意见》,加强园区管理和设施配套功能,切实解决好供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用工等要素制约,加速推进园区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二是美化城区优环境。落实《加快中心城市主城区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推进旧城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引黄供水、气化渭南、集中供热工程,加快雨污分流、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主城区东湖公园和生态公园项目,实现“创国卫”目标。三是做大景区强服务。进一步落实好《做优做强精品旅游景区的实施意见》,以华山为龙头,以洽川、少华山、韩城古城、陶艺村等为重点,打造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提升景区服务档次和旅游品位。四是创新管理求突破。进一步创新3个开发区、10个县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加强和扩大县域和景区管委会经济职能。围绕现有企业资产重组、扩能技改、高端嫁接、产业联盟,定向开展2-3次大型园区招商引资活动。同时,在盘活土地存量、信用担保、投融资政策及项目争取等方面想办法,破解难题。
      (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针对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的严峻形势,下半年要下大力气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做到力控“总量”,力争“减量”。一是强化目标考核。运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落实高耗能企业目标责任和整改方案,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能耗监测、监控力度,对“双高”企业严格实行限产,必要时实施停产,切实把上半年的差距补回来。二是推进节能技改。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和清洁生产,提高煤炭、黄金等资源能源加工转化率,加大、加快节能、低碳、循环试点工程,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节能监管。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监测和监管,确保96户重点耗能企业实现全年节能目标。四是落实节能前置审查。严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关口,在项目投资备案、核准、审批中实行节能评估和前置审查,控制新建项目的能源消耗量。
      (六)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逐一落实十大领域民生工程阶段目标和任务,及时做好项目、资金衔接,确保全年投资完成120亿元以上。一是抓好重点镇建设。确保4个省级重点镇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面启动30个市级重点镇和100个新型社区建设,完善水、电、路、气、房、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幸福家园。二是加快农民进城步伐。加快城中村整体划转、自然灾害区搬迁、压煤沉陷区迁移、城边村并入工作,在城镇建设相对集中的住宅小区,全面完成20万农民进城目标。三是推进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渭河主城区南大堤主体建设和北大堤绿化,开工建设南山支流治理及二华夹槽蓄滞洪区项目,全面推进秦岭北麓扶贫搬迁和重点村开发。确保全年建成4.3万套保障性住房,并通过收储配租、货币直补等方式,最大可能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四是扩大社保覆盖面。全面实施城乡一体社保统筹制度,研究出台“新合疗”、基本药物制度等配套政策,提高养老、医疗等保障面和标准。对低收入群体、困难家庭实行住房、物价等消费补贴,减轻价格上涨对生活的影响。五是全面推进医改工作。围绕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对照我市医改10大类62条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公立医院等五项改革试点,确保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六是稳控物价涨幅。加强电、水、气、食品、药品等大宗商品及住房价格监管,认真抓好重要商品产销衔接和市场供应,严格控制新调价格项目,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七是加强社会管理服务。着力完善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受灾群众等利益协调机制和补贴政策,完善突发抗旱、防汛、救灾等公共应急预案和工矿企业、交通和公共场所等领域的安全防控,大力创建“平安渭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新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全面启动,渭南加速赶超的步伐更加坚实。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抓住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渭南市2011年上半年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1年8月3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我市201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民生等重点支出有效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不断规范,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上半年, 全市财政总收入512,8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37,046万元,增长36.47%。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45,223万元,完成预算的59.81%,增收63,904万元,增长35.24%。全市财政支出772,673万元,完成预算的66.38%,增支236,557万元,增长44.12%。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75,380万元(含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下同),完成预算的60.02%,增收12,624万元,增长20.12%。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46,043万元,增长41.46%,其中:增值税9,339万元,增长32.62%;营业税14,012万元,增长30.08%;企业所得税3,308万元,增长90.01%。非税收入29,337万元,下降2.88%,主要是去年同期“两权”价款收入较多,抬高了基数。
      市级财政支出98,414万元,完成预算的51.84%,增支20,254万元,增长25.91%。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13,979万元,下降7.59%;公共安全8,377万元,增长4.70%;社会保障和就业12,382万元,增长8.97%;以上项目增幅低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上级专款较多,抬高了基数;教育7,760万元,增长25.12%;医疗卫生8,003万元,增长91.32%;农林水事务17,400万元,增长1.55倍,主要是水利等上级专款大幅增加。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和财政工作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顺利实现“双过半”。今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日趋紧缩,原材料价格及居民消费指数居高不下,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效益提升缓慢,财政增收非常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财政形势,各级财税部门凝心聚力,强化措施,超常工作,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一是坚持月通报、季分析、半年讲评、全年总结考核的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和检查考核,充分调动各级财税部门抓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完善财税部门领导包联县市区抓收入制度、财税联席会制度,夯实收入任务,查找存在问题,督促收入进度;三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动态,加强钼、煤、钢等重点行业监控分析,每月监测20户重点企业纳税情况和主体税种税收变化情况,增强组织收入主动性;四是加大重点企业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纳税评估,堵塞收入漏洞,促进应收尽收。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艰辛努力,地方财政收入超收一个多月的进度,顺利实现“双过半”,财税三部门均完成了“双过半”任务,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创近年来同期新高,县市区收入完成普遍好于上年同期。
      (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力。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63.58亿元,增长48.93%,高于财政支出增幅4.81个百分点。教育方面,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拓宽了教育经费来源;“两免一补”、“蛋奶工程”、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助学金等政策较好落实,62万名中小学生、4.7万名高中学生和2万多名中职学生享受到各类补助,29万名学生受惠“蛋奶工程”。就业再就业方面,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8,700余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3,573人,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5,500余人,951人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公共卫生方面,大力支持医药卫生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合疗参合率97%,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92%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乡镇卫生院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社区卫生基本建设初步完成;农村妇女免费住院分娩、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农村改水改厕3.1万户,农村妇女“两癌”普查、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等项目顺利实施。社会保障方面,华县、韩城、临渭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参保率85%,6.62万名60岁以上老人全部领到养老金;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准备工作完成,7月1日起全面实施;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足额落实廉租房、公租房地方配套,确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方面,及时兑现大中型库区移民直补资金和小型水库后期扶持资金,库区移民扶持政策较好落实;支持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2个人畜饮水、26个农田水利和21个交通道路项目;支持重点扶贫项目建设,搬迁移民1535户6755人。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启动了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市级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从7月1日起,由年人均2.16万元提高到2.52万元,达到了省规定保底线水平。
