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1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2/1/31  浏览次数:10244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1年   第五号(总号:022)

目    录

必赢体育                                                                               12月22日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蒋秀侠1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渭南市2010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4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情况审计工作报告……………………………………………………………………………王俊杰4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追加渭南市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
预算的报告……………………………………………………………………………………蒋秀侠9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追加渭南市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
预算的决定……………………………………………………………………………………………1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程忠义12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报告的
审议意见………………………………………………………………………………………………17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任免名单……………………………………18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对专
项工作报告的测评结果………………………………………………………………………………19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一次会议议程
(2011年10月20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市级财政决算报告、关于2010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0年市级财政决算;
2、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追加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4、人事任免。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0月2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
      年初,根据去年12月份财政月报,市财政局向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书面报告了渭南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现在,2010年全市财政决算已经省财政厅批准。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主任会议报告我市2010年财政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49,163万元,增长14.5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0,047万元,占预算332,900万元的102.15%,较上年增长20.3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543,008万元,较上年增长32.40%。
      2010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40,047万元,加上上级财政对我市的各项补助收入1,143,835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8,092万元、调入资金4,729万元和上年结余收入15,423万元,全市收入总计1,542,126万元。
      全市财政支出1,543,008万元,加上上解省支出23,983万元和必须结转到2011年继续使用的各项资金96,475万元,全市支出总计1,663,466万元。
      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后,财政赤字121,340万元,其中当年财政赤字44,913万元,主要是部分县市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等,加大了支出,出现了财力缺口,增加了当年财政赤字。
      二、2010年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2010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3,382万元(含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下同),占预算97,000万元的106.58%,较上年增长23.35%。市级财政支出完成240,426万元,增长25.04%。
      经统计汇总,2010年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10,464万元。其中,出国(境)经费146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713万元,公务接待费3,605万元。
      2010年,市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103,382万元,加上省财政对我市的各项补助收入780,691万元(返还性收入48,66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06,004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61,361万元、原体制补助1,741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64,05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28,937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励补助16,518万元、教育转移支付收入8,603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483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6,223万元、企事业单位预算划转补助收入13,492万元、各种结算补助21,928万元、其他补助685万元)和债券转贷收入38,092万元、调入资金269万元、县市区各类上解17,53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9,210万元,市级收入总计979,183万元。
      市级财政支出240,426万元,加上市财政对县市区的返还性补助25,17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88,80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47,447万元、转贷县市区债券15,540万元、上解省支出14,186万元、必须结转到2011年继续使用的各项资金36,057万元,市级支出总计967,630万元。
市级财政收支相抵后,财政结余11,553万元(其中市本级224万元,高新区10,573万元、经开区697万元、卤阳湖开发区59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201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从2010年财政决算看,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跨上了30亿元台阶,是2005年的3.8倍;税收收入增幅明显回升,收入质量有所改善。财政支出突破150亿元大关,是2005年的5.2倍,保证了政权运转和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二是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了一批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实施,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实施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改造的各项政策,促进了调结构、转方式;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缓解企业资金紧缺问题,确保了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民生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全市十大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资金42.5亿元,增长32%。提高了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两免一补”、普通高中贫困生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蛋奶工程”补助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改革顺利实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药品“三统一”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等提标政策较好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提高政策全面落实。
      四是“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全市共投入“三农”资金90.3亿元,较上年增长35.7%。开展支农资金整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快现代农业苹果、畜牧业等产业发展,支持了农村饮水、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24项惠农补贴项目兑付19.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五是争取上级支持成效显著。2010年,省对我市的各类补助资金达到109亿元,较上年增长34.6%,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总量达到25.4元,当年增量2.46亿元,占全省增量的13.8%;激励性奖励补助资金2.57亿元,增长32.1%;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89亿元,增长20.1%。
