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4/3/15  浏览次数:10689 次  来源:必赢体育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4年   第一号(总号:036)
目    录
必赢体育                                     3月15日

徐新荣书记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徐新荣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奚正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的决议……………………………………………………………………………………
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
 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王荣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
 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的决议……………………………………………………
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的报告………………………………………………………………………………渭南市财政局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
 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的审查结果报告……………………………………………………………………………王荣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渭南市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4年)…………………………雷孟斌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渭南市中级人民法
 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4年)………………………………………………张振伯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渭南市人民检察院
 工作报告的决议……………………………………………………………………………………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4年)……………………………………………………刘伟发
关于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
 意见的报告…………………………………………………………………………………郗怀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大会执行主席分组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名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名单………………………………
 
徐新荣书记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19日)
中共渭南市委书记 徐新荣

各位代表、同志们:
  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忠实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积极建言献策,共商改革大计,展现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大会发扬民主、求真务实,会风清新、成果丰硕,必将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渭南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局面。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渭南市委,向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和与会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这次大会选举我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超武同志为副主任,这是各位代表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凝聚着全市人民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新期盼。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由于年龄的原因,孟斌同志不再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职。多年来,孟斌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勉工作,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向孟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目前,渭南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既要爬上全省平均水平这面坡,又要迈过结构调整这道坎,必须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不留后遗症的发展。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毫不动摇地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依托“园区、城区、景区”建设,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战略产业培育,全力搞策划、抓招商、引项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努力打造渭南经济升级版。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集中精力建设好中心城市,推进县城扩容提质,赋予重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形成三级城镇格局,逐步规划推进40万人的农业转移人口群体、30万人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群体、35万人的就近城镇化人口转移群体进城落户,下大气力破解公共服务死角、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等“城市病”,真正让居民在城市生活得舒心、工作得顺心。要切实做好“三农”工作。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关爱服务,真正幸福安居。
  改革创新是渭南实现跨越发展、加快负重爬坡的唯一捷径。要以建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为目标,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我们以往熟悉的审批、管制和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思维方式,放开应放的,管好该管的,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能,催生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改革创新不是哪一级哪几个部门的事,市县要改,基层也要改;政府部门要改,事业单位也要改,各级各层、各行各业都要改。要逐步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自由进入,让各类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激励更多的人投资兴业、干事创业,使渭南企业和工商个体户越来越多,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富。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期待有一份好工作,住上一个好房子,家庭收入能够稳定增长,社会保障能够更加完善,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老年人能够健康长寿,大家都能公平地享受到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享有天蓝地绿的生活环境。 
  我们职责就是积小梦成大梦,持续加大对民生投入,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为每个人干事创业提供舞台,为每个家庭实现梦想创造条件,让大家都能依靠勤劳和智慧,过上富裕舒心的好日子。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要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务、政务和一切部门权力公开,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扎紧制度笼子,管住公权力,营造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让企业家办企业更加方便,不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遭遇“潜规则”;让老百姓看病、上学、就业、办事更加容易,不用再托人情、找关系、请客送礼。坚持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尊法守法,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合理诉求,从根本上消除“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正常现象,努力形成全民守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深化平安渭南建设,坚决做到整治社会治安“零懈怠”,安全生产责任追究“零容忍”,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切美好愿景都要靠实干来实现。“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渭南各级领导干部的嘱托。我们要高举实干的旗帜。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让埋头苦干者有舞台、受尊重,让投机钻营者受冷落、遭鄙视,激励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争当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家。坚持自我砥砺、自我加压,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事创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改“四风”为突破口,以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纪律作风大整顿再排查活动和“立行真改、从我做起;当好标杆、向我看齐”为载体,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实”字上下工夫,在“改”字上做文章,在“转”字上见成效,着力营造“扫除四风、一心为民、低调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努力用活动实效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凝聚力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渭南的事业需要556万渭南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翻开渭南的历史长卷,历代不乏先辈圣贤,他们心怀天下、为民立命,舍生取义、敢作敢为,展示出一种铮铮风骨和矢志追求。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新的征途中,每一个渭南人都应秉承和弘扬先辈们的精神财富,始终保持一种敢于担当的勇气、不甘落后的骨气、赶超跨越的锐气和扬善祛邪的正气。只要每个人都能提振精气神,传递正能量,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汇聚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把渭南人民的事业干得更好,绘就出“中国梦”渭南精彩华章。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大工作在保障改革和促进发展中大有作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和重要人事任免权。要加强同代表的联系,拓宽知政知情渠道,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为代表履行职责搞好服务。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配合并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既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当标杆、做表率、树正气,又要代表人民发挥好监督作用,盯住要落实的事,监督不落实的人,把群众的意愿表达好,把人民赋予的职责履行好,在服务和促进全市改革发展中创造一流业绩、展示良好形象。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奚正平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同意并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综合施策,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会议充分肯定市人民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    会议号召,全市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抓住机遇,自我加压,好中求快,提质增效,凝心聚力,克难奋进,为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2月17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代市长  奚正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五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面对困难稳中求进、陕西东大门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完成1349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14.7亿元,增长 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164元和7565元,增长10.8%和1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7.2亿元,增长15.3%。
  (一)在抢抓机遇中持续扩大投资,发展动力显著增强。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8%,50个项目建成投产,36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澄城烟厂技改、西石化搬迁等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举办了首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37个,到位资金494.5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7.6亿元,增长25.2%。
  (二)在平稳增长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211.2万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8个,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大荔模式”成为全国农资农技双服务的典范,富平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28.5亿元、增加值603.3亿元。高新区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陕煤70万吨聚烯烃生产线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投资60亿元的陕化节能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50亿元的经开区申华汽车博展园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0.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924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华阴市率先开通旅游免费公交,潼关成为全国第一个景区无门票县市,华山景区网络媒体形象评价在全国5A景区中排名第一,全市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增长36.3%。新培育发展限上贸易企业95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3.4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22.4亿元,贷款余额726.02亿元,分别增长13%和16.6%。
  (三)在加快城镇化中推进美丽渭南建设,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实施建设项目163个,完成投资163.8亿元。城市“五纵六横一环”道路网络基本形成,供、排水管网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4%。渭河综合整治堤防工程基本完成,城区段2万亩河滩全面实施退耕还河还湿地,中心城市“一河两岸”发展格局初现雏形。10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48万人。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11.1亿元,2个省级文化古镇和12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城市社区168个、农村社区971个。16.8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38.13%。坚持将节约的“三公”经费用于环境治理,彻底取缔了富平、蒲城土法石灰窑。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成效明显,完成造林绿化54.8万亩。“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均实现省考目标,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09天。
  (四)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24.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1.5%。新中心医院建成投用,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市博物馆基本建成;实施韦罗高速、国道108改造等交通项目40个,完成投资30.1亿元;筹资1802万元,为816户失独家庭发放了一次性补助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3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40.3万人,4.5万农村孕妇免费住院分娩,34.4万70岁以上老人享受津贴,15万人享受医疗和临时救助,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基本医疗覆盖面均达到99%;建成各类保障房18918套;34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18.5万人实现脱贫,33.2万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渭南职教集团组建顺利,合阳县“双高双普”正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成功承办了2013赛季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等重大赛事,渭南籍运动员武柳希在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摘取金牌;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获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华阴老腔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活动和2014中央新春团拜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6.48%和68.16%,信访“三无”创建和平安渭南建设深入推进,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在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营改增”试点进展顺利,组建了4个国有企业集团,完成了12户商贸企业改制。韩城计划单列试点进展顺利,简政放权取得阶段性成效,下放县市区经济管理权限127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49项。行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初见成效,减少财政供养人员553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渭南海关建设进展顺利,与西安市政府签订了《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韩国龟尾市开展了友好合作交流互访,与黄河金三角等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与12家高校院所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全市科技研发投入13.23亿元,技术交易额完成6094万元,专利授权量529件。首次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27人,先后引进博硕士人才132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75名。
  (六)在转变作风中加强自身建设,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重大决策群众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有效落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报告工作和联系沟通机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扎实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再排查和“当好标杆,向我看齐”、电视问政、“向人民报告”等活动。全市“三公”经费下降10.06%,会议费下降26.29%,先后实施责任追究60人,有力促进了政府系统作风转变和效能提高。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全面进步,监察、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严峻挑战和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于预期。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位居全省前列;食品药品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环保、地震、体育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群众满意度较上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我市入选全国资源成熟型城市序列,并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中心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蒲城、合阳、潼关和大荔进入国家卫生县城行列,韩城、富平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以反“四风”为重点的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新的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渭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仍处于欠发达地区行列,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化水平、经济外向度和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去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增加;市场主体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与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群众还不满意,特别是个别负面典型案件的发生,影响了渭南的对外形象,伤害了渭南人民的感情。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2014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攻坚之年。虽然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我市发展仍然面临着扩充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但国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市是人口大市,区位优越,基础资源条件好,城镇化水平低但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努力,各县市区都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条件。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机会,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使渭南发展的更好更快,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综合考虑,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实现上述目标,一定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好中求快,提质增效,形成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一定要坚持项目带动,强化投资支撑,打造更加突出的发展优势;一定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催生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凝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力量,为把渭南打造成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的关天开放之门、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新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东西合作高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旅游胜地而不懈努力。