      (三)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1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6亿多元,协助城投公司融资18亿元,推进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绿化、拆迁改造等工程,有力地支持了“一城五创”。实施重点示范镇财政体制改革,提高重点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支持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安排各类奖励资金3,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筹措中小企业发展和奖励资金3,300万元,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催生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户。筹措资金5,000万元,落实做优做强精品旅游景区的实施意见,支持以华山为龙头的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落实节能减排以奖代补政策,支持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完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实施。兑付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亿元,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和补贴资金兑付额位居全省第一。发放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9,120万元,维护了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行业的切身利益。
      (四)完善支农政策,“三农”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上半年,全市共投入“三农”资金4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突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4.47亿元,全面推进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以及东雷二期抽黄、港口抽黄等大中型灌区病险加固、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解决了25.0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户用沼气3920口,建成乡村服务网点18个。突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开展资金整合,集中财力支持白水等五个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发展、富平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蒲城等四个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安排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通过财政贴息和以奖代补,扶持畜牧养殖场建设。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支持了石羊集团、八鱼油脂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突出支持农民增收。积极落实设施蔬菜财政补贴政策,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8万亩,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左右。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拨付补贴资金18亿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农业生产救灾政策,支持小麦弱苗转化灌溉、增肥等项目实施,促进了灾区生产发展。
      (五)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信息公开稳步推进,市级财政总预算和10个单位的部门预算全面向社会公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强化财政专户资金监管,开展了全市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加快基层财政建设,启动了标准化财政所建设。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扎实推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启动了财政行政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三、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源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和质量不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长缓慢,万元GDP提供的财政总收入仅为全国、全省的46%和44%,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省的三分之一,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偏低。经济发展效益体现到财政方面还有一个过程,短期内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比较薄弱。
      二是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低。6月底,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4.74%,虽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市(区)平均水平9.95个百分点。税收增幅低于全省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营业税低于全省5.1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口径下降3.72%,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增幅也与全省平均增幅存在一定差距。税收征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行业税收征管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大。落实民生领域配套资金,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渭河综合整治、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等,都需要财政予以保障。随着财政保障范围的不断拓宽,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落实财税部门领导包联抓收入制度,坚持月通报、季分析和定期督查考核。继续监测20户重点企业纳税情况,集中开展重点企业纳税评估,推进房地产税收征管一体化,优化煤炭税源电子监控系统,强化税源监控。定期分类公开重点行业纳税情况,公告重点企业欠税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排查重点投资项目和施工企业建筑营业税缴纳情况,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应收尽收。
      (二)完善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支持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园区发展。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支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催生规模以上企业,加快非公经济发展。落实家电下乡政策,促进消费增长。全面加强财源建设工作,建立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加大“三农”投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开展资金整合,保持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投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支农投入机制。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支持渭河综合整治、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等工程建设。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设施蔬菜、畜牧养殖、苹果产业、特色产业等基地建设和涉农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四)加大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配套资金,做好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就业再就业等工作。加大对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五)积极捕捉信息,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跑部进省”力度,多渠道、多领域争取上级对我市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积极抢抓机遇,争取省上给予渭南建设陕西东大门更多支持。认真研究中省政策,对接落实省政府调结构、转方式的财税政策,精心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在专项补贴特别是基数性财力补助上下功夫,力争今年中省对我市各类补助资金增长30%以上。
      (六)加强“两基”建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加快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算公开步伐。全面推行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建设。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加快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构建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大力压缩“三公”支出,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的财政形势十分严峻,各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和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树立“拐弯超车”意识,进一步提高素质,优化服务,增强消化各种制约因素的主动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松,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上半年