六是财政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业务运作程序不断规范。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扩大,启动了公务卡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开展。“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财政监督检查、政府采购、非税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但通过财政决算也反映出了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源结构相对单一,收入质量亟待提高,经济对财政贡献偏低,缺乏能够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骨干财源,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财政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切实加以解决。
      四、对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整改情况
      去年10月,市审计局代表市政府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渭南市市级2009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了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此,市政府非常重视,责成市财政局和相关部门认真对照检查,切实予以纠正和改进。市财政局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逐项制定了整改措施。一是以加快支出进度为重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施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四挂钩”机制,明确部门支出进度管理责任,加快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二是以做全、做细、做实预算为目标,夯实人员信息、项目库等基础工作,完善项目预算编制,将预算外收支纳入了预算管理,减少代编或预留预算项目,提高了年初预算到位率。同时开展了部门预算公开试点,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三是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规范内部运作程序,理顺业务流程,健全了预算管理、非税管理、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促进了财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运行。
      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根据《审计法》有关规定,对2010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在肯定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同时,提出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等建议。对此,市财政局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部门预算改革力度,将政府性基金、资产处置收入等纳入预算管理,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细化“三公”经费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试点范围,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协调配合机制,提高财政支出的时效性和均衡性;严格专项资金管理,规范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和拨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加强对专项资金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全市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市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财政保障范围的不断拓宽,特别是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的加大,财政刚性支出也将增长更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批准渭南市2010年市级
财政决算的决议
(2011年10月20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渭南市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和市审计局局长王俊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渭南市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和市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会议决定:批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所作的《关于渭南市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批准渭南市2010年市级财政决算。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
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
——2011年10月2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审计局局长  王俊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报告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陕西省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监督条例》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审计结果表明,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2010年市级财政财政收入实现10.3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较上年增长23.3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1.93亿元,债券转贷收入2.26亿元,上年结余收入3.92亿元,调入资金0.03亿元,市级财政使用的收入共计28.48亿元;支出完成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4%。
      我市审计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跟踪审计,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底,全市审计机关共对 931个单位和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违规资金9.5亿元,收缴各级财政1164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624万元,审计核减工程建设项目资金3233万元。促进建立整改措施191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64项,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16篇。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市政府要求,依法认真整改上年审计发现的问题。具体整改情况,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已于去年年底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市人大将审计结果整改纳入专项督查范围,今年7月下旬,组织部分代表对退耕还林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及政府性债务审计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督察。
      一、201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财政管理和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1、市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10年,市财政加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管理,继续扩大综合财政预算覆盖面,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但审计发现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部门预算和支出管理有待改进。2010年实行定员定额预算管理单位部分预算定额仍偏低,中途有追加预算现象。
      (2)部分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库。2010年市收费管理处将非税收入3040万元未纳入预算统管,直接拨付各有关单位使用。
      (3)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8259万元。
      (4)市财政2010年将预算内、外及部分专项资金39950万元借出,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当年收回25229万元。