  (一)以抓项目扩投资为抓手,强化经济发展支撑
  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35亿元。
集中推进重大项目。坚持领导包抓、讲评观摩等措施,全力加快28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完成投资1200亿元。做好环境保障,支持西气东输三线、神渭输煤管线、大西铁路、宁西铁路复线、渭玉高速等中省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黄河雨林上延续建工程主汛期前完工,阳山庄钢铁炉料、富平生态水泥上半年投产,陕煤70万吨烯烃、青岛啤酒搬迁一期工程三季度建成,韦罗高速和连霍高速渭南西出入口改造年内竣工。力促澄城烟厂技改、富平热电联产、禹门口黄河大桥等年内开工建设,西石化搬迁年内完成项目选址及可研阶段任务。
  重视项目策划争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和产业导向,紧盯汽车类项目、化工能源加工项目、资源类深加工项目等,精心策划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投资项目,确保年内策划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完善大项目组建班子、小项目确定专人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省政策和资金支持。
  切实加大招商力度。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工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引进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央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注重以商引商,强化驻外办事机构的招商职能,完善项目跟进和落地服务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560亿元,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确保市行政服务中心上半年建成投用。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探索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完善制度体系,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牢固树立“企业家功高、纳税人至上”的理念,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确保投资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高端化、集约化、效益化为方向,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工业竞争实力。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努力将渭南打造成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的中试站、孵化器、聚集地。积极支持拓日新能、LED光电产业等稳产促销,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推动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提档升级。抓住列为全国资源成熟型城市的有利机遇,增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建筑企业,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培育壮大企业群体。继续落实财政奖励等扶持政策,促进龙钢、金钼、中联重科、黑猫焦化、陕化等重点骨干企业释放产能、提质增效。鼓励引导优势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扶持成长潜力大、发展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公租房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承载能力。落实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开展园区托管模式试点,着力提升县市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强化上下游配套和产品开发,推动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组建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整合相关资金,支持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申报中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使渭南成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力争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以上,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不断壮大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创业团队。
  (三)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打造生态田园新城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切实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促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搞好渭南新区规划和主城区综合管网、城市风貌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布局,力争中心城市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完成韩城和华阴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着力提高规划水平,让城市延续历史、融入自然,使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90个,完成投资266亿元。以强化基础、聚集产业、搞活商业、提升人气为重点,着力提高高新区发展层次,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国家级高新区形象;集中支持经开区加快发展,注重产城融合,突出田园都市特质,打造渭南新区;加快渭河城区段堤顶道路和景观建设,推进河滩退耕还河还湿地工程和两岸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滨河景观长廊,使渭河真正成为城中河、生态河、景观河;大力支持临渭区实施老城区开发,抓好规划编制,加快改造步伐,恢复历史风貌。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打通解放路、前进路北段等城市道路,加快北水厂建设,3月底前启动抽黄供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使城市供水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实施城市“温暖”工程,加大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启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加快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步伐。
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以扩容提质、一城三创为重点,提高县城标准化建设水平。突出抓好19个省市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古镇建设。加快重点镇“扩权强镇”步伐,赋予重点镇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打造县城副中心。以14个省市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为带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民不离乡土就能享受城市生活。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等保障机制,推动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年内转移户籍人口18万人。把进城落户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城乡医疗养老保险整合、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努力让进城落户人员平等享受市民待遇。
  (四)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规模化提高产量、以标准化提高品质、以品牌化提高声誉、以市场化提高效益,着力推进西部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力争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
  强化粮食安全意识。严守耕地红线,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粮食生产集中区,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10万吨以上。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现代果业强市,力争全市水果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以设施栽培为重点,推进“菜篮子”工程提档升级,力争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进一步加快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10%以上。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整合提升“白水苹果”、“蒲城酥梨”、“韩城花椒”、“大荔冬枣”、“临渭葡萄”等区域品牌。加强对名优农产品的产地保护、商标注册和广告宣传,加快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制定综合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力争年内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市级名牌产品12个。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经营和管理,加快万亩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园区15个,园区总面积达到70万亩。注重向农业的二产和三产要效益,使农业不仅成为富民产业,更成为强市产业。着力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年内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实现“大荔模式”乡镇全覆盖。
  (五)以打造国际一流旅游胜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58亿元,增长12%。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整体推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华山申遗步伐,实施西峰索道及310国道沿线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太华湖”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推进洽川、少华山、潼关古城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沿黄公路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渭河大桥、洛河大桥年内开工,促进沿黄旅游开发。加快韩城“风追司马”、 富平红色旅游、蒲城唐陵和白水林皋国际慢城等旅游开发。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化与黄河金三角城市的旅游协作。实施旅游标准化战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让游客在渭南慢下来、住下来、乐起来。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2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和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万达城市综合体、红星美凯龙、经开区申华汽车博展园、潼关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加强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引进高端商贸企业来渭发展,积极发展各类服务业,全年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80户。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支持商业银行等在渭南设立分支机构,规范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打击非法融资,年内新增各类贷款150亿元。
  着力扩大市场消费。扶持文化旅游消费,稳步发展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培育网络购物等消费热点。推进中心城市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延时公交运营,延长商业网点营业时间,不断激活市场消费。继续搞好双百市场、蔬菜进社区、放心粮油全覆盖等工程。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6亿元。
  (六)严守生态红线,打好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攻坚战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机制,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建设美丽渭南。
加强生态建设。组织实施南塬城区段全面绿化,持续推进秦东大地园林化,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巩固小流域治理成果,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加快渭河综合整治,完成二华蓄滞洪区主体工程。全面实施卤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抓好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围绕湿地积极发展高科技和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关中“绿肺”。扎实推进生态县、生态镇和生态村创建,力争华县、华阴创建为省级生态县。
  狠抓环境治理。尽管去年我们取缔土法石灰窑、关闭秦岭开山采石、整治烟花爆竹等,影响了1个百分点左右的GDP,但环境治理的决心不能动摇。强力落实“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推进渭河三年治污行动,确保年底实现“三年变清”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各项目标。通过“关小上大”、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替代产业等,促进建材产业做优做强。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借鉴白水、大荔、合阳等县经验,狠抓农村清洁工程和垃圾处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根本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七)突出重点守住底线,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首要责任。我们将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坚持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扎实落实各项民生措施,努力使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农民工、非公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工作,推进社会保障由补缺型向普惠性转变。加强医保基金征缴,探索推行大病统筹。开工建设保障房4.7万套,推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制度,着力提高群众满意率。加强社会救助和城乡低保管理,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专业扶贫、精准扶贫,启动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扶贫移民搬迁七年行动计划,年内搬迁0.8万人。抓好20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年内实现18万人脱贫。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力推进“双高双普”县创建,继续实施千校达标工程。确保渭南初级中学、经开区渭南中学9月1日建成开学。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新建改建幼儿园31所。整合重组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推动渭南职教集团快速发展。积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着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强化教育安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启动建设渭南市儿童医院。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推动民营医院进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合疗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搞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精心办好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年内建成市图书馆,做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规范化服务,抓好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和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支持优秀剧目和精品力作,促进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着力维护安全稳定。坚持对安全生产隐患实行“零容忍”,推进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整治,强化煤炭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逐步改善镇村和社区办公条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精心搞好第九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注重以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处理信访问题,妥善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扎实推进平安渭南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八)深化改革推进开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的部署,把握大局,主动作为,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大支持韩城计划单列试点力度,加快华县改县设区步伐。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控编减编工作,力争年内财政供养人员减少1300人。
  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坚持政企分开,推动城投公司成为融资平台和盈利中心。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加强财税金融改革。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重点镇财政体制。县级以上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开展跨部门、跨项目、跨类别整合资金试点,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推进“营改增”试点和税收一体化管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分层次实施全市农信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卫生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进一步完善深化县镇基层食品药品全程监管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和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试点。完善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建立低收入行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西渭融合发展,引导西安产业向渭南有序转移,吸引西安及周边群众来渭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利用西安三星效应,吸引韩国企业来渭投资。组织筹办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会,进一步加强与黄河金三角城市的经济协作,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确保渭南海关年内开关运行。在开放合作、主动作为中,使渭南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和勤政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持续推动作风转变。深入群众“接地气”,体察民情“聚民智”,坚定不移反“四风”。立行真改、从我做起,当好标杆、向我看齐,切实密切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政不勤也是腐败”的观念,着力改进文风会风,严肃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大力弘扬“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争一流”作风,努力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果。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坚持集体学法制度,提高依法决策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公众听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以创新服务管理为支撑,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办好“12345”政府呼叫服务中心,健全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县有便民服务大厅、镇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有便民服务室。办好政务微博,扩大政务公开。继续深入开展“向人民报告”、 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活动,不断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