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1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上半年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产业支撑、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较大,支出立足实际保障改善民生,财税三部门顺利实现了“双过半”。
      会议指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在全省处于后进位置的现状没有得到较大改变,形势依然严峻。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仍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项目投资进度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工程进展不平衡、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等问题比较严重。
会议要求,下半年市政府要进一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解放思想,创新作为,在培育扶持新项目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原有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工业生产协调支持力度,保持工业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业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销售力度,实现产销同步增长;加强对全市企业的运行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加快重点项目进度,确保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密切跟踪服务大西高铁等跨区域项目,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加项目储备,特别要注重重大项目的策划,要下势抓好中心城市三产项目的策划包装,要重点抓好工业骨干企业的项目扩充,以企引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骨干行业;积极落实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并达产达效,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和财源的不断壮大。
      三是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落实财税部门领导包联抓收入制度,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排查重点投资项目的纳税情况,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四是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制定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对中小高能耗企业、亏损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技改企业从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耗管理,实行跟踪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装备;加快低能耗、高附加值骨干企业的发展。
      五是加强物价调控,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做好物价监控,打击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严控食品类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
情况的报告
——2011年8月31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潘建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监督工作计划,7月25—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市《水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这次检查采取听取汇报、现场察看、座谈了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渭河综合整治及《水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并深入到临渭区、大荔县和合阳县,实地察看了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临渭区段、大荔张家堤防段以及洛惠局龙首坝、大荔县育红水源地保护工程、东蕾抽黄一级站、合阳县大峪河青石店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在此基础上,检查组分别召开了2次座谈讨论会,对这次执法检查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共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水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水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构建抗旱减灾、城乡供水、防洪保安和水土流失防治四大水利保障体系,全市水利工作呈现出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宣传教育深入广泛,水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板报、网络等媒体,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举办法制讲座、召开座谈讨论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水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民水忧患意识和水法制观念,为贯彻落实《水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市政府及各级水行政部门坚持把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作为贯彻实施《水法》的重要措施来抓,强化对水行政和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把培训成绩与执法资格挂钩,为依法管水创造条件。
      (二)超前行动措施得力,渭河综合整治开局良好。市政府紧紧抓住中省综合整治渭河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强领导,强势推进,实现了渭河综合整治的良好开局。切实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整治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工,为在主汛期前全面完成主体工程赢得了主动;多方融资,多渠道筹措、捆绑整合中省项目资金3亿多元,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资金问题;精心组织,强化工程管理,严把施工质量关,抽检结果全部达到工程设计质量要求。渭河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
      (三)项目带动效果明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市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水利项目投资力度,“十一五”全市完成水利投资33.8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沋河综合治理水面景观建成对市民开放,渭南城区南塬应急防洪工程、涧峪水库枢纽和北洛河水保生态项目等一大批骨干项目建成受益。韩城市居河、白帆河、大荔洛河城区段治理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治理等项目建设规模逐年加大。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四)用水需求基本满足,农村安全饮水建设明显加快。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地下水源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量化管理。制定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县城以上重点水源实行每旬水质监测;加大水污染案件查处力度,确保群众用水安全。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基本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明显加快,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解决11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的目标任务。
      (五)洪水灾害损失有效减轻,抗旱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渭河综合整治和南山支流治理工程、渭洛河下游治理、三门峡移民防洪保安等一批防洪工程,有效地消除了险工险段的防汛隐患。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广泛发动群众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抗旱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适时开展抗旱减灾工作,严格执行水费廉政制度,实行送水、浇地、结算和收费“一条龙”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用水积极性;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监督专项执法活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流失区群众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水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水利发展体制不断完善。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水,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管理执法队伍,从制度上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开展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推动水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推动水管单位和水资源管理机构体制改革,推进“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全面加强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素质教育,不断强化行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社会的水法制观念仍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水资源的商品意识淡漠,节水意识薄弱,对水利投资的公益性、社会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依法管水、用水观念仍需增强。