      2、市地税局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2010年,市地税局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加大收入组织力度,成效比较显著。但在税收、基金征解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现象。延伸抽查22户重点纳税企业,发现税务机关通过提前或延缓征收等方式调节税收进度,其中应征未征税款296万元、预征税款202万元、直属征收分局及临渭区地税局、渭蒲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处代扣税款未及时入库252万元。              
      (2)税收收入未按规定预算级次和预算科目缴入国库。市地税局稽查局2010年将涉税罚没收入299万元,上交市收费资金专户;临渭区地税局将征收的渭蒲高速公路营业税33万元以教育费附加缴入国库。
      (3)未及时将稽查应补税款等419万元收缴入库。市地税局稽查局2010年未及时将稽查应补税款、涉税罚没收入及滞纳金381万元、水利建设基金38万元收缴入库。
      (4)对纳税户的监管还不到位。市地税局直属征收分局和临渭区地税局存在在公共户为正常纳税户开具税票问题,致使对部分纳税户纳税情况监管缺失。当年有388户正常纳税户既未申报又未缴纳税款。
      3、县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对临渭区、大荔县、澄城县3县(区)2009年度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应缴未缴预算收入5751万元,未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和预算科目入库预算收入2208万元,挤占挪用及滞留欠拨专项资金34515万元。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审计市发改委、民政局、公安局、教育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工信局、药监局8个一级预算部门,延伸审计36个所属单位。组织市本级40个部门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内部审计自查,并对其中 11个单位进行了审计抽查。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8个部门财政性资金支出预算为27039万元,实际执行率平均为99.26%,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审计及抽查也发现一些部门预算执行不够规范,主管部门与所属单位间预算管理水平和财务基础工作不均衡,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未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民政局、公安局滞留应下拨预算资金1190万元,水务局、工信局、教育局滞留应下拨专项资金1035万元,教育局挤占专款15万元。8个一级部门中有6个部门招待费和公车消费支出较上年有所增长。
      二是部门、单位财务核算不规范。国土资源局专款收入639万元未设立专帐核算;药监局等5个部门、单位少计收入1005万元、少计支出367万元;水资办及东雷抽黄管理局未按规定列收列支47万元;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及其二轻学校购置资产未入账核算252万元。
      三是未按规定程序购置、处置资产。工信局、老年活动中心未执行公开招投标组织施工516万元,发改委、民政局机关及2个下属单位未通过政府采购购置资产93万元;交警支队2个已竣工建设项目未进行竣工决算,考试中心违规处置资产9万元;时村农场固定资产盘亏未报财政部门审批核销80万元。 
      四是未按规定征缴财政收入。国土资源局在应征未征土地契税402万元情况下,违规发放土地使用证33份;公安局4个分局、城区水资办使用不合规票据收取罚没收入18万元、水资源费65万元;水务局、药检所等9个部门、单位应缴未缴税金20万元,教育局及教研所应缴未缴财政专户资金57万元。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今年3月至5月,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合对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专项审计。截至2010年末,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890259万元,其中市本级335495万元。全部债务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81210万元,占76.52%;负有担保责任的142653万元;其他相关债务余额66396万元。审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为弥补地方财力不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债务的举借、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举债融资不规范,大部分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县级政府普遍缺乏政府性债务管理具体办法,有的多头举债,底子不清,职责不明,未建立偿债准备金。二是债务增长偏快,债务资金借管用环节缺乏控制。2007至2010年,全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年均增长49.52%,高于全市财政收入和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中各县以拖欠工程款形式形成的债务截止2010年底达48740万元。个别县违规使用债务资金1420万元;一些单位违规集资15906万元。三是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至2010年底,全市两级政府设立企业法人融资平台公司16家,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37193万元,占全市债务余额的26.64%。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弱。16家融资平台公司举借资金闲置半年以上9040万元,有5家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问题,涉及金额29300万元。
      (四)重点民生工程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一)去年下半年,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全市教育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1) 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滞留欠拨专项资金3419万元;(2)部分中小学违规收费1496万元;(3)韩城市部分学校挪用收费资金和公用经费支付教师津补贴、奖金等计1327万元;(4)临渭区部分学校基建工程交付使用多年,未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手续。
      (二)去年下半年,全市审计机关对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1)各县(市、区)社会抚养费征收均未达到规定标准,平均征收率为70.18%;(2)社会抚养费管理不规范。蒲城、韩城等5个县市财政部门未将社会抚养费139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直接拨付单位使用,白水一些乡镇坐支社会抚养费23万元用于弥补计生事业支出;(3)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未足额兑付,兑付率仅为31.48%。
      (三)今年上半年,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1)结余基金活期存款比例较大,不利于基金增值。止今年6月我市各项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8894万元,扣除2个月的周转金后,其余35629万元未转存定期或购买国债。(2)收入未及时转交财政专户3280万元。(3)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不平衡。市本级及韩城市全面开展,但截止2010年底欠缴养老保险费9020万元;富平县、潼关县仅有少量事业单位参保;蒲城县启动运行后于2010年停止;其余县(市、区)则未开展。
      (四)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对市本级和大荔、富平、蒲城3个省管县2009至2010年就业再就业资金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发现存在问题主要是:(1)财政未及时拨付专项资金2993万元,应配套担保基金1912万元未落实;(2)违规预拨及扩大支出范围列支补助资金3162万元;(3)改变项目用途或用款单位挤占再就业补助资金1528万元;(4)再就业专项资金结余超过规定比例5.68个百分点,资金使用率偏低。
      (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底,市审计局对20名县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涉及的领导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基本履行了经济责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审计发现4个县市普遍存在应缴未缴预算收入、虚列财政支出、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未批先征土地等问题;12个部门存在无依据收费221万元,无依据发放补助127万元,挤占滞留专项资金5201万元,部分单位公用经费支出超标准等问题。
      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针对审计结果分别提出整改督办意见,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整改落实。
      一是对财政管理和税收征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市财政局认真整改,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下达了关于做好2011年预算执行工作及明确预算指标登记流程等规定,进一步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对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2011年全部上缴国库,同时按照中省要求,自年初起,对除教育收费外的其他非税收入已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对滞留专项资金问题,制定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加快支出进度。市地税局对税收征收解缴中存在问题,已在汇算或积极催收;对纳税户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正在组织力量,逐户核实情况,查找原因,堵塞漏洞。三个县(区)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发现的问题,应上缴上级财政的资金已经上缴,应调整的会计账目已经调整。