  以源头治腐厉行节约为重点,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确保“三公”经费在上年基础上压缩5%以上。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问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对各类腐败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对政府工作人员违规违纪坚持实施顶格处理,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作风在一天天好转。
  各位代表,军政军民团结是巩固发展我市大好局面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驻渭部队和武警官兵为渭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搞好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不断开创双拥共建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任重道远,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发进取、激情创业,切实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步伐,共同谱写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渭南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2月17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执行情况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工业主导,突出项目投资拉动,狠抓重点工作落实,强化综合服务调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建设和谐稳定。
  ——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349亿元,增长12%,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8.4%,增幅较全省平均水平快了1个百分点。
  ——粮食实现以秋补夏,果蔬业增产增效,农业增加值完成202.38亿元,增长4.7%。企业产能有效释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3.3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03.4亿元,增长9.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3%,完成1357.95亿元;全社会投资1467.6亿元,增长25.2%。新增限上商业95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7.2亿元,增长15.3%。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净出口1.61亿美元。
  ——财政总收入114.7亿元,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275.9亿元,增长13.8%。金融存款余额1522.4亿元,贷款余额726.02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3%和16.6%。
  ——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3.9%和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164元和7565元,增长10.8%和14.6%。物价涨幅、登记失业率、人口自增率分别为2.8%、3.3%和5.11‰。
一是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加大。坚持对重点项目每月督查、季度考核、专项督办制度,出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重大项目前期策划和推进工作的意见》和《2013年度重点项目考核暂行办法》。强化市级领导包联包抓重大项目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集中开工、集中审批月和要素保障服务活动,破解重点项目审批和要素瓶颈。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达到124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8%。其中,5个省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占年计划的140.5%。10万吨1-4丁二醇、西部重工挖掘机配套件等50个项目建成投产。蒲城煤化基地70万吨聚烯烃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37个,到位资金494.5亿元,增长20.3%。
    二是工业运行平稳健康。落实工业稳产增效十项措施,发挥1亿元产业引导资金,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28.5亿元,增长8.1%;增加值603.3亿元,增长16.3%。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经开区申花汽车博展园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园区承载企业924户,已投产719户,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69.2%。
  三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现代农业、畜牧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促进三农提升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0.2万亩,总产211.2万吨。新增水果面积11.6万亩,总产283.1万吨,增长0.4%。新建规模养殖场567个,年末存栏生猪216万头、牛28万头、羊102万只、家禽1199万只。“大荔模式”覆盖全市70%镇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到502个,一乡一业示范镇39个。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个,富平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和建设试点县。
    四是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继续实施“镇超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7.2亿元,增长15.3%,其中新发展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5户,消费额226.6亿元,增长22.3%。大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断开拓旅游市场,全年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增长15.4%,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增长36.3%;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增长27.2%。
  五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拉开组团开发,旧城、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城建项目163个,投资完成163.8亿元,增长7.5%。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基本建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智慧城市创建启动。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共实施项目55个,完成投资11.1亿元;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加快,白水和蒲城已通过验收。中心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8.2%和70%,垃圾处理率达到87.8%和81.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8.13%。
    六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实施十大领域民生项目88类,完成工程性投资146.8亿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新增养老参保人数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3万人、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6.8万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受益学生34.7万人,占到学生总数65.7%。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7742套,建成18918套,完成租赁补贴2300户。药品“三统一”基本制度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渭河综合治理投资16.5亿元,建成堤防25.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渭河堤防工程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稳步实施秦岭北麓避灾扶贫、千村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脱贫18.5万人,搬迁1.3万人,解决了33.2万人饮水安全。
  2013年,受经济大环境和下行压力影响,我市主要综合指标执行计划不是很理想,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发展遇到了复杂形势和严峻困难。当前显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和投资增速回落,服务业总量小、档次低,GDP增速低于预期1.5个百分点。二是发展动力不强,缺乏大项目支撑,投资增速低于预期2.7个百分点,消费总额增速低于预期3.7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回落。三是土地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均快于人口(常驻)城镇化,城镇化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市首位度低,县城和城镇功能弱,农民进城、全民创业缺乏产业吸纳和政策环境。四是改革和创新活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小,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管理和功能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2014年是深化改革、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扩大市域开放开发的重要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增速、扩投资、保民生,遵循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思路,围绕“三区”(园区、城区、景区)建设和“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联动,狠抓城乡统筹,力推产城一体、产服融合,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上出实招,在促进转型升级上下气力,在推动重点改革上求突破,确保产业和就业稳升、确保财政和居民收入稳增、确保发展改革和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宏观形势环境和我市发展基础、现实条件及要求,提出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增长12%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达到1835亿元。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6%,总量达到426亿元。
  ——外贸总额达到2.5亿美元;其中出口2.1亿美元。
  ——辖区财政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1.6亿元,增长10%。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064元和8548元,分别增长12%和13%。
  ——城镇化率达到42%,新增就业6.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民生投入达到140亿元,脱贫人口18万人。
  ——万元GDP能耗下降3.8%,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绿化覆盖率达到38.3%。
  三、2014年重点任务与主要措施
  1、力抓项目建设和投资较快增长。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80个,年度投资1200亿元。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5亿元,增长25%。大抓产业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推进澄城卷烟技术改造、龙钢产业优化升级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0%。建设畅通工程,加快渭黄、渭玉、韦罗高速公路建设及G108、310、S201、202改扩建,开工建成连霍高速渭南西出口改造项目。实施温暖气化工程,加快渭南、富平等热电联产及煤改气、油改气工程。策划重大前期项目200个以上,估算总投资2000亿元,力争当年50个项目条件成熟开工。力促富平城际铁路启动实施,禹门口黄河大桥、渭南至卤阳湖快速干道等前期项目取得突破。盘活、整合专项投资、财政资金及土地资源、国有资产、金融资本,加强项目投资联动审批和代理服务,优先全要素保障。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开不了工、开而不动、促而不进等问题。
    2、加快三农经济优化提升。坚持种养配套、林果结合、转化增值,发展大农业、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优化农业投资,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抓好粮食安全生产,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总产210万吨以上。继续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力争水果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林下产业。用好用活3000万元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扩改建现代畜牧示范养殖场(园区)500个以上,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10%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8%。大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整合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合社、集团社,让农民更多进入农产品包装、储运及加工、销售等环节,农村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6%。
    3、力推工业企业增效提质。抓好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进一步制定企业物流销售、流动信贷等补贴政策和措施。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90亿元,增长10%。加强运行协调,完善落实煤、电联产机制和产、购计划,促进“以化养焦、以电消煤”。着力保障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要素,重点抓好韩城龙钢700万吨钢铁产能配套、500万吨焦化达产达效及蒲城70万吨煤制烯烃产业链工程,力促西石化1000万吨现代炼油项目尽早开工。研究和启动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加快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依托沃泰创投基金发展物联网产业。协调开发区和园区聚集发展,推进循环、低碳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试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4、大抓三产服务业扩量提速。制定我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加强服务业行业标准、品牌创建。扩大政府服务外包和服务购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实体进行市场剥离。优先支持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来渭投资,重点提升华山旅游景区承载能力,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全年游客人数3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2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30%。加快高新区万达城市综合体、华阴太华湖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韩城风追司马景区、经开区申花汽车博展园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引导扶持研发、创意、设计、信息等现代产业,在城市综合体、新型城镇、社区,布局建设金融、商贸、物流、创意、家政、健康等服务业公租、商租和孵化器用房。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和扩面覆盖,细化量化服务业目标分解,加大考核权重。力促服务业发展高于GDP增速,确保增加值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
  5、促进消费和外贸稳步回升。加强商务、工商、税务等服务管理,促进中小微商业联合,扎堆形成大街市、大卖场、大集市,新发展限额以上商业80户。引导支持我市与西安市知名商业形成连锁联营,引进外向型商贸企业,进一步做好蔬菜进社区、镇超工程等项目,增设消费网点,扩大本地有效消费。开发特色餐饮、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服务卖点,激发信息、住房、汽车、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吸引外来消费。引导电子金融进社区、下乡镇、入商企、上柜台,扩大居民信用消费。加强和丰富贸促活动,开展瓜果蔬菜、文化旅游等主题节会和招商引资,促成购销合同与项目签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占比达到60%以上。
  6、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实施《渭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依法落实城市(镇)控制性详规。优化开发渭河两岸生态空间,大力发展人才技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人文环境和软实力。整合政策平台和激励机制,落实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创业城市多城联创,加快发展100万人安居乐业的大城市。重点实施五大组团快速干道、北区供水及热电联产、煤气改项目,推进园区生产与城区生活配套融合。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大抓华山太华湖景区、卤阳湖通用航空基地、蒲城、华县煤化基地、富平淡村现代农业、韩城经开区等产城一体建设,发展渭富蒲、渭华潼城乡统筹示范带。加快县城、重点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建设,力推就地城镇化。配套完善城乡融合区干支路网、公交、油气和物流等站(节)点和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功能,促进产业、人口、城镇、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聚集。
  7、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强财政预算收支管理,确保落实“两个80%”。增加农村居民特色种养殖、土地流转出让收入,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按期发放,落实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净增2900元和983元。新建改建幼儿园31所,推进“大学区”试点,加快“千校达标”工程建设,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50所。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力引进专科医院,发展计生、保健等事业。完善创业就业政策,建设创业型城市试点项目,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以上。抓好社会保障和救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分别达到39.5、276.15、132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7万套,落实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确保公、廉租房及时投用。抓好20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现18万贫困人口脱贫。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0个,办好全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加强食品、药品及住房等质量监测和价格监管,清理和规范教育、物业、水电、医疗等收费价格,提升科技、公安、民政、社保、救助、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