      2、渭河水患灾害仍是渭南的最大威胁。由于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形成河床抬高,渭河在渭南境内已成为悬河,致使渭河入黄不畅,南山支流入渭不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虽然上了不少堤防加固等工程,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施渭河综合整治,根治渭河水患,改善生态环境,是全市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3、各种水事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中小河流的非法采砂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南山支流更为突出。河道乱采、乱倒、乱挖、乱建案件时有发生。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能有效得到遏制,水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我市的大型水库、灌区大多兴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工程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水库病险突出,渠道破损淤塞,灌溉能力萎缩,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对水利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和配套建设迫在眉睫,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工作任务。
      5、深化水利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行政的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还跟不上形势需要。农业灌溉水价严重倒挂,政策性亏损严重,职工收入和待遇明显偏低,人才流失,职工队伍思想不稳,影响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水利事业的体制机制改革需要不断加强。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学习宣传《水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贯彻《水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进全社会水法规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依法管水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要把水法宣传与有关水事案件的查处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2、强势推进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我市是渭河治理的最大受益地区。渭河综合整治对渭南来讲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一切政策机遇,全力加快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按照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相统一的要求,继续高标准、高起点完善规划,严格工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使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考验。切实发挥市场作用,强化资金筹措,继续包装和策划项目,以项目进行引资、融资,确保工程资金链条不断。要高度重视南山支流的整治工作,形成南山支流自身防洪体系,有效根除渭河下游的防洪隐患,“按期、保质、干净”地干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
      3、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抓住今年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争取中省对我市水利项目,特别是防洪保安、城市和工业用水、农村水利灌溉设施以及水利队伍建设方面的更大支持。切实解决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续建配套等问题。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运营机制,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力争我市防洪保安工程、大中型水利工程、抗旱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在“十二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
      4、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严格用水审批制度,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切实做到依法用水,有序用水。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尤其是城镇供水水源地的保护,确保饮水质量安全。切实抓好对380水系的保护工作,促进资源的永续开发和合理利用。切实抓好渭南城区工业用水规划,增强工业用水的综合利用效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节约用水。
      5、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法律责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用法律手段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依法治水的观念。及时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非法采砂、违章设障和水污染等水事案件。加强对河道监督管理,杜绝河道取沙、取石、乱倒、乱建,损坏河道,影响行洪畅通事件的发生。  
      6、进一步抓好水利队伍建设。要从水利事业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两方面综合考虑,不断深化水利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妥善解决灌区职工社会统筹参保等实际生活困难,确保队伍稳定。参照外地经验,尽快建立水费政策补偿机制,解决农灌水价长期倒挂,水管单位政策性亏损问题。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水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水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构建抗旱减灾、城乡供水、防洪保安和水土流失防治四大水利保障体系,全市水利工作呈现出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水政执法更加严肃规范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议对近年来全市贯彻《水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指出,我市贯彻实施《水法》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水资源的商品意识淡漠,节水意识不强,全社会的水法制观念仍有待提高;二是渭河水患灾害仍是渭南的最大威胁,渭河综合整治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三是各种水事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水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更新改造和配套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水行政公共服务水平还跟不上形势需要,深化水利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学习宣传《水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贯彻《水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进全社会水法规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依法管水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强势推进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要充分用好当前的一切政策机遇,按照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相统一的要求,继续高标准、高起点完善规划,严格工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使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考验。切实发挥市场作用,强化资金筹措,继续包装和策划项目,用项目引资、融资,确保工程资金链条不断。要高度重视南山支流的整治,形成南山支流自身防洪体系,有效根除渭河下游的防洪隐患,“按期、保质、干净”地干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
      3、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抓住今年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争取中省对我市水利项目,特别是防洪保安、城市和工业用水、农村水利灌溉设施以及水利队伍建设方面的更大支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续建配套等问题。不断强化水利对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4、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严格用水审批制度,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切实做到依法用水,有序用水。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尤其是城镇供水水源地的保护,确保饮水质量安全。切实抓好对380水系的保护工作,促进资源的永续开发和利用。切实抓好渭南城区工业用水规划,增强工业用水的综合利用效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节约用水。
      5、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依法治水观念。及时查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非法采砂、违章设障和水污染等水事案件。加强对河道的监督管理,杜绝河道违章取沙、取石、乱倒、乱建,损坏河道,影响行洪畅通事件的发生。  
      6、进一步抓好水利队伍建设。要不断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妥善解决灌区职工社会统筹参保等实际生活困难,确保队伍稳定。参照外地经验,尽快建立水费政策补偿机制,解决农灌水价长期倒挂,水管单位政策性亏损问题。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次会议任免名单
(2011年8月31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任  命:
  吕晓春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任俊潮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范玉峰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杨  军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孙永瑞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免  去:
 石璋斌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
 杨俊贤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郭建忠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赵铁军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李俊刚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陈宏璋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1年第3期
[下一篇]:2011年第5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