      二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整改,拟定《渭南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债务管理;对部门预算执行和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发现的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单位限期整改,并完善有关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市审计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组织、纪检等部门报送了审计结果报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后谈话,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增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意识和财经纪律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
      加强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一)继续细化预算管理,扎实推进预算公开。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管理编制办法和项目库管理工作,加强重大项目预算评审,提高预算的科学性;扎实推进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均衡预算支出进度,统筹安排结余结转资金,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各部门要在加强机关财务管理的同时,切实履行对下属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责任,规范支出行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支出。
      (二)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健全债务管理体制。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举债决策程序,将债务举借、偿还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从严控制新增债务规模,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情况,积极稳妥处理存量债务。建立全口径债务监管体系,防止债务资金的闲置和损失浪费。对现有融资主体进行清理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资本金,提高盈利和偿债能力。  
      (三)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项目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民生等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研究和改进专项资金配套办法,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和相应的绩效考评办法,确保各类专项资金规范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提请追加渭南市2011年市本级
财政支出预算的报告
——2011年10月2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蒋秀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超常工作,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市本级将有一定的超收。为了解决当前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对市本级超收财力作支出安排。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提请追加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请予审议。
      一、2011年市本级预计超收情况
      预计2011年市本级超收财力为19,339万元。超收财力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超收10,000万元。前九个月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36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80.68%。根据目前收入的进度和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形势的分析,预计市本级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000万元,较年初预算112,000万元超收10,000万元。
      二是市本级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6,239万元。2011年省对我市本级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33,613万元,较2010年市本级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27,374万元增加6,239万元。其中省财政今年补助农村“八大员”养老补助1,099万元,由市财政列支安排到县市区。
      三是省财政一次性结算补助3,100万元。
      二、市本级超收安排具体意见
      2011年市本级超收安排主要用于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和社会事业的重点问题,同时支持解决经济发展和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据此,我们对2011年市本级超收财力19,339万元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一)安排工资福利资金4,012万元。
      1、提高市级津补贴标准支出3,200万元。报经省政府同意,从2011年7月1日起,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补贴标准由年人均2.16万元提高到2.52万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同步提高,相应需增加工资性支出。
      2、提高市级防暑降温费标准支出812万元。按照省上规定,从2011年6月1日起,防暑降温费执行标准由目前的每人每天1元提高到每人每天6元,相应需增加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二)安排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426万元。
      1、教育支出1,000万元。用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建设。
      2、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276万元。省政府规定,市级财政按每人每年增加0.5元安排计划生育经费,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和验收标准,需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
      3、文化旅游支出2,150万元。其中:渭南博物馆筹建资金500万元,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资金1,100万元,渭南旅游形象宣传、华山景区创建5A景区奖励、陕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资金550万元。
      (三)安排社会保障等项目配套资金4,704万元。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1,500万元。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市从7月1日起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根据中省相关规定,市财政需安排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配套资金。
      2、农村“八大员”养老补助支出1,099万元。按照省上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将农村“八大员”全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均按参加新农保统筹加工龄补助的办法解决养老待遇问题。省财政在今年均衡性转移支付中专项增加了这部分补助,需要在市级财政支出中列支。
      3、市级离休干部医疗统筹费提高标准115万元。按照省上政策规定,从2011年起,市本级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标准从1.17万元提高到1.8万元,市级财政需负担183名离休干部统筹费提高标准增加的支出。
      4、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残疾人生活补助、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等市级配套810万元。
      5、文化体制改革退休人员待遇资金896万元。按照市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有关规定,从2011年1月起,市直转企改制单位提前退休人员,从提前退休之日起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的退休费及津补贴由市财政承担。
      6、乡镇干部“四难”问题资金284万元。为了切实解决乡镇机关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稳定乡镇基层工作,全市每个乡镇安排5万元,其中市级2万元,县级3万元,用于解决乡镇机关干部“住房难、吃饭难、洗澡难、如厕难”问题。
      (四)安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抗洪救灾资金3,000万元。
      (五)安排交通建设和企业贷款贴息资金2,567万元。
      1、交通建设支出2,000万元。用于G310渭南城区过境一级公路尾留工程建设。
      2、公交发展资金300万元。用于补偿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
      3、工业企业流动贷款贴息市级配套资金267万元。