  8、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合作开放。树立营销理念,创新招引机制,重点落实“央企、省企和民企进渭”项目。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招商引资合同项目到位资金560亿元,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加快渭南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货场建设,策划重点空港、陆港物流项目,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加工、服务外包及检测等外向经济。加快落实《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两市重点部门深度对话,拟定落实西渭轨道交通、信息同号、科教统筹、医保同城等15个项目合作计划和工作方案。进一步研究吸引西安市100万人来渭消费的政策意见,形成具体措施。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规划》,举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与西渭融合发展年会。在低空域通航试点、陕深合建富平新兴产业园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9、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和综合管理创新。制定全市统筹改革规划,找准医药、卫生、收入、财税及水电气资源性产品等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研究落实年度改革要点。进一步向县市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产业开发区必要的公共资源配置权。市一级加强全市规划统筹和政策体制调节,主抓跨县域项目和产业、生态协调,主推中心城市组团发展,抓好市本级经济财源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登记,健全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庭宅基地、农业用地经营权、农户林权流转出让。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创业、就业、安居、社保及就医随迁子女教育、升学考试等政策机制,落实居住证制度,推进农村和城中村居民转移、转化。引导发展民营银行、信贷担保及金融租赁、合作金融、消费金融公司。强化用人导向,创新人才成长、晋升平台及任用、选拔机制,改进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差别化管理,激发工作活力。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014年2月17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荣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初审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全市生产总值1,349亿元,完成预期目标1,430亿元的94.3%,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357.95亿元,完成预期目标1,380亿元的98.4%,增长27.3%;财政总收入11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完成预算64.42亿元的100.9%,增长18.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超额完成预期下降3.8%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5.11‰,实现预期目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164元和7,565元,完成预期目标的95.9%和98.0%,增长10.8%和14.6%。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市人民政府率领全市人民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促进产业稳步发展,加强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部分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不够理想,但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部分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指出,2013年,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资增速回落,拉动经济效应减弱,特别是工业类生产性投资增长继续走低,产值增长后劲乏力。二是工业支柱产业增势明显下滑,影响增长的因素比较多。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不到位,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显现。四是高耗能企业所占比重偏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对此,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4年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835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12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6亿元,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064元和8,548元,分别增长12%和13%。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分析了我市2013年经济运行状况和2014年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和积极因素,认为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符合中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符合我市加快发展、好中求快、改善民生的目标要求,符合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总体部署。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积极可行的。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渭南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在计划执行中,确需作重大调整的,应依法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三
  为促进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顺利完成,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快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此,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抢抓中央政策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特别是中央进一步加大西部深度大开发,支持“两大重点”和“九大领域”发展的新契机,全方位多渠道争项目、引资金,切实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跨区域能够承载大项目的平台策划与实施步伐,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以招大商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技术改造、民生工程和城镇建设的投入。
  (二)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升产业增值水平。农业产业,要在落实中央切实保证粮食安全要求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多方拓展农产品的增值空间,提升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时的价值量,把农业做优。工业产业,抓住中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支持现有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大力引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增加值大的企业,同时,要发挥园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把工业做强。第三产业要加快整体开发发展步伐,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生共融,拉长服务业产业链,同时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努力提升开放程度。重视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培育发展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创新商务模式和物流方式,加强城乡流通网络和服务设施建设,有效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把三产做大。
  (三)实行统筹推进,有效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切实制定好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谨防建设工作质量不高、成效不好,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注意结合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采取示范带动等方式,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结合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配套完善有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四)狠抓贯彻落实,积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严从细贯彻落实中省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要求,确保取得实效。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增加收入。继续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提高社保资金统筹层级和保障水平,保证保障性住房按政策要求建设和分配使用。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注重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基础。加强对食品、药品及住房等的质量监测和价格监管,清理和规范社会事业服务收费,提升公共保障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抓好改革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抓住党中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结合区域实际,统筹规划改革事宜。深化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深化财税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创新公益性服务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促进公益事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4年财政预算的决议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



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
                  报  告
——2014年2月17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园区、城区和景区协调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级财政部门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突出惠民生、稳增长,创新机制,深化改革,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支出有效保障,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47,477万元,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0,466万元,占预算644,200万元的100.97%,增长18.1%。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7,002万元(含高新区、卤阳湖、经开区,下同),占预算145,700万元的100.89%,增长12.19%。
  市级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89,500万元,增长10.84%,其中:增值税8,929万元,下降30.13%,主要是市级固定收入减少;营业税30,460万元,增长14.82%;企业所得税4,691万元,下降26.65%,主要是落实金堆城钼业公司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1,454万元,增长21.78%;城市维护建设税10,222万元,增长56.32%;房产税2,527万元,增长36.15%;土地增值税2,624万元,增长34.84%。非税收入57,502万元,增长14.35%,其中:专项收入17,085万元,增长118.34%;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37,524万元,下降4.20%。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758,626万元,增长13.80%。其中:市级财政支出完成452,619万元,增长19.34%。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59,647万元,增长10.16%;公共安全36,307万元,增长16.53%;教育科技37,406万元,增长22.55%;文化体育与传媒29,748万元,增长68.39%;社会保障和就业45,082万元,增长48.33%;医疗卫生30,899万元,同比增长16.88%;城乡社区事务31,487万元,同比增长12.68%;农林水事务72,193万元,增长49.95%;交通运输28,443万元,增长32.26%。
  (二)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2,423万元,占预算的105.01%,增长41.73%。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21,097万元,增长5.02%。
  2013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754万元,占预算的102.32%,下降20.25%,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12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2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206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17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97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7,570万元,下降8.3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17,70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20,584万元,农林水事务2,221万元。
  (三)2013年财政主要工作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面对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资源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以及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的形势,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克难攻坚、强化措施,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进一步创新征管机制,全面推广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继续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共享涉税信息,堵塞征管漏洞,促进了营业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种大幅增长。动态监测重点企业纳税情况,对重点行业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促进了全年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收近10亿元,增长18.1%,高于全省8.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四位。
  ――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措施有力。不折不扣地落实“营改增”试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暂停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全年减免各项税费2亿多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1.1亿元,支持工业稳增长、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商贸企业改制,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利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2.54亿元,扶持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55户。通过资金整合,筹措8950万元,用于循环经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投入1.94亿元,支持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省市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全面实施市级财政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商业银行对我市贡献越大、财政资金存放越多的良性竞争机制初步形成,充分调动了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效。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落实好民生政策作为重点,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民生兜底政策向普惠、基本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既保证了已出台民生政策的落实,又保证了“提标”、“扩面”、“新增”等民生项目的资金需要,全年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24.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5%。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70元;建立了13个特殊群体工龄补贴与企业养老金同步调整机制;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都有所提高。医疗卫生方面,“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0元和300元,新农合筹资水平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365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奖补和乡医补助等政策顺利执行。教育文化方面,提高了学前一年教育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经费补助标准,建立了普通高中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实现了学前一年免保教费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与蛋奶工程并轨运行;将中职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筹措资金2.3亿元,促进了博物馆、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市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就业和再就业方面,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1.49万个,新增就业7.4万人,为1.24万名自主创业人员发放财政贴息担保贷款8.37亿元,带动就业3.7万余人。同时,筹措资金13.47亿元,支持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8918套。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经过努力争取,临渭、蒲城等四县区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扶持重点县,白水县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试点县,澄城县被提升为国家级产粮大县,每年可争取中省财政资金1.08亿元,将有效改善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坏境。多方筹措资金,财政累计投入16.5亿元,渭河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堤防建设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争取专项资金5000万元,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6亿多元,可促进农民增收2亿元。农业保险补贴品种从3项增加到8项,保险金额达39.74亿元,有效分散和化解了农业生产风险。全面推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将41项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探索“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为5200多户群众发放“一卡通”抵押担保贷款1.6亿元,放大了补贴资金的效应,缓解了群众融资难问题。
  ――争取上级支持成效显著。认真研究政策,加强汇报衔接,及时捕捉信息,抢抓各种机遇,在中央对省专项转移支付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补助218亿元,增加25亿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122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50.3亿元,当年增量9.5亿元,占全省增量的五分之一;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2亿元,较上年增加2.7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通过建立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项目库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体制机制,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对市级29个专项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深化预算公开,市级部门全面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06%。完善了财政投资评审“渭南模式”,通过4大类13个指标对评审工作进行规范量化。探索建立服务型会计监管机制,着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覆盖全市,强化了公务消费行为的财政监管。全市政府性债务监测管理网络系统开通运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产权首批80%单位过户工作全部完成,政府采购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的一年,虽然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财政运行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税收收入比重较低,收入质量有待提高;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力增加有限,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攻坚之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启动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省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我市持续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不断显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必须看到全国全省经济放缓对我市的影响将持续显现,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从财政看,收入方面:一是随着经济转型,煤炭等资源产品面临节能减排和需求放缓的双重约束,价格在低位运行可能成为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二是今年“营改增”范围扩大,新增邮电、铁路运输等行业,并全年执行,同时落实金堆城钼业公司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收效应将更加明显;三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之2013年非税收入基数高、一次性收入因素较多,将影响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支出方面:过去形成的一些刚性支出,特别是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农业水利、公共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仍需继续保障,还要落实民生“扩面”、“提标”、“新增”政策。同时,大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节能减排、城镇化建设等,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也需要大量财力支持,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根据中省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4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省经济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合理安排收入预算,提高收入质量,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清理整合专项资金,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一)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今年经济形势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120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剔除营改增试点等结构性减税、非税一次性收入等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安排716,000万元,增长10%,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5.9%。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716,000万元加上上级各类补助收入1,283,811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84,384万元,全市总财力1,915,427万元,增长10.54%。全市支出预算对可用财力全部做了安排。
  (二)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2014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56,300万元,增长6.33%,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4.6%。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税收收入102,232万元,增长14.23%,其中:增值税12,425万元,同比增长19.53%;营业税33,296万元,同比增长22.56%;企业所得税5,532万元,增长17.93%;个人所得税1,856万元,增长27.65%。非税收入54,068万元,下降5.97%,其中:专项收入18,972万元,增长11.0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32,110万元,下降14.43%。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156,300万元,加上上级对我市的各项补助775,689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4,850万元和市对县市区的税收返还及各类补助608,499万元后,市级总财力为318,640万元,增长14.89%。
  市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318,640万元。按照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厉行节约和保障重点的原则,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顺利实施。其中:安排一般公共服务43,462万元,增长10.31%;公共安全30,656万元,增长13.77%;教育科技37,218万元,增长20.00%;文化体育与传媒7,940万元,增长17.06%;社会保障和就业43,119万元,增长15.68%;医疗卫生15,868万元,增长25.73%;节能环保27,518万元,增长13.14%;农林水事务35,720万元,增长16.88%;交通运输20,320万元,增长14.13%。
  按照中省关于“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的要求,2014年提高预算编报的完整性,市级“三公经费”预算9,977万元,较2013年下降5%以上,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7,305万元,下降5%;公务接待费2,622万元,下降5.66%。
  (三)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38,898万元,下降37.69%,主要是市县土地出让方面的收入下降;支出安排38,898万元,下降34.56%。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3,045万元,下降10.52%;支出安排23,045万元,下降8.44%。
  三、2014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强化征管措施,增强财政实力。坚持依法治税,加大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完成。进一步完善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将国地税联合办税延伸到基层税务所,杜绝税收流失。大力推进社会化综合治税,共享涉税信息资源,堵塞收入漏洞,建立强化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做好消费税、房地产税和资源税改革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努力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赢得主动。抢抓国家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等机遇,努力确保上级补助在上年基础上不断增加。持续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力争将更多的项目列入中省计划盘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实施邮电通信业、铁路运输业“营改增”试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资金1亿元,兑现小微企业、装备制造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对“营改增”试点税负增加的企业给予补助,支持工业保产促销、增加产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基地建设。跨部门、跨项目、跨类别开展资金整合,安排60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科技研发、企业技术改造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安排5500万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安排7500万元,支持畜牧业、特色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安排2000万元,支持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撬动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支持新型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争取外贷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三)优化支出结构,打造民生财政。坚持有保有压原则,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统筹安排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建设、食品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支出,确保实现民生支出“两个80%”目标。保障好原有的民生政策,落实好新增的民生政策,着力解决突出矛盾、薄弱环节和政策均衡问题,不断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完善机制、堵塞漏洞、规范运作、公开透明、加强监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
  (四)加强预算管理,打造绩效财政。研究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实行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实施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着力在资金清理整合、项目库建设、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集中财力办大事。规范预算资金拨付程序,强化财政供养人员管理,严格控制财政赤字,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开展重大财税政策执行、重点民生项目支出监督检查和部门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试点,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五)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快预算公开步伐,市县2014年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深入推进公务卡改革,健全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加强对公务消费行为的财政监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积极探索集中批量采购,努力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六)创新工作措施,打造活力财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工作,全面开展“一卡通”抵押担保贷款业务,进一步缓解城乡居民融资难问题。加强会计监管,研究建立服务型会计监管工作新机制。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探索开展财政投资评审规范性操作试点。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借、用、还责任,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2014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陕西东大门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审查结果的报告
(2014年2月17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荣举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初审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全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全市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完成114.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0,466万元,完成预算644,200万元的100.97%,增长18.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758,626万元,增长13.8%。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2013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为145,700万元,实际完成数为147,00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89 %,增长12.19%。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2,619万元,增长19.34%。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促进产业稳步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级财税金融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发挥了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财政管理改革步伐加快,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指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势放缓,缺乏支撑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骨干财源;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偏低,收入质量有待提高;财力增加与支出需求增长差距呈加大趋势,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需强化,支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全市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建议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12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1.6亿元,增长10%;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915,427万元(代编数),较上年预算数增长10.54%。其中,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56,300万元,增长6.33%;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18,640万元,较上年预算数增长14.89%。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交的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体现了中省经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要指标安排和各项措施是积极可行的。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批准《关于渭南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在市级财政预算执行中确需调整的,应依法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三
  为确保2014年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切实加强税源管理,夯实税源基础。严格执行税法和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做到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强化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征管和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坚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健全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征管。
  (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大可用财力总量。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税改革的总体要求,把握机遇,理清思路,做好消费税、房地产税和资源税改革的准备工作,为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赢得主动。抢抓国家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等机遇,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补助,保证补助总量明显增加。继续做好财政支持地方项目的策划、包装、上报工作,努力使我市更多项目列入中省财政计划盘子。
  (三)强化财力增长的可持续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坚持实施产业支撑战略,加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培育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拉动消费增长,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财政预算安排及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规定》等,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下大力气压缩一般性支出,制止各种违规行为。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库和政策库,有效整合专项资金,完善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财政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构建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运行制度。
  (六)深化财政改革,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积极推进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加快实施和完善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体系。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继续细化预算编制,合理确定预算定额标准,进一步提高预算准确性。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雷孟斌主任受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4年工作安排。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在促进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  作  报  告
——2014年2月1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雷孟斌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请予审议。
  2013年,是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集中精力谋发展、惠民生、促改革、转作风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履职、创新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常委会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求真务实,积极作为,围绕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依法行使职权,在“促进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审议重大事项
  常委会把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作为行使职权的根本任务,认真听取审议有关重大事项报告,积极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推动了全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听取审议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及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加快项目进度、强化运行协调、推进公共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建议,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听取审议政府债券和财政新增财力安排使用的相关报告,批准追加有关预算支出,保证了渭河综合整治和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
  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按照监督法规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指出要重视对实现预期目标任务艰巨性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建议进一步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政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简政放权等重点领域改革,注重抓好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到各自包联点,走村入户、进企入校,发放书面征求意见表1600余份,征集各类意见建议600多条,形成调研台账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促进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围绕简政放权工作,深入到各县(市、区),就行政权力下放及下放后的运行情况认真开展调研,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配合必赢体育常委会就预决算审查监督、人大信访、非遗保护、大气污染和渭河水污染防治等工作深入开展调研。
  认真包抓重点项目。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对包抓的中联重科、中农集团西部农博城、市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深入工程一线,协调解决问题,主任会议专题听取项目进展情况,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认真督办不落实典型案例,深刻剖析根源、督促整改落实、持续跟踪监督,全力推进相关工作。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督,推进渭南科学发展