      (六)安排政法专项资金680万元。
      为了提高基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根据中省推进政法经费体制改革的精神,需安排基层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线干警生活补助等资金。
      (七)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应急装备及救援演练资金950万元。
      以上市本级超收财力的安排,共需追加2011年市本级支出预算19,33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4,288万元,公共安全680万元,教育1,0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3,1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4,70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110万元,农林水事务2,190万元,交通运输2,0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67万元。通过上述安排,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16,229万元,占市级超收财力的83.9%。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我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在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努力确保全年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批准追加渭南市2011年市本级
财政支出预算的决定
(2011年10月20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蒋秀侠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提请追加渭南市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报告》。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和市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追加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9,33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4,288万元,公共安全680万元,教育1,0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3,1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4,70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110万元,农林水事务2,190万元,交通运输2,0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67万元。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0月20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程忠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报告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和做法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开展优质服务,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2010计划生育统计年度,全市总人口552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85‰和 5.13‰,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42%,低生育水平始终保持稳定。
      (一)加强领导,强化协作,着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三个一”体制。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齐抓共管、一票否决的“三个一”领导体制,实行“三线”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不少于4次,连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人口计生工作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实施综合治理。市、县相继成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领导小组等机构,发挥相关部门职责,实施综合治理。市、县计生局先后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人口计生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展。制定下发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计生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三是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市上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并确保人口计生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保障全市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开展。市级计生经费投入由2005年的475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2156万元,提高了4倍多,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广泛宣传,创新载体,努力推进新型人口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高层倡导。每年都将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知识印制成市委中心组内部资料,为领导学习决策提供参考。2009年8月,邀请省上专家为市委中心学习组领导进行新《条例》专题辅导,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强化高层倡导。二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政策法规、新闻信息和工作动态等。今年6月份,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妇女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12家新闻媒体14名记者组成的中、省媒体采风团聚焦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开展新闻采风活动,深化对外宣传工作。三是精心策划开展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计划生育文艺演出、“少生快富十大带头人”评选表彰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提高了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每年利用 7.11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扎实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去年2月4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在我市举办了“三下乡”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捐赠10万元慰问了330户计生贫困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计生人家。四是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先后组织筹办了全市关爱女孩现场会、知识竞赛、摄影展等活动,承办了全省关爱女孩“三秦行”活动,营造了关爱女孩成长、关心母亲健康的浓厚社会氛围。今年暑期,与团市委联合招募10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女孩宣传教育和问卷调查活动,推动关爱女孩行动深入开展。五是积极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将人口计生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不断丰富计划生育宣传内容,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开展以倡导男女平等、家庭和谐、优生优育为一体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计生宣传的文化品位,深化宣传效果。
      (三)围绕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健全人口数据信息库。层层开展村级帐表卡册竞赛活动,规范卡册填写和数据上报工作,建立完善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创建省级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市、县活动,投资200万元建成市人口计生信息中心,在全市各部门达到一流标准。对渭南人口网进行升级改版,被市政府评为优秀门户网站,实现了省级信息化项目市目标。同时,全市8个县达到省级信息化项目县标准,今年可望全部达标。二是加强村级人口计生管理。把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心下移,加强村级计生网络建设,公开招聘村和社区计生专干,建立了县管、乡聘、村用的管理模式。强化基层专干教育培训,轮训人数达2万余人次。市上每年列支100多万元对全市3225名村专干给予补助,进一步提高村专干待遇。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阵地、新家庭建设和村民自治活动,基层基础工作普遍加强。三是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村村清”和创建先进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等工作,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与32个地市签订了流动人口计生双向管理协议,在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挂牌成立了第一家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和信息管理中心,推进渭南、运城、三门峡“黄河金三角”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构筑关中——天水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为加快流动人口“一盘棋”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三大工程
      一是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以创建国家、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为载体,不断加强县、乡计生服务站建设,提高人口计生系统技术服务能力。11个县级服务站全部被列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韩城、大荔、临渭、合阳、富平荣获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称号,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提前一年实现省优目标。投入143万元为各县市区配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车11辆,近期在省上配发70辆服务车的基础上,市、县再投入370万元为73个乡镇办服务站全部配备计生服务车,为“母亲健康工程”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认真实施母亲健康和优生促进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全市联动,宣传先行、科学倡导,依法推进、规范操作,改革创新、分类指导,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全市累计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服务182.4万人次,实施治疗57.4万人次。开展免费婚前检查9.9万人次,孕前筛查10.8万人。开展了“幸福微笑”公益行动,免费为45名唇腭裂患儿实施了康复手术。去年11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开展两项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我市开展两项工程的经验。三是扎实开展家庭创业工程。各县市区结合优势产业和“一村一品”规划,采取种植、养殖、加工项目扶持,积极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全国幸福工程、全省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先后落户我市蒲城县和富平县,惠及农村计生家庭 1017户,户均增加收入4500元左右。2010年7月份,副省长郑小明来我市检查导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五)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保障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积极落实奖励扶助政策。把落实优惠政策作为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奖励扶助办公室,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认真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放弃二孩生育奖励、特别扶助、新农合补助等奖励扶助政策,受惠群众累计达到57.1万人,享受各类奖励扶助资金5570万元。二是着力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以新修订的《省条例》实施为契机,组织召开提高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暨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现场会,着力推动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全面落实。全市累计投入1884万元,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156997户,办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伤害保险155397份,先后为481户进行理赔,金额达80多万元。三是认真做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工作。积极协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了《渭南市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办法》,明确了补助金发放范围、资金来源、发放程序和政策衔接等问题。认真摸底登记,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今年8月30日,举行了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仪式,得到群众好评。目前,全市已有18883名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享受补助金2401.9万元。四是制定落实其他优先倾斜政策。实行中考加分优惠政策,全市累计有2563名计生家庭子女因享受这一优待顺利升入高中。同时,对1524户贫困计生家庭在危房改造中优先安排,对3074户计生家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给予倾斜优惠。
      (六)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切实提高部门法制化建设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依法行政责任制。全市各级都建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并对行政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程序、监督机制进行了规范。开展了基层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诚信计生活动,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二是严肃查处违法生育案件。加大违法生育查处力度,先后开展了党员干部职工计划生育状况清理清查和“回头望”活动及农村生育秩序清理清查工作,共清理出违法生育对象13768人,征收社会抚养费2550万元。三是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定期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和计生药械市场专项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施行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近年来共查处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单位78家,没收终止妊娠药品210箱、医疗器械90余件,查处“两非”案例17起。四是扎实开展便民维权活动。统筹规划,严格标准,扎实开展县、乡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明确政策和工作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在渭南人口网设立网上办事模块,开设了12356阳光计生热线,畅通咨询投诉渠道。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连续4年名列前茅。五是强化执法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以及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执法自查和检查活动,先后开展了请农民工兄弟姐妹评计生和请流动人口评计生等“双评”活动,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全市没有一例因粗暴执法、违法行政而引起的恶性案件发生。
      (七)凝心聚力,创新跨越,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全市各级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大力弘扬“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有先进就当”的创先争优意识,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等活动凝心聚力,激发干劲,推动人口计生事业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江帆、王培安、崔丽、省委书记赵乐际、必赢体育常委会原副主任崔林涛、副省长郑小明、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先后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奖励扶助工作先进单位、“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集体、人口计生目标责任考评连续三年优秀奖、流动人口管理先进集体、全省人口计生系统运动会三连冠,市人大评议满意单位等荣誉,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跃居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控制人口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十一五”以来,全市育龄妇女总数逐年增加,由2005年107.56万增加到2010年的111.02万,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市育龄妇女将达到149.24万人,其中20-29周岁生育旺盛期女性将达到55万人。同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生育间隔取消,造成人口出生高峰,加之群众生育愿望与生育政策差距较大,因此工作稍有松懈,低生育水平就会出现反弹。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2010年全市65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46.7万人,占总人口的8.95%,预计2015年将达到 57.44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0.09%,老龄人口在“十二五”将出现第一次高峰,对劳动力结构和社会养老带来严重挑战。三是提高人口素质任务紧迫。我市“十一五”期间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虽有所下降,较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141.6/万低61.9个万分点,但每年仍有400多缺陷儿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四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我市年转移劳动力80万人左右,常期在外人口3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5.4万人,流动人口数量增大,流动性增强,婚育状况掌握难,节育措施落实难,违法生育查处难,给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三、今后工作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4.26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