  常委会始终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在推动渭南科学发展上,共听取审议有关专项工作报告20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2次,同时继续在工作监督、代表评议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对重大发展问题的监督,全力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常委会听取审议中心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城市整体规划要坚持高规格、高起点,充分展现渭南的文化特色,在详规编制中要统筹考虑绿化、公厕、停车等问题,加大规划审批后的监督和管理,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围绕推进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常委会听取审议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要把科技兴林放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苗木培育和后期管理,明确林权责任,加大对林业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快推进秦东园林化建设。围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常委会听取审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开发利用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盘活土地资源,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加大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查处力度,做好闲置土地、低效土地的清理工作,切实维护土地开发利用秩序。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常委会听取审议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加大政府推进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群众集中养殖,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畜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重视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品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示范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去年5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来渭视察,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加大对民生问题的监督,积极促进和谐渭南建设。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常委会听取审议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监管队伍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三方联动的监管机制。促使农业、畜牧、卫生以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厘清职能、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了监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常委会听取审议城乡基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提要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各类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文化体育设施作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常委会听取审议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协调做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全市大气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连续第十八年开展“渭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对渭河水污染治理、渭北石灰石违法开采、重点矿区环境整顿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明察暗访、跟踪监督,收到明显成效。
  (三)强化法律监督,加快推进法治渭南建设。突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依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科学规划城区学校布局,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行政复议法》执法检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信访工作的沟通协调,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依法有序解决行政争议。配合必赢体育开展民诉法、行政复议法、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结合渭南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和社会治安管理,听取审议《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决定》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惩防并举、防大于治”的思想,不断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切实加强对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听取审议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强化为民办案和为民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发挥治安防控体系作用,有效预防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建设平安渭南。切实加强司法监督。继续开展旁听法院庭审工作,监督司法机关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推进司法公正。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351批件459人次,人大信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积极完善制度办法,持续推进监督工作创新。一是坚持并不断改进代表评议工作。连续第十一年开展代表评议工作,注重评议效果的提升,把以往由各县人大常委会推荐组织代表参评,变为由市上随机确定代表参评;增加民意调查环节,随机抽取3600名社会各界群众代表进行电话调查,调查情况纳入评议结果;专门下发通知,严肃评议工作纪律,保证了评议结果的公平公正。通过评议,进一步强化了代表的履职意识,增强了监督工作的实效,促进了部门的各项工作。二是开展向人民承诺活动。市政府35个组成部门就其2013年所要开展的工作,向全体市人大代表作出公开承诺,常委会在年底专题听取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认真评议,进一步增强了政府部门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三是规范审议意见办理。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全年发出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明确办理时限,加强跟踪督办,办理工作不断规范,办理成效不断提高。四是坚持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常委会坚持每年专题听取审计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查出问题,由人大代表和财经专业人员组成督查组,深入到问题较多的部门和县市,对其在财政收入征管、预算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督查,促进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有效解决,维护了财政经济秩序。
  三、坚持原则,规范程序,依法进行人事任免
  常委会坚持把依法任免干部和党管干部原则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慎重地行使人事任免权。全年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7人(次),为全市的整体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任免工作中,坚持任命前根据提名人的档案材料和人大信访工作渠道反映的情况,认真对拟任人选进行初审,组织拟任人选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并做供职发言,现场颁发任命书,并会同组织部门一起到被任命人员任职单位宣布任职决定。这些,都增强了人大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了被任命人员的公仆意识和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四、完善措施,搞好服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常委会把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依法履职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对代表的服务保障、活动组织和议案建议办理等工作,促进代表作用有效发挥。
  (一)努力创造条件,支持代表履行职务。定期为代表寄发常委会公报,在“渭南人大”网站设立公告栏,及时向省、市人大代表发送工作动态,增强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了解和监督;继续开展“优秀人大代表”推选活动,激发广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二)丰富代表活动,拓宽代表履职渠道。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渭河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等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坚持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积极联系和协调有关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和我市的一些重大活动,全年共有300多人次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和代表评议活动,500多人次参加省检察院工作调研、省委巡视组座谈、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活动,代表履职的途径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发挥作用更加全面。
  (三)不断强化措施,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坚持每年两次听取“一府两院”关于办理代表建议情况的报告,实行常委会领导包案办理重点代表建议制度,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办理情况报告,促进了建议的顺利办结。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75件,现已办结61件,其余14件正在创造条件办理,建议办理做到了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我市选举的陕西必赢体育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坚持对我市选举的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进行履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人大代表建言献策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履职行为更加规范。首次在省、市人大代表中开展“遵纪守法、忠实履职、提高素质”主题教育活动,并延伸到县、乡人大代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采取领导带头、分片包联、树立典型、正面引导、逐人承诺、强化督导的办法,确保教育活动全覆盖,全市共有11470名人大代表公开做出书面承诺,各级人大代表的法治意识、履职意识明显提高。
  五、牢记宗旨,改进作风,切实抓好自身建设
  常委会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作为基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建设。一是抓思想建设,提升能力素质。建立机关“五个一”学习制度,开设以县处级干部为主体的“人大机关讲坛”、以科级干部为主体的周一学习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就治污减霾、生态文明建设、预算监督、行政复议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使大家的科学发展理念、依法履职素质和议事决策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二是抓作风建设,增强工作效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活动和“当好标杆、向我看齐”讲做评活动,领导带头公开亮诺整改“四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会员卡、商业预付卡专项清退工作,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切实做到“识时务、有修养、懂规矩、有境界、有责任心”,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切实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坚持办好《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公报》、《人大工作通讯》、《渭南人大年刊》、《人大动态》和渭南人大网站,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稿件40多篇,《代表评议活动增强监督实效》等2篇被《中国人大》刊载,常委会机关的对外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重视加强与外地市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交流与联系。参加全国二十城市、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秦晋豫“金三角”等人大工作研讨会,认真学习外地市人大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召开市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座谈会,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全市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各位代表,常委会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体人大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府两院”和各县(市、区)人大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渭南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监督工作实效性依然不强,对法律法规监督仍是薄弱环节,为代表服务保障的水平有待继续提高,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要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渭南市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继续在“促进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维护司法公正”上取得新成效,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渭南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认真审议重大事项。及时审议计划、预算执行等报告,做好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加强对经济运行、简政放权、重点项目、防洪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围绕食品安全、扶贫移民、建设现代特色果业强市等,认真听取审议专项和专题工作报告;从为全市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出发,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
  ——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继续搞好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渭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围绕社会治安管理情况和法院执行工作情况做好重点监督。进一步完善审议意见督办落实制度,不断创新人大代表评议工作,扎实开展向人民承诺活动。启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及时向代表通报常委会的工作动态,保障代表的知情权。认真组织代表参与各类调研、视察、评议、征询意见等活动。继续实行常委会领导包联办理代表重点建议制度,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开展优秀人大代表推选活动,不断提高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加强调查研究,修订和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常委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常委会机关效能考核,认真整治庸懒散现象,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教育实践并重,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学习教育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努力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人民寄予我们的期盼殷切而厚重。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和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张振伯院长所作的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4年工作安排。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市中级人民法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司法为民,推进公正司法,强化审判工作,深化司法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为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振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市中院在市委的领导下,在省法院、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指导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以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主线,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为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以提高审判质效为目标,全面加强审判工作
  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狠抓审判质效,充分发挥职能,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全市法院共办理各类案件25302件,其中审判执行案件20440件、减刑假释案件2296件、诉前调解案件2566件。市中院共办理各类案件3826件。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市法院审结刑事案件1890件,判处2808人,其中市中院审结282件,判处316人。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故意杀人、伤害、绑架、强奸等案件427件,判处649人。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审结“两抢一盗”等侵财类案件776件,判处1321人。依法严惩职务犯罪、各类严重经济犯罪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81件,判处114人,审结严重经济犯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案件266件,判处498人。成功审理了张淑侠拐卖儿童案等重大敏感案件。加大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6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修复社会关系。
  加强民商事审判工作,切实关注保障民生。全市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15639件,其中市中院审结1071件。审结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消费、人身损害、劳动就业、物业服务等案件2907件,审结婚姻、家庭、继承等案件8293件,审结农产品买卖、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纠纷等案件531件,依法保障民生权益。加大对违约失信行为的制裁力度,审结各类合同纠纷案件3908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继续深化涉军维权工作,审结涉军案件119件,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对我市法院涉军维权工作经验进行了调研推广。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审判工作以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为中心,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357件,其中市中院审结87件。对涉及土地征收、城建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群体性行政争议案件加大协调处理力度,努力使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解决。一审行政案件以和解撤诉方式结案88件,占24.7%。坚持向市政府报送《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积极帮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执行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2553件,执结率97.4%,实际执行到位率95.3%,其中市中院执结案件90件。更新执行理念,以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限制投资置产和罚款、拘留、追究拒执罪等“三限三惩”措施为抓手,加大反规避执行力度,促使被执行人履行裁判义务。积极组建执行指挥中心,完善执行威慑联动机制,加强“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建设,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努力实现执行工作良性循环。
  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切实化解信访积案。积极完善“访转诉”工作机制,把符合立案条件的信访及时导入司法程序,对公正结论依法维护,对错误裁判坚决纠正。狠抓案件质量、判后答疑、初信初访等源头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的涉诉信访问题发生。积极开展清理信访积案专项活动,落实领导包案、重点督办、接谈劝返、联动化解和考核通报等工作措施,上级交办的80件涉诉信访案件已息诉罢访70件,息诉罢访率87.5%,位居全省法院前列。化解涉诉信访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并被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全面加强审判管理
  全市法院坚持“科技强院”方针,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审判更加公正、公开、高效。
  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全市两级法院克服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财力不足等困难,建成了上联省法院、下通基层人民法庭的内部专网,做到了案件信息同步录入、卷宗同步扫描、审判进程实时网上监督、内部公文流转网上办理,从去年10月1日起实现了网上办公,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网上办案,最大限度实现司法公开公正高效。两级法院都建成了科技法庭,完成了远程视频提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案件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成立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专业的信息技术员队伍,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强化审判管理,着力提升审判质效。修订完善了《全市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办法》等7项制度,审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深入开展庭审评查和优秀裁判文书评查活动,全市所有法官每人开好一个示范观摩庭、提供两篇裁判文书参评,共开展庭审评查512次,评查裁判文书1734件。建立审判运行态势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改变过去的年终审判质效评估为每季度评估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审判质效存在问题。坚持对所有办结案件归档前进行质量评查,市中院班子成员带领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重点对157件发回改判案件逐案评查剖析,共同研究落实提高案件质效的具体措施。市中院被评为全国法院案件质量“两评查”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阳光司法”,着力推进司法公开。向社会公开诉讼立案的程序标准,逐步实现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全市法院网上公开裁判文书2091件。开通了两级法院院长网上邮箱,及时处理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市中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436人次到法院旁听庭审、征询对案件裁判意见建议。两级法院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发布案件和其他工作信息2981条;对38件典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网络播报,张淑侠拐卖儿童案庭审和宣判全过程经由市中院官方微博向社会公开,促进司法审判和社会舆论良性互动。