      (二)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落实《渭南市稳定低生育水平考核办法》,加强人口大县和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深化人口战略研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科技等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大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深化母亲健康和优生促进工程。动员社会力量,深化“关爱女孩行动”,依法打击“两非”行为,建立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步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四)加大人口计生利益导向力度。全面落实法定优惠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制定普惠政策时,进一步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切实解决计生家庭的实际困难。扩大家庭创业工程覆盖面,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支持力度,增强计划生育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保障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确保财政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进一步巩固创优成果,广泛开展创建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县、先进社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民自治示范村等活动,切实提高人口计生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加强人口计生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尽心尽力履职、兢兢业业干事。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人口计生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方向,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大事,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保障,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综合改革,情系计生人家,接受人民监督,向人民报告,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答卷。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程忠义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会议指出,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很艰巨,人口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综合治理、两地信息沟通、权益保障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个别县(市、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任务仍很艰巨。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教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群众、基层党员干部、流动人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基本国策观念,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舆论氛围。
      2、切实加强人口综合治理。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共同参与、群众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实行严格的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坚持做好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特别是要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力度。要把出生人口性别比作为重要指标,严肃查处私自终止妊娠的行为,杜绝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现象。依法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3、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要在认真落实中省有关奖励扶助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农村养老保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同时,要以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计生家庭创业工程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真正让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4、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要始终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建立资源共享和经常性工作机制。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培训,增强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形成良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氛围,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推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一次会议任免名单
(2011年10月20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任命:
陈广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免去:
王耀武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决定任命:
张志斌为市信访局局长;
张 永为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杨公平为市商务局局长;
姬智武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赵洪冬为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
决定免去:
汝增瑞的市信访局局长职务;
李宏选的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职务;
张选民的市商务局局长职务;
赵洪冬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职务;
胡寿文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职务。
 
任命:
郭 丽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吴丽宁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赵继锋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张艳琴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
刘 丰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副庭长。
免去:
殷旭勃的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职务;
冉旭峰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俞淑华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吴丽宁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职务;
陈海洋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副庭长职务。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一次会议关于对专项工作报告的
测 评 结 果
 
                     报    告    名    称                                   满意票      基本满意票      不满意票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34              0                  0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1年第4期
[下一篇]:2012年第1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