  三、以“两平台一纽带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司法为民
    全市法院把立案信访大厅建设作为推进司法为民的机关平台,把“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作为服务群众的基层平台,把审判工作“五进”作为联系机关与基层平台的纽带,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措施,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增强服务意识,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按照《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标准》要求,对立案信访大厅进行科学规划,拓展服务功能,细化服务要求,努力把立案信访大厅建成标准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周到的载体和平台。始终把疏导矛盾、化解纠纷作为立案信访大厅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全市有2566件案件在立案信访大厅得到了快捷化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更加高效便捷。配置案件信息查询触摸屏,坚持诉讼引导员制度,配备必要的便民设施,把法院最好的场所、最好的服务提供给诉讼群众。
  加强能动司法,大力推进司法民主。深入开展审判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采用“五进”方式审理案件3088件,向947名旁听庭审的代表、委员和群众征询了对1044件案件裁判的意见和建议。完善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对45件重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落实应对预案,减少不稳定因素。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7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工作,主动与司法行政部门、妇联、共青团、学校衔接协调,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前社会调查、庭审感化教育等工作机制,在城区各中学设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基地。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在全市2910个行政村、139个社区建立了法官工作室或联系点,为1.2万名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就地解决纠纷4100余件,努力把司法为民延伸到最基层。不断扩大诉讼费缓减免范围,市中院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35件41.2万元,真正让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11576件,调解结案率达74%,连续五年排名全省法院前列,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不断加大司法宣传力度,与渭南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与法同行》50期,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市中院被评为全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被《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评为全国网络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四、以司法作风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以司法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高素质法官干警队伍。一年来,全市法院共有35个集体和77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市中院连续三年被省法院评为优秀法院。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查找 “四风”问题,抓整改,见实效。扎实开展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当好标杆、向我看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入落实“法官干警一线工作日”制度,坚持每月第二个工作日,深入村组社区,就地化解纠纷,倾听群众意见,开展法制宣传。深入开展违规违纪专项治理活动,坚决查纠“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不正之风。制定落实《全市法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市中院“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4%,各类会议和文件都有减少,对所有警用车辆实现了GPS定位管理,严格按照标准清理清退超标办公用房。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及党建主题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司法能力;加强教育培训,及时组织法官干警对新修订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学习培训,组织法官干警参加各类培训15期,培训1100余人次,坚持开展“周五读书日”活动,着力提升法官干警维护公平正义能力;加强法官干警网络科技培训,组织网上办公办案培训班6期,着力提升法官干警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岗。坚持开好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会,加强司法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任职前廉政考核、鉴定和教育谈话制度,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开展对“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和最高法院改进司法作风“六项措施”的明察暗访,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加大对违法审判执行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和事。
  五、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重要工作、重大案件及时向市委报告,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推进法院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办结建议1件、提案1件、督办案件38件。健全联络工作机制,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参与调解、监督执行。定期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60余人次,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改进法院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法院工作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关切,诚恳接受舆论监督。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进步,是党委正确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的案件审理时间较长,有的生效裁判不能及时有效执结,审判质效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法官干警纪律作风松弛,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审判力量相对薄弱,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两庭”建设欠账较多,基层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办案数量不断增加,审判压力更加突出,涉诉信访压力依然较大,改革创新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市法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审判工作,深化司法改革,推进司法公开,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进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强化审判职能,全力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认真处理好维稳与维权、活力与秩序、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加强刑事、民商事、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强化惩治犯罪、化解矛盾职能,努力营造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强化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能,依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司法的评价指引、法制宣传职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二、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为民,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坚定不移加强公正司法,规范法律适用,严格裁判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对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要做到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准确,裁判处理公正,审判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加强质量管控,细化工作标准,坚持定期分析通报,健全完善预防和纠正错案机制。加快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并实行“失信者黑名单”制度,规范执行管理,彻底解决“执行难”和“执行慢”的问题。加快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创新司法便民利民举措,决不允许对群众合法诉求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三、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司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法院队伍。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官干警队伍。围绕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目标,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分类管理,提升司法能力,完善职业保障。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引导广大法官干警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和司法良知,弘扬法治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司法廉洁。
  四、加强监督指导,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要重视发挥二审、再审和信访工作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通过案例分析、个案指导、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对基层法院工作监督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机关“瘦身”,充实基层人民法庭力量,坚持市中院中层负责人联系人民法庭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化解纠纷、便民利民的作用。继续坚持“科技强院”方针,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五、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其他方面监督。
  面对新的形势,要实现深化司法改革的目标任务,要推动法院工作的全面发展,就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依法正确履行职责。要把法院的每一项工作部署都放在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紧紧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推动全市法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刘伟发检察长所作的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市人民检察院2013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4年工作安排。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市人民检察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司法为民,推进公正司法,强化法律监督,深化司法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为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8日在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伟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省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积极顺应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平安渭南建设
  坚持把维护渭南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年来,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2556人,起诉3281人。
  (一)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围绕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批捕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嫌疑人1816人,起诉2300人;重拳出击,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个,批准逮捕黑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307人,起诉467人。
  (二)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过失犯和老年犯等实行宽缓处理,对无逮捕必要的依法不批准逮捕343人,决定相对不起诉260人,努力减少社会对立面。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犯罪专门办理机制,共对15名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对18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依法进行封存,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认真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加强校园安全、网络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深化乡镇检察室工作,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进一步深化检调对接,共促成49件轻微刑事案件达成和解。结合执法办案深入开展社会风险排查研判,适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社会治理、防范违法犯罪的检察建议302件,帮助健全机制、堵塞漏洞,提高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
  二、依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认真贯彻市委、省检察院反腐败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努力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一年来,共查办各类职务犯罪嫌疑人198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151人,渎职侵权犯罪嫌疑人47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994万余元。
  (一)突出查办案件重点。以开展查办职务犯罪“清风行动”为载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共查办贪污贿赂大案和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63件、要案5人,同比分别上升5.8%和400%。认真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积极介入重特大安全事故调查13起,立案查处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4件7人。市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先进集体”。
  (二)着力提升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法治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修改后刑诉法关于保障人权、规范执法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案件线索管理,依法规范侦查办案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条件采取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全面贯彻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制度,依法保障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办案安全防范,严格执行办案安全责任、预案审批、看审分离和办案工作区管理使用等制度,未发生办案安全事故。职务犯罪案件有罪判决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深化职务犯罪预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预防工作出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社会化预防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以“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为主题的“五进”宣讲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先后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举行宣讲活动123次,2.3万余名干部群众受到教育。运用预防调查和检察建议等专业预防措施,发出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94份,充分发挥检察预防在推进制度反腐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预防调查,不断创新预防工作,市检察院在民政系统开展预防调查的经验做法被高检院肯定推广。稳步推广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应用,向社会提供查询2178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连续13年走在全省检察机关前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报道》对我市近年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有效提升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影响力。
  三、强化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认真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依法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加强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依法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共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未立案的监督立案78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销案件62件;纠正漏捕36人、漏诉11人;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书面纠正意见194件次;提出刑事抗诉12件38人,纠正刑事审判活动违法34件次。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监督,共受理不服法院裁判的民事、经济和行政申诉案件108件,经审查向法院提出抗诉13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9件,对作出不立案、不抗诉和终止审查决定的案件,注重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对全市违法收押案件逐一进行梳理,监督纠正87人;突出强化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监督,共监督纠正不当决定90人,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立案查处刑罚执行及监管人员玩忽职守、虐待被监管人员等职务犯罪案件2件2人,保障了刑罚正确执行,依法维护了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严格落实保障人权各项要求,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严格执行《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努力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事实和历史的检验。两级院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严把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关,对审查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决定不(予)批准逮捕185人,决定不起诉20人;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因排除非法证据而不予逮捕1人。全面开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对29名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查建议有关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三)完善协作配合机制,优化诉讼监督效果。针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对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及违法违规执业惩戒、非法证据排除、逮捕条件适用标准等统一执法尺度,探索建立协作配合机制,保障了执法办案综合效果。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查处虚假诉讼工作力度,组织开展民事行政虚假诉讼监督专项活动,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提升执法为民成效
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检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践行执法为民宗旨,着力提升服务和保障民生成效。
  (一)依法打击侵害民生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组织开展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加大对涉及危害民生犯罪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行为的监督力度,共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16件18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6件73人;高度关注民生诉求,大力加强司法保护,依法查办征地拆迁、农资补贴、教育卫生等领域职务犯罪案件49件74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坚持矛盾不上交,扎实做好检察环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进一步深化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机制,妥善处理重大敏感案件5件。积极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共办理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97件,救助金额33.88余万元。积极稳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规范信访案件受理、答复、依法终结等程序,组织对158件申诉案件进行公开听证、答复,全部实现息诉罢访。严格落实检察长接访日和下访、巡访等制度,依法办结群众来信来访案件342件,化解重点涉检信访案件36件,实现了全市检察机关涉检进京零上访。
  (三)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积极深化乡镇检察室建设,倾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扎实开展“六进两服务”大走访和“一村一干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一年来,建立村镇、社区检察工作室887个,开展一线工作日15.2万余人次;举办法律讲座226场次;深入农户7.8万余家,建立联系户1023户;走访接待群众10.7万余人次,现场化解矛盾纠纷260多件;发放“连心卡”和检察宣传资料5.1万余份,记“民情日记”1.6万余篇,收集意见建议38条,协助帮扶村组制定发展规划76项,帮助引进建设项目32个,协助争取资金500万余元,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全市检察机关把过硬队伍建设作为检察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的素质能力。一是强化队伍思想引领。组织全体检察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干警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廉洁意识。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调研工作与市委安排部署的“大整顿、大排查”和“讲做评”活动以及全市检察机关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守纪律、促工作、强责任、转作风”为主题的教育整顿活动,教育干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向刘宝奇同志学习活动,以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干警立足本职干事创业、执法为民。二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围绕提升队伍法律监督、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等能力,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全市“十佳公诉人”和“十佳侦查能手”评选表彰、优秀法律文书评比、司法警察警务技能竞赛等活动,以考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升干警的实战技能。开设《渭南检察讲堂》,邀请专家教授就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网络新闻写作与舆情处置》等进行专题讲座,对全体检察干警进行深层次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干警参加学历教育、续职培训、业务培训、司法考试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队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高检院《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等一系列规章和禁令,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自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化检务督察工作,认真执行检风检纪明察暗访、违纪违法案件通报等制度,正风肃纪,树立检察队伍良好形象。四是切实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认真落实市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改进对基层检察工作的考核办法和对下指导方式,切实帮助基层减轻工作负担、解决实际问题。一年来,市院领导班子成员先后4次带队赴各基层院开展集中调研,深入总结基层工作经验,帮助基层解决了9个执法办案和队伍建设中的实际困难。
  六、加强自身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
  牢固树立“监督者首先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坚持强化自身监督与强化法律监督并重,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
  (一)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全面推进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工作,办理的所有案件全程网上运行流转,有效防止人为因素对办案的干扰。积极推进检察一体化建设,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完善重大案件、重要情况向上级院报告、备案审查等制度,有效加强了对重要案件、重要线索的审核、把关和监督,促进公正规范执法。
  (二)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要求,坚持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人大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加强与代表、委员的经常性联系,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参加庭审观摩、案件评析等活动,及时通报检察工作重要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交办案件和事项,均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反馈。一年来,市检察院向代表、委员通报重要情况和重大活动4次,征求意见1900余人次,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2次,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共向代表、委员发检察资信11.5万条。
  (三)诚恳接受社会各界和舆论监督。坚持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制度,邀请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七类情形”自侦案件进行监督评议4件,监督意见均依法予以采纳。深入推进检务公开,广泛开展“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检察门户网站等信息手段,大力宣传检察机关职能和作用,把执法办案的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及时公之于众,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凝心聚力,忠诚履职,求实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有19个集体、37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其中,市检察院被省政府和省委政法委分别表彰为“全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先进集体”和“全省政法系统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大荔、澄城县检察院分别被省检察院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临渭区和华阴市检察院分别被省妇联和团省委命名为“陕西省妇女儿童维权示范岗”和“陕西省青少年维权岗”,华阴市、富平县检察院被省检察院命名为“全省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心系检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法律监督力度和效果与经济社会形势、党委政府要求、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创新创优力度仍需加强,少数单位和部门创新举措不够多,成效不够明显;三是做群众工作能力还不够强,一些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度、满意度还不够高;四是队伍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干警还不能适应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的要求,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和不愿监督的情况,基层院案多人少矛盾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市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委和上级检察院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检察工作。一是着力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检察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二是着力服务经济、服务民生。切实把服务经济的立足点转变到服务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积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民生导向,持续推进“六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打造渭南民生检察新品牌。三是着力推进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设。以人民群众平安需求为导向,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法律监督,坚守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着力强化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以开展“聚力反腐行动”为载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突出查办大案要案,严肃查处危害民生民利的腐败犯罪,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社会化预防宣传、预防调查和年度报告等工作,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五是着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解决好“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增强检察工作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深入推进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能力素质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关于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14年2月19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议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郗怀亮

大会主席团:
  根据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时间的规定,到2月18日下午5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议案38件,其中:属于财政经济方面的22件,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12件,生态文明方面2件,其它2件。
  这次会议上,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积极提写议案。这些议案,是代表们在广泛联系选民、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积极参政议政的态度。
  代表所提议案的主要内容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三农”资金投入;加大民生和项目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
  从总体上看,这次大会代表提出的议案,涉及面较宽,针对性较强,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些议案对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及《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议案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对这些议案进行了认真审查,认为:代表所提议案均属于对我市有关方面工作的建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建议全部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另外,大会还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26件,连同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的议案共64件。这些建议、批评和意见,会后将由大会秘书处交有关机关研究办理,并答复代表。
    
  附:
  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的议案题目
   (共38件)
  一、财政经济方面22件
  1、田龙等10名代表:关于升级改造大荔(赵渡)至蒲城公路的议案。(第2号)
  2、白金仓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县乡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议案。(第3号)
  3、段赛翠等10名代表:关于修复羌钤路(大荔羌白至蒲城钤耳)的议案。(第6号)
  4、郭学军等12名代表:关于实施白水县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议案。(第7号)
  5、郑学军等12名代表:关于独宜(合阳独店至宜君)公路升等改造的议案。(第9号)
  6、苗在田等10名代表:关于将合阳列入果业转型升级推进试点县的议案。(第11号)
  7、马彦等10名代表:关于支持合阳建设陕西奶牛核心区的议案。(第12号)
  8、李康鹏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水利投入逐步解决渭北旱塬农业灌溉问题的议案。(第13号)
  9、刘巧莲等12名代表:关于促进我市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议案。(第14号)
  10、何树茂等12名代表:关于加快潼关县秦东镇省级重点镇建设的议案。(第15号)
  11、白高振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对潼关县中深部整装开发和资源整合扶持力度的议案。(第16号)
  12、燕德民等12名代表:关于扶持潼关转型发展的议案。(第17号)
  13、李建军等12名代表:关于北赤路(潼关县北至华县赤水)改线和港口高速路收费站西移的议案。(第18号)
  14、杨瑞元等10名代表:关于取缔渭富大桥收费站让渭河两岸融合发展的议案。(第23号)
  15、杨瑞元等10名代表:关于重视本地企业成长享受平等待遇的议案。(第19号)
  16、郑永升等10名代表:关于加快石堡川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的议案。(第27号)
  17、党中秋等10名代表:关于加快澄城骨干水源工程推进黄河客水源开发利用的议案。(第28号)
  18、邓联合等10名代表:关于华县桥峪进山路拓宽改造的议案。(第30号)
  19、王秋英等10名代表:关于推进我市品牌发展的议案。(第31号)
  20、杨峰等10名代表:关于华县柳枝镇东柳路拓宽增厚的议案。(第36号)
  21、任德昌等10名代表:关于在华县建设物流产业的议案。(第37号)
  22、吕海峰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对华县无公害蔬菜基地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的议案。(第38号)
  二、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12件
  1、周继虎等10名代表:关于足额保障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三统一补助资金的议案。(第4号)
  2、丁巧凤等10名代表:关于老君寨、雷寨等八个村电工养老问题的议案。(第5号)
  3、刘岳峰等12名代表:关于加大对白水县采煤沉陷综合治理项目支持力度的议案。(第8号)
  4、李春草等10名代表:关于加大对合阳扶贫移民搬迁扶持力度的议案。(第10号)
  5、李升荣等10名代表:关于民办学校享受国家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议案。(第19号)
  6、原喜梅等10名代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议案。(第20号)
  7、马苏有等10名代表:关于建议为富平县清真寺重新划拨土地的议案。(第21号)
  8、马双全等10名代表:关于渭北出血热防治工作的议案。(第22号)
  9、雷明珠等10名代表:关于搞好城市规范化社区的议案。(第25号)
  10、杨贵合等14名代表:关于重视和加强古村落保护的议案。(第29号)
  11、王秋英等10名代表:关于加强山区、塬区教育基础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议案。(第32号)
  12、邓联合等10名代表:关于创建高塘为中国“红色旅游商贸古镇名镇”的议案。(第33号)
  三、生态文明方面2件
  1、李虎林等10名代表:关于尽快实施陕化集团安全卫生防护区范围整体搬迁的议案。(第34号)
  2、王育红等10名代表:关于渭化集团尽快搬迁加快生态建设的议案。(第35号)
   四、其它方面2件
  郭发胜等10名代表:关于解决大荔县冯村镇和段家镇供电区域移交的议案。(第1号)
  2、盛来运等10名代表:关于实行市直部门和临渭区结对共动提升工作效率的议案。(第26号)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2014年2月1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席团(共42人,按姓名笔画排列)
      于会溪       马苏有(回族) 王民才       王春阳       
      王荣举       王爱民       王  磊       卢发兴
      叶  珺(女) 刘  莉(女) 汝增瑞       安玉霞(女)
      孙云峰       李县平       李金侠(女) 杨炳拓
      杨森明       何树茂       张天亮       张金安
      张建华       张建军       张海贵       陈振江
      郑成瑞       胡会维(女) 郗怀亮       骆苏弟
      徐新荣       郭永峰       郭志英       郭勇格
      黄玉生       常耀才       崔晓民       蒋秀侠(女)
      程立华       雷孟斌       雷超武       潘建文
      潘  洁(女) 薛东江
秘书长:
      郗怀亮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2014年2月1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徐新荣       雷孟斌      雷超武        郗怀亮
      胡会维(女) 张海贵      王荣举        薛东江
      蒋秀侠(女) 汝增瑞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名单
(2014年2月1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
(2014年2月17日上午)
          于会溪       王民才       王春阳       王荣举
     王爱民       王  磊       卢发兴       叶  珺(女)
     刘  莉(女) 汝增瑞       张海贵       胡会维(女)
          郗怀亮       徐新荣       蒋秀侠(女) 雷孟斌
          雷超武       薛东江
                
第二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
(2014年2月18日上午)
          马苏有(回族) 安玉霞(女) 孙云峰       李县平       
          李金侠(女) 杨炳拓       杨森明       何树茂
          张天亮       张金安       张建华       张建军
          陈振江       郑成瑞       骆苏弟       郭永峰
          郭志英       雷超武
                 
第三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
(2014年2月19日下午)
       王荣举       汝增瑞       张海贵       胡会维(女)
           郗怀亮       徐新荣       郭勇格       黄玉生
           常耀才       崔晓民       蒋秀侠(女) 程立华
          雷孟斌       雷超武       潘建文       潘  洁(女)
           薛东江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副秘书长名单
(2014年2月1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汝增瑞
孙建升
崔晓民
华惠民
    杨建秦(女)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议案审查委员会名单
(2014年2月1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任委员:郗怀亮
  副主任委员:汝增瑞    王  磊
  委      员:(按姓名笔画排列)
        史优胜    陈春明    孙建升    
        骆苏弟    常耀才    潘建文   


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名单
(2014年2月16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 任委员:王荣举
  副主任委员:崔晓民     程立华
  委      员:(按姓名笔画排列)
       王俊杰     李  鹏     杨社盈
       张天亮     陈双牛     康  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3年第3期
[下一篇]:2014年第2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必赢体育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